4月份的金融數據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沖了疫情影響。在各項經濟數據下滑的背景下,信貸投放力度明顯放大,金融數據逆勢增長,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
市場分析人士預計,下一階段,還將推出包括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等在內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應對措施,后期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
M2增速創2017年來新高
“總體市場流動性仍然較為寬裕,M2同比兩位數上升,說明現在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較為順暢,之前釋放的流動性能夠通過金融機構得到極大釋放,這也從人民幣貸款的增加額得到證實。”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對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4月,M2同比增長11.1%,增速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同比增速創2017年以來新高,M1同比增長5.5%;人民幣貸款增加1.7萬億元,同比多增6818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今年以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央行全面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持續投放基礎貨幣,降準釋放中長期資金,把握公開市場操作節奏和力度,推動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步增長。
“本月貨幣乘數6.55繼續維持在歷史高位附近,財政、外匯等擾動因素降低以及貨幣乘數對基礎貨幣的派生效用持續增強共同助力了M2增加。”溫彬稱。
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認為,M2增速反彈,一方面表明前期貨幣政策的偏松調節正在發揮作用,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從疫情沖擊中盡快恢復的效果開始顯現;另一方面金融數據往往領先于實體經濟數據,M2增速的率先反彈也表明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一季度的快速探底之后,從二季度開始持續反彈具備堅實的基礎。
社融結構持續優化
人民幣貸款和企業債券成為4月社融增量的主要動力。在宏觀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引導和刺激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在4月持續恢復。
數據顯示,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0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2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2萬億元,同比多增7506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9015億元,同比多5066億元;另外,地方政府專項債新增3357億元,比上個月和上年同期分別少增2987億元和1075億元。
面對實體經濟總需求不足,此前,政治局會議明確:擬發行特別國債,加大地方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新增專項債券額度發放,適度提高財政赤字率。同時,央行實施專項再貸款、再貼現、實施定向降準,全力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要。
溫彬認為,政府投資拉動、信貸供給增加、融資成本降低,共同推動了本月新增社融持續回升,結構性寬松延續。
陳冀表示,為應對疫情沖擊,各項宏觀政策助力引導、疏通各種融資渠道,包括專項貸款、增加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提升企業發債便利程度等,都給境內直接融資短期內快速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和環境。此外,社融增速快速反彈體現了宏觀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疫后恢復的政策效果。社融增速的反彈,一定程度代表了實體部門信用擴張的意愿。
企業貸款結構呈積極變化
從新增信貸結構上看,4月企業與居民部門、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延續了3月增長態勢,釋放出我國經濟韌性強、回旋余地大的積極信號。
具體來看,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7萬億元,同比多增6818億元。企業部門方面,新增人民幣貸款95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少增62億元,比上個月和上年同期分別多減8814億元和少減1355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5547億元,比上個月和上年同期分別少增4096萬億元和多增2724億元,企業貸款融資結構的明顯改變。
溫彬認為,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好于短期貸款,說明在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引導下,銀行信貸加速流向基礎設施、制造業、抗疫相關企業等中長期借貸,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暢通。
陳冀分析,這表明企業已經逐漸從疫情期間的維持流動性轉變到增加投資的軌道上,也間接表明國內經濟已經基本上由疫情防控期進入深度修復期。
值得注意的是,4月票據融資增加3910億元,規模較大。對此,李建軍表示,票據融資增加說明了短期流動資金的需求非常強勁,可能在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以及重大項目和恢復生產之間面臨不同的生產資金需求。
逆周期調節力度還會加大
在各項經濟數據下滑的背景下,信貸投放力度明顯放大。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出臺了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三次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1.75萬億元,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發揮政策性銀行信貸支持作用,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金融機構積極調整內部管理和考核政策,增加貸款投放。
不過,疫情全球蔓延態勢持續,疊加國內防疫常態化,業內分析二季度GDP增速反彈會受到一定制約,下半年經濟增速回歸潛在增長水平也面臨一定挑戰,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近日,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下階段貨幣政策方向進行了明確:要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并提出下一階段的政策思路是: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更加重視經濟增長、就業等目標,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業內專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主軸將是:總量適度加大寬松、結構繼續精準滴灌。
溫彬分析,央行將采取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因此,建議在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結構性信貸供給的基礎上,實施降準、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助力我國內需市場潛力挖掘,刺激國內總需求恢復性增長。
他建議,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引導LPR有序下調,推動貸款實際利率下降,助力有效需求的修復與提振。
陳冀預計,考慮到銀行一季度盈利超預期,不排除央行窗口指導商業銀行小幅下調LPR 5個基點讓利實體經濟的可能性。
下一階段,包括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等在內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應對措施有望推出,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持續發力背景下,5月信貸、社融增量有望繼續改善,信貸、社融和M2存量增速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