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繆琦
“消費的需求還是在的,而且很大。”
提起消費市場的復蘇,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評估咨詢集團董事長樊蕓相對樂觀。不管是上海市舉辦“五五購物節”的熱度,還是各地發放的消費券引起的撬動效應,以及各大網紅直播帶貨的速度,都顯現出消費市場的巨大潛能。
由中國銀聯聯合支付寶、財付通提供的實時數據顯示,5月4日晚上8點“五五購物節”啟動后的24小時,上海地區消費支付總額達156.8億元。
在樊蕓看來,等全球疫情基本消失后,報復性的消費反彈還是會有的。一方面,剛性的消費需求,即使在疫情期間也并未減弱,被抑制的線下消費大規模轉移到了線上。另一方面,疫情在短期內對于消費升級的確產生了階段性的影響,但催生出的新業態和新型消費模式,將為人們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不過,經濟的下行壓力會影響消費群體對收入的預期,進而影響消費行為。那如何才能讓消費動力更加長久呢?
大力發展直播電商
借助互聯網平臺,用線上流量反哺實體經濟,拉動消費者到線下消費,是上海“五五購物節”的重要打法。在這一模式下,內容、平臺、渠道上下游聯動,共同刺激需求回暖,新興消費多點開花。購物節期間,阿里巴巴、拼多多、騰訊、京東、抖音、百聯等紛紛通過打折、發放優惠券、線上直播、短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促銷。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表示,直播電商將直接推動消費增長,帶來巨大的銷售增量。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他認為,從目前直播電商市場的熱度可以預見,2020年的成交總額超過萬億元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他將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建議大力發展直播電商,釋放消費潛力。
張兆安說,推動直播電商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政府部門與電商平臺共同為直播經濟涵養良好生態,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更多消費增長。
他建議政府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和直播平臺攜手建立直播電商的自律機制。一方面,向能力不足的小直播電商提供合規支持;另一方面,制定出臺法規規章,明確職業主播帶貨行為的連帶責任,強化其合規自律意識。
此外,他還建議立法機關對法律適用問題盡快做出解釋或調整,監管部門采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發直播帶貨的違法違規行為監測系統,從而構建有效的直播帶貨監管機制。
張兆安提出,直播平臺也要在直播帶貨前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真實且可比較的信息,各級消協、消保委也要針對直播帶貨中的高頻商品類別開展比較試驗,為消費者的科學理性選擇提供參考信息。
重視進口 提升消費品質
全國人大代表、東浩蘭生集團上海外經貿商務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章偉民表示,消費者往往會因為更高的性價比而產生消費動力。因此,除了發放消費券和聯合商家加大打折力度之外,還應提高消費品的品質,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商品選擇。
在這方面,每年都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赴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前,章偉民又去了一趟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了解今年的招展情況,也準備了一份推進進博會一體化發展的建議。
他表示,作為國際采購交易平臺,進博會不僅要完善產品結構,更要注重從量到質的提升;作為貿易投資促進平臺,需要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改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
章偉民建議,進博會要進一步定位,努力打造成為國際采購交易、貿易投資促進、人文交流學習和世界開放合作等“四位一體”的大平臺,要以開放為核心,推進進博會一體化發展建設。
此外,全球疫情之下,中國企業出口轉內銷的動力進一步加強。章偉民提出,在鼓勵企業出口轉內銷的過程中應需要注意標準問題,“出口商品符合出口標準,但不一定符合進口或內銷的標準。建議把產品標準與國際接軌,出臺相應的規定,讓這些出口產品合法合理地轉為內銷。”
關注實體經濟 鼓勵靈活就業
“經濟增長需要強勁的實力,只有實體經濟發展好了,才能有效支撐消費。”在樊蕓看來,和消費市場相比,實體經濟受到的疫情沖擊更值得關注。
“商務活動被叫停,國際貿易往來中斷,原材料的供應也受到了影響,這些都會影響終端的消費產品。” 樊蕓表示,雖然從中央到地方都已迅速出臺了針對性的減稅、減租等舉措,但疫情的影響漫長,要對中小企業持續關注。
她建議,一方面要加大政府采購服務的力度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方面還要加強對于中小微企業的關注。
此外,對于疫情引發的就業和收入等問題,樊蕓也帶了一份關于靈活就業創業的建議赴京。只有消費者收入預期不降,消費的動力才能長久。
她表示,近年來,青年群體不就業、慢就業的現象越發凸顯。一方面企業招人難,另一方面青年有業不就。除了經濟下行引發的市場需求降低、崗位薪酬低于求職青年的期望值以外,青年人注重自身價值及個性自由的特點,青年職業發展呈現開放性和獨立性的趨勢,也是當今就業市場涌現出更多斜杠青年的原因。
她建議,首先要鼓勵這部分青年靈活就業。斜杠青年靈活就業可參照享受正規就業同等鼓勵政策,引導其通過自由職業繳費解決后顧之憂,調整自由職業繳費基數,適當加入失業保險費率,使這部分群體從隱性就業走向顯性就業。
其次,鼓勵接納這部分青年靈活就業。鼓勵創業服務機構舉辦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創業共享平臺,為自主靈活的初創業者(居家創業及網絡創業者)提供切實有效的幫扶、指導,提供創業崗位,解決其創業成長問題直到其創業成功。
第三,鼓勵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建立市場化運作的技能人才、緊缺人才和基礎用工的就業共享平臺,最大程度地提供崗位信息,滿足企業規范、有序地共享人力資源,降低企業用人成本,規避不必要的勞動糾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