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民航局發布關于調整國際客運航班通知,該通知在原有“五個一政策”基礎上,釋放一個信號,即:自2020年6月8日起,所有未列入“第5期”航班計劃的外國航空公司,可在本公司經營許可范圍內,選擇1個具備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具體城市名單可在民航局官網查詢),每周運營1班國際客運航線航班。這意味著,此前中美交通部門爭議的“第5期”航班計劃這一先決條件被取消。
此前美國交通部發布的公告也透露上述消息,公告中寫道,5月14日的一個電話會議上,中國提出正在考慮取消3月12日的時間表先決條件,不過,在前往中國的航線上,每周一次的服務限制仍將保留。
此次新規中,民航局宣布,自2020年6月8日起,以入境航班落地后旅客核酸檢測結果為依據,對航班實施熔斷和獎勵措施。
獎勵方面,航空公司同一航線航班,入境后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旅客人數連續3周為零的,可在航線經營許可規定的航班量范圍內增加每周1班,最多達到每周2班。
反之,航空公司同一航線航班,入境后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旅客人數達到5個的,暫停該公司該航線運行1周。達到10個的,暫停該公司該航線運行4周。“熔斷”的航班量不得調整用于其他航線。“熔斷”期結束后,航空公司方可恢復每周1班航班計劃。
記者注意到,在風險可控并具備接收保障能力的前提下,民航局表示可適度增加部分具備條件國家的航班增幅。
民航專家綦琦認為,民航局發布新政是對包括美國航司在內的全部外航想復航往返中國航線航班合理訴求的積極響應,新政明確了復航的具體路徑,極具可操作性。此次國際航班新政將成為東北亞、東南亞、歐洲等疫情控制成效顯著國家,恢復多邊國際航空運輸行業管理政策的參照。
在綦琦看來,中國國際航班新政并非僅僅針對美國航司,而是適用于全部未列入“第5期”航班計劃的外航。在全球疫情走向尚未明朗當下,疫情防控高于航司經濟利益訴求。民航局新政是基于我國目前的疫情防疫常態化和復工復產政策下民航領域的精準政策。能否復航,復航幾班要看航司對乘坐航班入境中國旅客潛在疫情風險的控制情況。
中美航權
民航局發布國際客運航班調整新規的前夜,6月3日晚,美國交通部發布新公告宣布,“鑒于中國方面限制美國航空公司飛往中國”,美國將于6月16日禁止中國航空公司的定期客運航班往返美國,除非中方在此日期前采取了有效措施,上述文件涉及中國國際航空、首都航空、東方航空(600115,股吧)、南方航空(600029,股吧)、海南航空、廈門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
該消息一經發出,美股航空股反應強烈普遍大漲,截至收盤,波音收漲12.96%,美國聯合航空漲12.5%,達美航空漲7.80%,西南航空漲5.63%,美國航空漲5.61%,阿拉斯加航空上漲8.56%。
圍繞中美航權競爭,核心點在于,美國政府認為“五個一政策”對運力限制,使得中國承運人比美國承運人獲得更優惠的待遇,美方認為中國承運人因此獲得中美航線“特許經營”權利,獲得可觀利潤。
“五個一政策”因防控境外疫情輸入而生,具體來源于中國民航局于2020年3月26日發布的《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該《通知》提出以民航局3月12日官網發布的“國際航班信息發布(第5期)”為基準,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同樣,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
上述通知的發布,引起了美國交通部的不滿,其認為中國民航局的通知阻止美國航司恢復中美定期客運航班,并稱出于公共利益的考慮,要求中國航司必須向美政府提交中美航線詳細航班計劃。
美國時間5月22日,美國交通部發布一份通告,該通告對“五個一政策”的基準條件提出質疑,美國交通部認為,3月12日以前,美國客運航空公司便已停止向中國提供航班旅客服務,故美國航空公司不在國際航班信息發布(第五期)名單中。
美方認為,民航局通知有效地排除了美國航空公司從恢復定期客運航班和來自中國和操作雙邊的全部權利,而中國航空公司能夠保持預定的客運服務。
在上述通告發布的前夕,我國多個載留學生回國的臨時包機航班因未獲美國政府批準導致航班延期,這也引起我國外交部抗議。
在國內新冠疫情暴發初期,美國率先切割中國通道。1月31日,美國政府宣布禁止在過去14天內到過中國的非美國公民入境,此后,美聯航、達美、美航等航司陸續停飛中美間客運航班。
據了解,隨著全球疫情形勢好轉,6月開始,多家航空公司試圖恢復中國航線,其中包括美聯航、達美航空等美國航司。
美國航空公司原本計劃在2020年6月初恢復對中國的定期客運服務。5月初,美聯航和達美航空公司向中國民航局提交了申請,希望恢復各航線的定期客運服務,但未獲批準。
美國交通部于6月3日發布的公告透露了一個細節,5月25日,中國民航局向美國交通運輸部提交了一封信函,中國民航局表示其發布的通知并不違反中美協議,因為其規定公平、平等、透明,平等適用于所有國內外航空公司,中國民航局還表示,“不希望被迫對美國航空公司采取反制措施”,并敦促美國交通運輸部撤銷這一命令。
“在疫情之前,兩國航空公司在中美雙向之間每天有五六十個航班。當時有句話,就是中美之間每天有1萬多人在天上飛來飛去。”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向央視記者白巖松描述中美之間運力需求時表示,現在國際上現存的運力和客觀需求之間差距很大。
美政府數據顯示,今年1月初,在美國和中國的航空公司中,兩國之間每周約有325架次定期混合航班。截至2月中旬,僅有4家中國航空公司每周20架次定期混合航班留在市場上。3月中旬,中國航空公司將服務水平提高到每周34班。
民航資深人士林智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航恢復中國的國際航線是有可能的,也是有利益的。具體而言,一方面,中國“五個一政策”之后,國際的運力削減到原來的百分之二,市場供不應求,中國留學生回國一票難求,甚至出現一張經濟艙機票價格漲至3萬、5萬元都買不到的情況。這時外航恢復國際航線,航班能賺錢。另一方面,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僅有零星的確診,此時恢復,外國不用擔心疫情輸入問題。
歸國路恐生變
截至記者發稿,美國方面還未對民航局發布國際客運調整新規做出回應。中美航權博弈的另一邊,留學生歸國問題亟待解決。
在民航資深人士林智杰看來,美國交通部(DOT)的通告,禁止的是所有中國航司執飛的定期客運航班,目前來看,中美間包機雖沒有被禁止,但審批必定困難重重。
疫情期間,市場運力供不應求以及航班執飛高成本多重原因下,機票價格上升數倍。為協助確有困難的留學生歸國,相關部門組織多批次臨時包機航班赴美國接人,這些航班往往“去程載貨”“回程載人”,經濟艙價格在3萬~4萬元左右。
截至2019年6月,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總數約為5500萬人,這其中大約有160萬名留學生,相較華僑和華人群體,留學生被視為弱勢群體,應對疫情方面需要給予更多關照。
據教育部門統計,我國海外留學生總人數160萬人,目前尚在國外的留學生大約140萬人。留學人員分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約有41萬人,加拿大約23萬人,英國約22萬人,德國、法國約11萬人,澳大利亞、新西蘭約28萬人,日本、韓國約18萬人。
其中,留學生最多的美國,今年暑期大約有6萬名中國留學生面臨畢業。
據外交部統計,目前尚在國外的留學人員有142萬人。這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因為受到簽證、學校停課宿舍關閉等原因而有較為急迫的回國訴求。
海外疫情牽動多方的心,3月19日,崔天凱在央視新聞平臺與留學生和僑胞代表連線談心,這場兩個小時的直播觀眾過億人。崔天凱在與留美學生代表視頻交流時坦言,在美國的公派、自費中國留學生現在加起來差不多有41萬人。如果加上僑胞,中國公民是以百萬計的。這么大的數量,怎么撤、如何組織、在多長時間內能夠撤多少人,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不是一個很輕而易舉的事情。
隨著海外疫情持續蔓延,“五個一政策”出臺的初期,運力大幅調減,以留學生為主的海外華人歸國需求猛增,回國機票一票難求。
4月16日,民航局下達了《關于進一步明確疫情期間國際機票銷售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在實行“五個一”疫情防控政策期間,對國際機票全部采取直銷模式,杜絕票代中間環節倒票、炒票行為。此外,要求航空公司嚴格執行國際運價政策,確保公開透明、明碼標價。
民航局注意到海外人員客觀回國需求,多次表示,對于一些需求集中、飛行目的地有接收保障能力的城市,會視情啟動重大航空運輸保障機制,及時開通臨時的加班和包機。
為了幫助確有困難的中國留學生和海外僑胞歸國,我國啟動了數輪包機計劃將其載回。僅4月份,我國共接回了3000名左右的留學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