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和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建設“數字云南”,在數字經濟領域發出“云南聲音”的部署和要求,6月11日,云南省國資委與平安集團共同舉辦“數字化信息化助力省屬企業智慧管理”主題觀摩交流活動,旨在搭建交流平臺,營造國資系統“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良好氛圍,推動省屬企業牢牢把握當前創新機遇,推進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數字化建設。云南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謝曙光,云南省國資委黨委委員趙立新,中國平安(601318)集團列席執委、智慧人事首席創新官王金德,平安養老保險公司副總經理楊峻松等出席會議。
觀摩交流活動現場
云南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謝曙光致辭
謝曙光表示,長期以來,云南省與中國平安集團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省屬企業在股權合作、債權融資、保險保障等方面與平安集團各子企業、分支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平安集團30多年來在科技化變革、信息化建設、數字化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值得省屬企業觀摩交流學習。
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對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和數字化轉型高度重視,各省屬企業也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也還存在很多短板和差距。希望大家通過本次觀摩交流學習,不斷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信息化建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更好發揮省屬企業在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完善產業鏈價值鏈中的主力軍作用,爭取在本輪數字變革、信息變革、動力變革中抓住機遇,勇立潮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平安養老保險公司副總經理楊峻松發言
楊峻松說,中國平安集團歷來高度重視與云南省的合作,與云南省政府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緊密的、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金融、保險、股權投資、企業融資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合作。當前,數字化智能化是創新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平安集團32年來的高速發展,也得益于一套借助最新科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助力業務發展管理提升的目標。希望與云南省屬企業相互學習,加強交流,共同進步。
中國平安集團列席執委、智慧人事首席創新官王金德分享平安智慧管理轉型經驗
王金德進行了企業管理數字化變革全景實踐、人力資源數字化賦能企業經營及案例分享。他介紹說,近十年來,中國平安積極推進“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轉型,以“賦能”為核心全面推動了數字化企業管理升級變革。平安打通了企業人、財、物的“全場景、全流程、全數據”,構建了“一手抓業務經營,一手抓隊伍經營,通過數據賦能管理者決策”的全新數字化智慧企業管理藍圖,以數據驅動替代經驗驅動,全面駕馭經營管理,實現先知、先覺、先行。
他重點介紹了平安集團開發的HR-X智慧人事系統。該系統顛覆了“決策機制、經營模式、組織形態、人員結構”四大傳統模式,以賦能主管為全新定位,提供人事服務的端到端解決方案,讓主管成為團隊管理專家,讓員工獲得最便捷服務,讓HR成為企業發展的戰略合作伙伴,從而讓人力資源管理實現真正的經營價值。系統構建了“118體系”的智慧人事管理體系和一體化平臺,以“機制建設+平臺建設”為核心驅動力,以績效管理和評估為根本,干部畫像為主軸,貫穿干部晉升、發展、調配等干部能上能下場景,貫穿創新人才招聘、調崗、再學習、淘汰等員工能進能出場景,貫穿調薪、獎金分配、股期權激勵等收入能高能低等場景,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打造高效的創新型組織。這與國企三項改革的目標訴求也不謀而合。
目前,平安智慧人事管理體系和一體化平臺已正式對外服務客戶,正幫助20多家政府機關、央企、國企、民企、外企等單位提供人力資源變革規劃以及平臺建設服務,受到了各方合作伙伴的高度認可。
云南省國資委黨委委員趙立新作會議小結
趙立新進行會議小結,他說,這次觀摩會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平安集團的成長之路值得大家學習借鑒,希望各省屬企業會后認真學習領會。
一要在省屬企業掀起大學習、大調研、大比武和“比學趕超”的熱潮,向行業標桿學,向科技前沿學,向模范榜樣學。學習平安集團,抓住科技變革歷史機遇,借力數字化信息化為企業發展提供持續競爭力。
二要建立“比學趕超”的長效機制,通過定期舉辦觀摩交流活動,搭建交流互動平臺,不斷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形成愛學、互學、促學的良好氛圍,營造蒸蒸日上的趕超、比拼長效機制。
三要將學習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實力,通過學習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學以致用,突出學習效果,力求取得成果。有一句話叫“科技讓金融更簡單!”,希望用在國資國企系統,那就是“科技讓國資更簡單!”
20家云南省屬企業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云南省國資委各處室負責人、平安養老保險公司云南分公司有關負責人等近80人參加會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