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北京地壇醫院專家:個別患者出現“非典型”癥狀
6月16日,北京地壇醫院病區內,醫務人員正在工作。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截至6月15日,北京近日累計新增確診者達106人,全部收治在北京地壇醫院,19家市屬醫院向其增援100人。根據北京公布的確診患者信息,有患者出現了關節不適的“非典型癥狀”。北京地壇醫院專家醫務處處長馬剡芳介紹,新冠病毒的確有一些“奇特”的表現,醫務人員正在不斷觀察研究中。
新京報:這次有患者存在的癥狀,之前很少聽說。這一波疫情,都有哪些不一樣的臨床表現?
馬剡芳: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國有很多“奇特”的表現,包括腸道不適等相關癥狀,以前境內病例不多,這也屬于正常,因為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病毒,有許多未知,還要不斷觀察研究。當然,天氣、不同地區患者的體質、生活習慣、患者構成,這些可能都會帶來臨床表現上的差異。
新京報:這些“非典型”癥狀帶來的挑戰怎么應對?
馬剡芳:從目前看,新冠病毒可以侵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每個人體質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所以需要我們擦亮眼睛。在平時的發熱門診、急診,都可能發現感染者,F在北京要求對發熱患者進行“1+3”的篩查、對門診進行嚴格管理、要求醫院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都是為了防止造成感染。
6月16日,北京地壇醫院病區內,醫務人員正在工作。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新京報:不發熱的患者怎么辦?
馬剡芳:現在患者發熱來醫院,可能要不厭其煩的掃碼、被多次詢問是否去過高危地區接觸過高危人群,一定要說實話,不要去隱瞞自己的病情和接觸史。我們前期就有遇到隱瞞病史造成擴散的外地的患者,這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有些市民可能害怕隔離,但隔離并不可怕,早期能發現診斷,對自己病情的治療是有好處的。
新京報:根據現在公布的確診患者信息,輕癥比較多,你覺得是這一次病毒本身的特點,還是綜合其他原因造成的?
馬剡芳:還有待再觀察。現在看輕癥多,可能有綜合性的原因,這一波主要是年輕的,控制得比較早,還有很多是被主動篩查出來的。但是從全世界范圍來看,新冠肺炎整體重癥率和死亡率都在一定范圍內,發展成重癥危重癥是少數的,我們也不惜一切救治,絕大多數還是比較輕的。只要落實好“四早”要求,治愈率是比較高的,這一點我們都應該有信心。
新京報記者 戴軒 攝影記者 陶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