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董志龍(右中)和田地委副秘書長、和田地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姚朝平(左中)探討和田農業發展情況
6月8日-6月17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創始人、中國資本論壇秘書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法治政府》(社會保障積分制與國家治理體系)著作者、人民出版社出版《資本農民》著作者董志龍考察烏魯木齊地區、和田地區,深入策勒縣的“羊管家”扶貧產業園、鴿子扶貧產業園、土雞扶貧產業園、生豬扶貧產業園、駿棗深加工扶貧產業園、光伏扶貧產業園、掉白鴨扶貧產業園,昆侖山地區的天然牧羊產業園調研,考察中國佛教文化發源地——達瑪溝佛教文化遺址公園。
經濟學家董志龍考察和田“羊管家”企業
經濟學家董志龍和中共策勒縣委常委楊生清在維吾爾族百姓家座談
中共策勒縣委常委楊生清陪同經濟學家董志龍考察昆侖山地區
中共策勒縣委常委楊生清陪同經濟學家董志龍考察紅棗企業
經濟學家董志龍指出,新疆深度貧困地區立足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產業帶動脫貧模式已經成功的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為長期脫貧打下堅實基礎。秉著“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實施“產業+就業+穩脫貧+穩區域發展”的精準脫貧模式,發展養鴿子產業、養生豬產業、養掉白鴨產業、養鵝產業、養多胎肉羊產業等畜禽養殖和菌苞種植,尤其和田地區策勒縣建立了一系列成熟畜禽養殖產業園,通過“集中飼養+分散養殖+統一收購”的運營方式,編織起細密的種植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扶貧就業網,成為了脫貧主渠道。建成了“縣有龍頭企業、鄉有規模企業、村有村辦工廠、戶有小作坊”的四級產業發展和就業體系。
經濟學家董志龍(右四)與全國人大代表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右二)、中共策勒縣委書記馬江山(右三)、中共策勒縣委常委楊生清(左三)、策勤昊玉農牧董事長杜津明(左四)
中共策勒縣委常委楊生清陪同經濟學家董志龍考察中國佛教發源地
經濟學家董志龍與全國人大代表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中共策勒縣委書記馬江山、中共策勒縣委常委楊生清、新疆策勤昊玉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津明就扶貧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深度加工進行探討。作為策勒縣策勒鄉巴什玉吉買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不顧自然條件惡劣長期陷入貧困泥沼的巴什玉吉買村,通過養兔、種石榴,發展特色產業,搞起了庭院經濟。不僅美化了村貌,還激發了內生動力。被總書記譽為沙海里長出致富“金石榴”。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迸發出的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斯子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