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開年,新冠病毒爆發,全球陷入前所未有的魔幻開局,疫情將經濟、醫學、娛樂等背后的邏輯通通打斷。美股10天4次熔斷,人們從驚呼“活久見”到無動于衷。
到了3月,關于美國頭號對沖基金公司橋水爆倉的消息刷屏微博和朋友圈,突然所有人好像都在談論橋水。這個傳聞甚囂塵上,越傳越真,甚至逼得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不得不出面在微博上澄清。
而到了6月,微博熱搜超越第一名的是一個話題“中國人均收入35年增加22倍”,是達利歐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談中國經濟增長。“我看著中國的人均收入增加了22倍,貧困率從88%下降到不到1%,中國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從2%上升到了22%,我目睹了這個過程,目睹了它的演變。”
所以,橋水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為什么人們要關注它的損失?達利歐對中國有什么看法,為什么看好中國?他是怎么看待現在疫情下的投資環境?
1
在金融行業,尤其是在某些業務領域,各家公司做的是針對大型機構的生意,與普通人沒有什么業務往來,也沒有向大眾宣傳的必要,所以即使是再大牌的公司,在業界外可能也是默默無聞的。但有一家公司稱得上是“出圈”了,那就是橋水。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近些年一改對沖基金大佬的低調傳統,頻繁出鏡,原因我們之后再說,先來看看為什么橋水會受到全球投資者的熱切關注。
橋水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對沖基金公司,旗下管理資金超過1600億美元。
橋水曾被《財富》雜志評為“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第五位,美聯儲已故主席保羅·沃爾克曾稱橋水公司的經濟統計分析比美聯儲的都準確。它的客戶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基金、主權基金等。因為掌管著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主權基金,達利歐一度被稱為“美國的隱形財務部長”。他的傳奇故事還歷經了一次次危機的加持。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下跌508點,跌幅達到22.6%,橋水逆勢收獲了高達20%的利潤。
2008年,達利歐成功預測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爆發,雷曼兄弟倒閉,貝爾斯登被收購,橋水獲得14%的盈利。
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橋水收益高達45%。當時橋水掌管多達700億美元的資金,如此龐大的體量,業績卻如此輝煌,這種表現是很可怕的。
2016年,英國脫歐等事件發生,幾乎叫得上名字的對沖基金的虧損都以億美元計,橋水反而狂攬49億美元。
美國的對沖基金公司平均存活年數只有4年,橋水已經屹立45年。達利歐和橋水種種操作已經可以封神,也難怪從微博到朋友圈,達利歐本人總頻繁被cue。人們開始擔心萬一這么龐大的基金出了問題,會不會像當年的雷曼兄弟一樣,導致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但達利歐在給客戶的信里是這么說的:“雖然這是一次危機和挑戰,但這只是一次大的沖擊。橋水公司成立至今已度過了45年的時光,我和橋水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時刻,比如1971年貨幣體系的崩潰、1971年和1973年的石油危機沖擊、通脹結束、1980—1983年的債務危機、經濟危機的爆發,互聯網泡沫、世界貿易中心攻擊,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流動性失靈。我們已經遇到過很多,并且還會遇到更多,加上我們已經研究和模擬、追溯到過去幾百年里的交易,相信我們的策略會是長久有效的。”說實在的,“股神”巴菲特本想抄底航空股,卻賣在了低點;從2020年一季度財報數據來看,連全球四大頂級PE投資都巨虧,合計虧損109.9億美元(超700億人民幣),已陷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虧損。橋水目前的表現已經跑贏不少重要指數。
然后,讓我們回過頭去仔細琢磨達利歐的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時刻”“研究和模擬、追溯到過去幾百年里的交易”,讓人不免想起他在自己的《債務危機》一書中提出的“蕭條計量指標”“債務大周期模型”。達利歐曾在書中坦言,為了成功應對未來的危機,他曾以時間為序,深入研究歷史上經濟和市場的發展,進行虛擬實踐,找出每種經濟現象的內在特征,完善對現象背后的因果關系的設想和研究,建立每一種現象的典型模型,可以更好地識別此類災害來臨前的信號,從而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災害,更好地應對史無前例的經濟風暴。在絕大多數人因此次金融危機而遭受嚴重虧損時,橋水卻實現了可觀的盈利。聯想到達利歐和橋水在大大小小危機中的驚人表現,這不能不讓人期待橋水接下來的操作。
2
在現在的風云變幻中,對于中國,達利歐的看法一直沒有改變。達利歐一再表示,“中國是一個正在重新崛起的、多元化發展的強大力量,它不僅向金融投資者開放,而且在以一種創新形式改革金融市場。中國這個市場具備足夠的流動性、深度和廣度。因此,我沒有任何理由不投資中國”。
而從私人感情上,他對中國懷有特殊的感情。據橋水中國區總裁王沿所說,達利歐曾經對他的中國老友們說,“我知道,你們說我上輩子是中國人”。
時光回到1984年,達利歐受邀來到北京。他當時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一家小辦公室,其主管是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顧問。中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學到了“干杯”時要一口悶下茅臺(600519)。1989年,9家中國企業(包括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聯合成立了“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小組,開始建設金融市場。達利歐為他們的勇氣贊賞,捐了一筆小錢,并和他們分享相關行業情況。1994年,達利歐成立了“橋水中國合作伙伴”,確信中國注定會在21世紀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苦于無法兼顧中美兩頭的業務,最終還是不得不關閉了這家分公司。但是橋水一直關注中國市場,2018年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正式成為境內私募管理人。到現在為止,“橋水在全世界都不設分公司,唯獨在中國設有全資的子公司”。
從私人生活上看,早在1995年,達利歐與妻子、11歲的兒子麥修共同決定,麥修將進入北京史家胡同小學上一年學,由他們的朋友顧阿姨一起生活。這個決定即使在現在看來,也是極為震撼的。當時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之大,加上麥修那么小的年紀,以及中國當時的環境,達利歐為此特別取得了中國政府的許可。一般父母沒幾個有這種魄力。也可以看出達利歐有多看好中國。
當時中國的生活水準與麥修熟悉的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情況大為不同。例如,顧阿姨和她丈夫的住所每周只有兩次洗熱水澡的機會,而麥修上的史家胡同小學直到冬天開始后很久才會供暖,所以學生在教室上課時都穿著棉襖。麥修不會說漢語,而他的同學沒有一個會說英語。在達利歐看來,這將幫助兒子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并開闊他的眼界。這段經歷的確改變了麥修的一生,在他16歲時,他就成立了一家慈善機構——中國關愛基金會,以幫助有特殊需求的中國孤兒。達利歐本人也特別支持,據橋水中國區總裁王沿所說,“前些年的每年夏天,瑞都在自己居住的美國小鎮上舉辦捐助中國關愛基金會的慈善晚會”。達利歐還曾多次親自前往孤兒院,“瑞左手拎著一大包嬰兒尿布,右肩扛著奶粉,和他們一起趕路,簡直就像外來的民工”。達利歐的慈善事業后來越做越大,被列為《福布斯》“美國最慷慨的20位慈善家”之一。
達利歐多年前就在橋水內部說,別總想著美聯儲又說了什么,你們會看到,不久的將來,人們會盯著問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又說什么了。他還認為,“我在中國看到了很多非常好的現象。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實是對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它也創造出了很多的企業家精神,為中國帶來了很多的創新”,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像以前那么快,但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還是發達國家的兩倍”。
2020年6月8日,在由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主辦的CDF TALK論壇上,達利歐與論壇秘書長盧邁在直播中對談,他又重申了中國正在崛起的觀點。“我得以近距離的見證并參與中國在這個時期的崛起。我剛才講到,我35年前來到中國,所以我的一半人生跟中國崛起的大半時間都是交織在一起的。”
達利歐還提到了金錢,他認為重點在于“讓錢最好地服務整個生態體系”,這個觀點其實來自“進化”,這是達利歐最看重的原則之一。原則,這可能也是他“出圈”的最大原因之一。
3
2018年,達利歐所著的《原則》上市,被創投圈譽為“黑色寶典”的這本書僅在中國大陸就暢銷160多萬冊。達利歐在這本書中,將自己人生經歷、經歷的挫敗、由此得出的感悟,以及橋水的工作準則全部寫了下來,這些都是他45年來所依據的成功秘訣。21條高原則、139條中原則和365條分原則,涵蓋為人處事、公司管理兩大方面,儼然一本“人生進化手冊”。
達利歐認為,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報。”“進化是出于本能的……我們本能地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本能地創造和改進技術以幫助自己”,在每個個體的努力下,“構成了一個美妙運轉且不斷進化的整體系統”。也就是之前說的“生態體系”,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每個個體“只能產生一丁點兒意義。所有這些一點點的意義加起來,才是宇宙進化的推動力”。
換言之,我們的未來取決于我們的視角。我們在一生中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將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事物,以及關心什么人、什么東西(你的家庭、社區、國家、人類、整個生態系統,等等)。
要充分理解這種看法,我們需要看看達利歐自己的經歷。達利歐并非“富二代”出身,他來自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爵士樂手,母親是全職主婦。他12歲買了第一支股票——東北航空,碰上東北航空被收購了,大賺了一筆,這引起了他對投資的興趣。雖然他自認成績不算很好,還是考上了哈佛商學院,畢業后選擇了當時冷門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行業。沒多久,他在一次行業年度會上請了脫衣舞女來表演,還跟老板打了一架,自然就被解雇了。達利歐干脆自己創業,在自己的公寓里成立了橋水,那一年,他26歲。
開始的時候,算得上春風得意,他們甚至利用期貨組合的方式,幫助麥當勞下決心上市麥樂雞。但是很快災難就來了。8年后,達利歐錯誤地判斷了經濟形勢,認定經濟蕭條很快就要發生,結果美國反而進入了空前的經濟繁榮時期。達利歐虧得一塌糊涂,遣散了所有員工,被迫向父親借了4000美元,這才熬下去。
這一次慘痛經歷,達利歐毫不諱言,因為在他看來,這其實是他“人生最重大的轉折點”之一。這種一蹶不振、低到谷底的經歷一定會讓你覺得很痛苦,可是要成功,就一定要挑戰自己的極限,而挑戰自己的極限可能會使你一蹶不振,這種循環是不可避免的,你會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最重要的是總結這些失敗提供的教訓,增加成功的概率,然后繼續挑戰極限。他總結出來的教訓就是原則。
那么《原則》說到底是什么?它是提供了一個可靠的人生算法。就像計算機是依靠算法來處理我們輸入的所有指令,原則就是我們在遇到任何情況的時候,可以調用相應的原則應對。每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情況,假如沒有原則,你每遇到一件事,就要想一個解決的辦法。假如我們把遇到的所有事情分成不同的類型,并且擁有處理不同類型情況的良好原則,我們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決策,并因此過上更好的生活,再進一步幫助周圍人、所有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對于自己的成功,達利歐一再認為,“我一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是它幫助我發現真相是什么,并據此如何行動”。
但是《原則》足足有576頁40多萬字,這么厚的武林秘籍,就算是九陰真經可能有時候也看得有點累。
4
現在好了,達利歐親手給劃了重點:他把《原則》改編成了繪本——《原則(繪本版)》。他把最核心的部分畫了出來,正如他在這本書里說的,“與你分享幫助我成功的最核心的原則”。
開篇,達利歐就強調,一定要“獨立思考,并保證頭腦極度開放”。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絕對不要排斥任何正確的意見。達利歐說,有兩個障礙會阻礙我們聽從聰明人的意見。一個是自我意識,也就是人們一般受不了對自己的批評;第二個是思維盲點,就是一個人不可能什么都看全、事事都是對的。自我意識和思維盲點一結合,就容易把任何分歧都變成“對人不對事”上,尤其爭執不下時容易展開人身攻擊,事情就越做越歪。
所以一定要冷靜面對分歧,如果對方也只是基于自己的判斷,給出了客觀意見,大可以坐下來細細討論,這種做法被達利歐成為“妥善處理深思熟慮后的分歧的藝術”。要掌握這門藝術,除了自己要有開放的頭腦,還必須找到同樣頭腦開放、但又與自己視角不同的聰明人。與他們一起工作、生活,結成“有意義的關系”,才能無懼人生的挑戰。
當然,大神如喬布斯、馬斯克,即使擁有最好的團隊,也難免失敗。但這種失敗“提醒我需要反思自己的現狀,以及反思如何最好地應對現實”。達利歐把成功的五步流程也畫了出來。
1. 有明確的目標。
2. 找到阻礙你實現這些目標的問題,并且不容忍問題。
3. 準確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
4. 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5. 做一切必要的事來踐行這些方案,實現成果。
達利歐始終堅持,“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它們有可能毀了我們……也有可能極大程度地幫助我們進步,這取決于我們如何應對挫折”。他自己正是從1982年的大挫敗中重新出發,認識到“現實就像永動機一樣運轉,永不停歇”,不會為誰改變,“只能以最好的方式應對現實”。
在我們可看見的未來里,技術已經發展得異常迅速、讓人難以預測,同時全球局勢一直隱隱有山雨欲來之勢,,新冠疫情還在發展,談具體的應對之策可能反而流于表面。我們要明白的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應該從歷史中提煉本質,制定以不變應萬變的原則。
原則是幫助達利歐取得成功的關鍵,他毫無保留,全部都畫在了《原則(繪本版)》里。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認為,人生分為三個階段:依賴別人的,被別人依賴的,以及最后一個階段:幫助他人在沒有你的情況下取得成功。在這個階段,人生的成功已經不在于個人的成就,而是如何幫助他人取得成功。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分享幫助更多人實現目標,取得成功。“成就使命和幫助他人獲得幸福,變得比我自己的成功更重要”。
基本信息
作者:【美】瑞·達利歐(Ray Dalio)
譯者:奧小綠
審校:何杰奎林
定價:98.00元
開本:248*216,12開
裝幀:精裝
作者簡介
瑞·達利歐(Ray Dalio) 美國橋水投資公司創始人。他出生于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家庭,26 歲時在自己 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 40 多年的發展,橋水躋身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 位(《財富》雜志)。瑞入選《時代周刊》世界100 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并被《福布斯》評為美
國最慷慨的 50 位慈善家之一。2017 年,瑞基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經歷而撰寫的《原則》一 書廣受好評,在中國大陸上市半年內即暢銷百萬冊,登上各大商業暢銷書榜。 瑞一路以來積累的原則幫助他和他的公司橋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處在當下的人生階段, 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分享幫助更多人實現目標,取得成功。
內容簡介
時代在經歷劇變,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是什么樣的,需要什么樣的技能和知識。身為父 母,就更焦慮于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為未來做好準備。 美國橋水投資公司創始人、對沖基金投資人瑞·達利歐,基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經歷而撰寫 《原則》一書,僅在中國大陸就暢銷超過160 萬冊。他將這本書改編為《原則(繪本版)》,以 輕松的形式、平等的姿態,與孩子暢談人生、成功、成長。他提出的“頭腦極度開放”“進化” “真相是什么”“擁抱現實”等從另一個角度,引領孩子獨立思考、虛心接納不同意見、享受失 敗、尋找同伴等,從而賦予孩子更大格局、更高視野,以原則拓寬孩子的人生邊界,無懼未來 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