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整個醫美行業的影響顯而易見。醫美機構無法正常開業,學術交流也同樣受制。為保證嚴肅的學術交流不“斷檔”,學術組織紛紛尋找應對之策。而線上化,具有不受空間限制的先天優勢,因而成為大家一致看好的新出路。但“線上化”終非口號,究竟該怎么落地?什么內容可以放線上?選擇哪個平臺直播?這些都是實際執行中繞不開的問題。
作為業界具有廣泛學術影響力的學科綜合性全國會議,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大會應形勢之變,開啟了首場云直播公益教學活動,為疫情之下如何堅持進行高質量的學術交流作了積極嘗試和有益探索。會議邀請了新氧科技作為獨家轉播平臺進行全新嘗試,得到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據了解,在6月27日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大會,精心準備了九場經典手術直播,涵蓋了毛發移植、面部提升、眼整形、內鏡隆乳、乳房整形、鼻整形、脂肪移植等七大熱點專業,整形執業醫生只需在線注冊報名就可獲得免費觀看權限。新氧科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保障“師生互動不掉線”,本次直播還開放了互動評論,觀看醫師可隨時留言提問,并由點評專家在線答疑。
“手術云直播”下醫生與專家的在線互動
數據顯示,手術云直播總計有7833位執業醫師報名,累計觀看達65988人次。作為專業的手術教學演示活動,本屆云直播僅對執業醫師開放,即便如此,這一數據也刷新了近年來學術活動專業觀眾參會的新紀錄。本次會議“云直播”的成功,不僅反映出“醫美醫師提升自我的迫切性”,也打開了“黑天鵝事件”下,學術交流線上化模式的新思路。
不過,其他會議想要復制這一模式,還有一個問題亟待解答:學術會議主辦方畢竟都是非營利的學術組織,缺乏線上化的技術能力和運營經驗,那么該如何在使會議價值最大和爭議最少的前提下,選擇對路的合作平臺呢?
談及這一問題,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副會長宋建星提到,必須肯定平臺和機構在這場云上會議中所發揮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們選擇平臺,除線上化技術和經驗,在醫生群體中的公信力也是一個重要考察點。”新氧嚴格規范的醫生認證標準和完善的整形醫生庫,使會議覆蓋到了更多的合規執業醫生,客觀上幫助大會檢驗了本次的直播效果,以及線上培養醫美人才的可行性。
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副會長 宋建星主持大會開幕式
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會長江華則表示,“此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大會牽手新氧,從原先的單點作戰,到聯合平臺跨‘介’合作優勢互補,為醫美行業變革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他也希望,本屆大會整形手術云直播的嘗試能夠為我國醫美人才培養提供一些思路,并為加深協會與平臺的合作,共同促進醫美行業學術交流活動線上化進程打開新局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