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秀中
川南城際鐵路于近期開始鋪軌,這條由地方政府出資建設的城際鐵路將在明年建成其中的內(江)自(貢)瀘(州)線,這將加快川南城市群的同城化進程。
那被寄予厚望的川南城市群是否能成為四川第二經濟增長極呢?
川南城市群崛起
雖然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六,但是發展不平衡一直制約著四川的經濟發展。在四川的經濟版圖中,成都平原經濟圈一枝獨大,占了全省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四川一直希望打破這一格局,培育新興增長極。
川南地區被寄予厚望。這一片區包括內江、自貢、宜賓和瀘州四個城市。2019年,內江、自貢、宜賓和瀘州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是1433.3億元、1428.49億元、2601.89億元和2081.3億元,增速分別為7.8%、7.8%、8%和8.8%,GDP總量約占四川全省的16%。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宏觀經濟組副組長丁任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川南地區是四川經濟發展的重鎮,工業基礎比較好,人口、產業和資本也比較密集,是四川的希望之點。
實際上,川南地區曾經也是四川工商業比較繁華的地區。自貢以鹽業著稱,宜賓、瀘州是全國白酒產業聚集區,川南城市是四川工業和商貿發展比較早的城市。而且三線建設時期,沿海企業、事業單位陸續遷來此處,奠定了現代工業基礎。
不僅如此,川南地區也是四川的交通要道,是長江航運和鐵路干線等重要的節點。岷江與長江交匯的宜賓、沱江與長江交匯的瀘州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內江也是重要的鐵路、公路樞紐。
但是,川南地區在后來的發展中落后了。沒有形成一個與成都、重慶在經濟規模上可以比肩的城市,而且與這兩大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
對于這一局面,四川省先后出臺了多個規劃來扭轉。201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推動全省區域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川南經濟區要加快一體化發展,主動承擔四川省南向開放主戰場重任,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
同時,四個城市也開始抱團發展。2014年,四川省川南經濟區發展協調小組暨川南經濟區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召開,自貢市、瀘州市、內江市、宜賓市首次簽訂《川南經濟區合作發展協議》,標志川南四市拉開全面對接、合作發展新序幕。
在這一背景下,又隨著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的出臺,城際鐵路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敞開,全國多地掀起了城際鐵路的擴編熱潮。川南四個城市決定“自費”建設川南城際鐵路。
四個城市空間距離比較短、城鎮密集度高,通過高鐵使得同城化加速,有力促進連綿城市群的形成,同時也與全國高鐵網連接,可以和成渝及全國其他發達地區形成快捷聯通。丁任重表示,川南城際鐵路把四個城市連為一體,形成半小時經濟圈,人流、物流加快融合。
事實上,最近幾年川南城市群得到較快發展,經濟增速名列全省前列,顯示出比較強的上升勢頭。尤其以宜賓為代表,2019年,宜賓經濟增速為8.8%,位居四川省第一,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勢頭正勁。
今年2月,四川省批復設立了第一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被定位為發展建設長江上游綠色發展示范區、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國家產教融合建設示范區、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
勢頭足,但制約仍多
2019年出臺的四川省《關于加快推進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效,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經濟總量接近1萬億元,培育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初步建成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
事實上,雖然勢頭不錯,但是川南地區面臨諸多難題。在經濟總量上,川南地區還比較弱,四市經濟總量不及成都的一半;在城市能級上,與中心城市差距十分明顯;而在產業結構上,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丁任重表示,川南地區面臨的制約主要是老工業基地的轉型和體制機制的改革,重點在體制上怎么形成合力。
川南城市都是老工業基地或者資源枯竭型城市,可以說是四川的“東北地區”,面臨產業轉型的問題,如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是川南地區亟待破解的難題。
這些年,圍繞產業轉型,川南城市作出了諸多探索,尤其是以宜賓為代表。依托國家級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宜賓重點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及現代港航物流產業“4+1”產業。
其中智能終端產業在宜賓更是“無中生有”。以終端應用為導向,宜賓逐漸向上游半導體產業延伸,“由下而上”構建完整電子產業生態鏈。
目前,宜賓共引進9家全國手機品牌30強企業在內的智能終端項目145個,總投資額超300億元,預計2022年達產后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年營業收入約421億元,智能終端產品年產量將達到4.2億臺/套(其中手機2.2億部),創造8萬個就業崗位。
而在體制上,行政體制壁壘是需要重點克服的。由于行政區劃分割,四個城市相互競爭,造成資源的低效率配置。丁任重表示,比如,20年前就提出川南地區興建一個機場,但是一直沒有落地。又比如,沿江地帶的宜賓和瀘州的港口整合,也需要體制上重大突破。
近年來,打破行政區劃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成為一大趨勢,而干部考核機制改革也在醞釀,這為川南一體發展創造條件。丁任重表示,把行政區與經濟區分離、在一些大項目上實行GDP和稅收分成,這些實現突破就可以解決川南城市分割的難題。
另外,國家戰略也為川南地區發展創造了契機。近來,國家相繼實施了長江經濟帶戰略、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和成都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對川南地區發揮區位優勢,彌補發展短板,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提升。
作為四川南向開放的重要節點,四川省明確要求川南地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依托陸上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發展臨港經濟和通道經濟,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