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7月2日,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啟動中國外部創新合作中心,同時公布中國區的發展計劃:未來5年增加4.51億歐元投資,主要用于動物保健和生物制藥業務生產基地的擴建和臨床研發投入。
這也是繼羅氏、強生、默克等跨國藥企去年在華啟動創新中心后,又一家加碼中國市場的外資藥企。
勃林格殷格翰成立于1885年,中國的核心業務包括人用藥品、動物保健、生物制藥和健康創新事業部。
根據財報,勃林格殷格翰2019年在全球實現凈銷售額190億歐元,同比增長5.7%;研發支出近35億歐元,增長9.4%。同時,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區業務都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齊飛表示,目前中國是勃林格殷格翰在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未來10年內,勃林格殷格翰中國預計將有71個新產品或新適應癥有潛力在華獲批。
高齊飛透露,其公司內部做了一個決定,所有早期人用藥的臨床研發項目都會納入中國,這在全球藥企中是唯一一個將中國全面納入早期臨床研究的公司。這也意味著,71個新產品/新適應癥的臨床實驗,都會包含中國患者的數據,也將加快在中國上市的速度。
據了解,勃林格殷格翰這次啟動的外部創新合作中心分為三部分:跨邊界研究,對最新科技成果展開研究,為勃林格殷格翰主要治療領域的藥品研發以及尚未被滿足需求的疾病領域,與學術科研機構合作,提供早期研究支持;業務拓展及許可,通過授權許可交易,將契合的創新項目引入其公司的全球研發管線;風險投資基金,即以股權投資的方式投資早期創新療法以及數字健康項目。
經濟觀察網梳理發現,去年以來,多家外資藥企紛紛在中國成立創新中心,加碼中國市場。
2019年11月,繼默克上海創新中心10月啟用后,位于廣州國際生物島的默克廣東創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在大灣區,默克聚焦醫藥健康、生命科學及高性能材料三大行業;在上海,默克設立1億元種子基金,幫助初創企業。
2019年10月,羅氏上海創新中心在張江高科(600895,股吧)羅氏園區落地。該創新中心耗資8.63億元,由羅氏研發中心升級而成,未來聚焦研究與早期開發免疫、炎癥及抗感染疾病領域的創新型藥品,同時也是針對乙肝的研發中心。
羅氏上海創新中心總面積為2.6萬平方米,羅氏集團首席執行官施萬表示,其公司致力于把上海打造成繼巴塞爾和舊金山后的全球第三大戰略中心。
同樣是去年10月,強生在中國啟動創新引擎。強生子公司楊森制藥在西安投資3.97億美元建設的供應鏈生產基地去年投產,強生醫療投資1.8億美元的愛惜康新工廠也在蘇州工業園區落成。此外,強生還成立強生中國數據賦能中心,以大數據為基礎開發、設計并銷售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2019年3月,美敦力醫療創新加速器在上海閔行浦江國際科技城啟用,首
批企業入駐。美敦力重點關注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公司,推動技術成果快速在中國本土市場轉化為有價值的醫療產品和服務。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