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召開主題為“加強社區物業管理 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網絡視頻調研會議,會上提出:探索建立社區物業協同共治機制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強老百姓(603883,股吧)“家門口的幸福感”的重要途徑。
日常生活中,物業承擔了很多公共服務職責,尤其是在社區的綠化、保潔、老年人服務保障方面,許多基層政府都在積極探索如何通過提升物業公司的服務能力來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而以“專注理想生活”為品牌宗旨的景瑞物業,將社區視作理想生活的載體,從基礎的社區服務,到多元化的社區活動,再到智能化的社區平臺,全方位滿足業主的現代生活需求,創造了業主、社會、物管公司價值共贏的成功范本。
打破物管邊界,創造理想生活
景瑞物業1996年于上海成立,是景瑞控股旗下專注物管領域的平臺景瑞服務的品牌載體,目前已入駐全國36個城市,合同管理面積近3000萬平方米。在傳統物業做好“保潔、保綠、保安、保修”的服務基礎之上,景瑞物業前瞻性地提出“新海派物業”概念,強調從“屋”到“人”到“生活”的一體化全程服務模式。
社區作為連接人和人、小家與大家的平臺,是“專注理想生活”的重要一環。景瑞物業提倡共參與的生活方式,在社區中開展各式多元化主題活動,舉辦了諸如“開學季送禮”、“微孝中國-母親節”、“幸福社區節”、“樂跑”等等,不僅豐富了業主的生活,更打破了現代社會鄰里間的隔閡,將社區內的共同愛好者聚集起來,形成各式朋友圈,資源共享,營造出社區大家庭的幸福感和認同感。
關注不同年齡群體的不同社會需求,以“友鄰社”的模式,為老、中、幼全年齡段社群提供定制服務平臺,以打造“老有所樂”、“中有所好”、“幼有所學”的幸福社區生活。以“老有所樂”為例,景瑞物業針對老年人群體,創建了“銀齡公社”社區,組織老年人共同學習娛樂、定期基礎體檢,提供的不僅僅是關愛,更是老年人晚年生活里的安心和樂趣,讓兒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依然能夠得到關照,避免寂寞。對他們而言,景瑞物業提供的服務不至于貼心周到,更多了一層“懂”和“愛”的家情懷。這正是景瑞物業不斷打破傳統物管的邊界,切入客戶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人性化情懷所打造的創造性服務的一個切面。
此外,“智慧服務平臺”以社區為單位的居住核心需求,構建覆蓋全社區的軟、硬件設備,包括社區安防、家人關懷、社區便捷生活、社區云服務等,通過互聯網+讓越來越多的服務可以在社區內實現。
提升物管質量,實現三方共贏
物業服務能夠帶來的,不僅僅是感性層面的幸福感提升,還有切實的資產溢價和社會效益。
在一些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雖然街道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綠化、保潔,但由于沒有物業服務企業進行專業維護,既浪費了公共資源,又無法讓居民滿意。而擁有專業優質物業服務的小區,則完全不同。如位于重慶天星橋老城區的沙龍花園,于2004年整體交付,景瑞物業于2016年通過業委會招標進駐,進駐后即制定并實施了不斷完善小區的整改方案,先后開展監控室移位、景觀水池改造、垃圾站改造、墻面翻新等50余項小區改造事宜,清理各類小廣告2000余張,新增各類標識標牌800余張,對主干道及裸露區補種綠植4000余株,樓道垃圾桶更換率達90%。真正實現小區的“舊顏”換“新貌”,從根本上激發了老小區的生命力。
景瑞物業還在社區服務中不斷嘗試應用最新的科技產品,以技術來解決人力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常州市鐘樓區北港街道景瑞·英郡花苑小區,景瑞物業就依靠電動車阻行裝置這一智能神器,解決了困擾許多小區的電動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等現象。安裝了這一高科技裝置后,一旦居民將電動車推進電梯,裝置就會報警,電梯無法關門,必須電動車退出才行,從而消除了電動車進樓道充電的安全隱患。
可以看到,物管質量的提升,可以帶來業主、社會、物管企業共贏的局面。對業主來說,優質的物業服務能夠讓他們的生活更為舒適便捷,也為他們的不動產增值;以市場化運作的物管服務接替部分街道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降低公共資源浪費。而對于景瑞物業本身,深入體察客戶生活,于衣食住行中尋找客戶的潛在需求,商業模式從傳統的對“物”的打理,向線上線下結合的“資產”與“社群”價值運營方向發展,并探索更多元的價值來源,借助產業鏈生態合作,使“空間”“流量”“連接”“活動”都成為可挖掘的全新利潤增長點。
我國物管行業在處于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快速上升期。一方面,多地政府制定了物業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另一方面,券商分析報告認為中國物業管理市場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擁有萬億級市場容量。景瑞物業將通過提升服務質量、擴展服務邊界、構建生態平臺、提供增值服務等方式,為客戶創造理想生活環境,同時不斷強化自身價值,引領行業更快更好發展。(完)
作者:汪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