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 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上海市累計發布九批110個金融創新案例。第十批金融創新案例重點選取了在率先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顯著提升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助力增強上海金融服務能級等方面的新舉措、新項目、新典型。 ]
7月30日,上海自貿試驗區第十批金融創新案例發布會召開。在此次發布的金融創新案例中,突出代表案例包括人民幣LPR(利率互換)利率期權以及相關交易服務推出、供應鏈票據平臺設立等、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啟動等。
據介紹,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上海市累計發布九批110個金融創新案例。第十批金融創新案例發布會重點選取了20個金融創新案例。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對入選案例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就進一步深化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開放創新、提升配置全球金融資源功能等提出要求。市金融工作局李軍副局長對第十批金融創新案例總體情況作了說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票據交易所、中行上海市分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建信商貿等六家單位作為代表分別介紹了有關金融創新案例情況。
此次發布會由市金融工作局、人行上海總部、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共同舉辦。
一段時間以來,上海市緊緊圍繞深化落實“三大任務”、“四大功能”,聚焦加快實施人民銀行等發布的“金融30條”。
第十批金融創新案例重點選取了在率先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顯著提升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助力增強上海金融服務能級、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支持復工復產復市以及優化金融發展軟環境等方面的新舉措、新項目、新典型。
銀行間LPR利率期權產品及相關交易服務推出
3月23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推出LPR利率期權業務。此次推出的利率期權品種包括利率互換期權和利率上/下限期權兩大類,均為歐式期權,掛鉤的基準利率包括1年期LPR利率和5年期LPR利率。參與機構類型覆蓋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行、證券公司、私募基金等。
創新點在于,該業務為貫徹落實“金融30條”中“發展人民幣利率衍生產品市場,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的重要舉措。一是順應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深化的整體趨勢,精準對接各類銀行、金融機構及企業客戶等進行LPR利率相關風險管理的需求,為市場化定價的貸款業務保駕護航;二是交易服務覆蓋利率期權生命周期全流程,為機構提供開展利率期權業務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便利機構高效開展利率期權業務;三是建立期權定價模型,建立波動率報價機制,編制我國首張基準利率波動率曲面。
上海票據交易所成功推出供應鏈票據平臺
4月24日,上海票據交易所成功試運行供應鏈票據平臺。寶武集團旗下的歐冶金服“通寶”供應鏈平臺作為首批參與機構接入供應鏈票據平臺,并支持平臺上企業成功簽發供應鏈票據。6月18日,首批供應鏈票據貼現業務成功落地,9家企業通過供應鏈票據貼現融資10筆、507萬元,貼現利率2.85%~3.8%,貼現票據全部為商業承兌匯票。
創新點在于,一是現代供應鏈金融通過技術手段,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信息進行整合,基于供應鏈場景產生的票據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優勢。二是創新實現等分化簽發,使企業可以用票據靈活支付。供應鏈票據是由固定面額(最低為1元)的票據組成,持票人收到供應鏈票據后,可根據實際支付需要轉讓任意金額的票據。三是豐富了企業開展票據業務的渠道。供應鏈票據平臺推出后,除銀行網銀外,企業還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發起各類供應鏈票據業務,進一步方便了企業對票據的使用。
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啟動
3月5日,上海市銀行外匯及跨境人民幣業務自律機制發布《臨港新片區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方案(試行)》(下稱《方案》)。中行上海市分行率先為注冊在新片區的企業昂旭(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服務。
創新點在于,一是《方案》是貫徹落實“金融30條”中“對于符合條件的臨港新片區優質企業,區內銀行可在‘展業三原則’基礎上,憑企業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直接辦理外商直接投資、跨境融資和境外上市等業務下的跨境人民幣收入在境內支付使用”要求的重要舉措;二是《方案》明確符合條件的臨港新片區優質企業,尤其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等領域的重點企業,以及服務范圍擴大后的全市供應鏈、產業鏈和外貿企業,在以人民幣辦理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部分資本項目結算業務時,可以不再需要提交復雜的交易單據,享受便利化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
浦發成立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管理總部
為貫徹落實《關于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深化落實金融支持政策推進先行先試的若干舉措》,4月7日,浦發銀行成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管理總部。5月7日配套制定了《長三角一體化授信業務方案專項授權》,6月3日落地首單長三角一體化專項授權授信業務。
創新點在于,該業務為貫徹落實“金融30條”中“強化長三角區域銀行機構在項目規劃、項目評審評級、授信額度核定、還款安排、信貸管理及風險化解等方面的合作協調,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跨省(市)聯合授信機制,推動信貸資源流動”要求的重要舉措。一是在總行端成立管理總部,由示范區管理總部牽頭,統一推進示范區內自貿、科創、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切實強化了板塊之間、總分之間的縱向、橫向溝通;二是推進浦發長三角六家分行的聯合授信機制,支持長三角范圍內跨區域聯合授信,打破以往只能在注冊地銀行貸款的限制,企業可向長三角區域內浦發銀行任意一家經營機構申請貸款。
建信商貿推出“口罩期權”
建信商貿發揮其注冊于自貿區的區位、政策優勢,利用場外期權工具,聯合建行為國內某醫療用口罩布原材料生產商設計期權方案,鎖定上游原材料成本,有效降低企業因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助力抗疫物資生產。
創新點在于,一是行業內首單“口罩期權”。由于原材料PP(聚丙烯,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期貨品種)目前尚無場內期權,建信商貿運用期貨復制期權進行風險對沖管理。二是期權方案設計合理。設計方案時充分考慮了企業生產經營以及原材料分批采購的情況,同時結合原材料當期價格和價格波動預期,為企業提供了規模為500噸PP2005亞式看漲期權(行權價格7234.5元/噸),鎖定了約4.5億只一次性外科口罩或1億只N95口罩的原料成本。三是持續性開展后續服務及完善產品結構。根據后期原材料價格變動情況,為企業進一步控制風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