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胥會云
“今年上半年我們營業額增長了26%,全年營收至少能增長65%。”哲弗智能系統(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哲弗”)董事長兼CEO李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根據官網介紹,哲弗是國內唯一一家提供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熱失控“主動安全+監測預警+被動安全”的全面智慧安全防控閉環解決方案的廠商,也是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
今年早些時候,哲弗拿到了1500萬元的低息貸款。“從流程上講,以前貸款可能需要2~3個月,這次基本2周就能下來,利率也至少下降了40%,所以成本低、速度快。”李飛還特意對記者強調說,這次是免擔保的信用貸款。
今年以來,為緩解疫情帶來的一系列沖擊,上海在產業、財稅、社保、金融政策等方面加強聯動配合,合力打造“上海特色”政策工具箱,重點支持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企業和小微企業,根據不同企業的紓困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接幫扶。
上海銀保監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8.18萬億元,同比增長6%;累計發放疫情防控貸款2073.1億元,綜合資金成本3.99%,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企業減免本息4515萬元。上海保險業賠付支出287.4億元,累計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89.4萬億元。
上海特色工具箱
疫情之后,現金流緊張是不少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早在2月8日,上海率先出臺的《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就提出了財稅、金融等扶持政策28條,通過各種金融手段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比如,對受疫情影響的相關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加強對防疫重點企業的專項信貸支持;積極為各類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等。
哲弗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局面:客戶付款延后了,但供應商資金也很緊張,需要哲弗先付款才能保證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
最終,這筆及時的1500萬元低息貸款解決了李飛的難題。他說,這筆貸款不僅盤活了哲弗,也盤活了整個供應鏈:哲弗可以支付貨款給供應商,確保原材料供應的穩定,進而確保生產的穩定,并能及時交付產品給客戶。“從客戶到供應商,都有了一個很好的現金流循環。”
借助充足的資金支持,哲弗一邊拓展銷售,一邊加強科研突破。基于業績增長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哲弗還逆勢啟動了新的招聘活動。“我們又招了30多個崗位。”
對于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上海要求實現“增量、降價、提質、擴面”。
據初步統計,截至6月末,上海市各類市場主體人民幣貸款余額5.06萬億元,同比增長11.0%,較年初增加3800億元。其中,普惠小微貸款余額4383億元,較年初增加703億元;外貿企業貸款余額4833億元,較年初增加448億元。
對于“降價”,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在6月11日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央行設立的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方面,當時上海地方法人銀行實際發放優惠貸款82億元,加權平均利率2.38%,財政給予50%貼息后,實際利率僅為1.19%左右,低于1.6%上限要求。5000億元復工復產專項再貸款方面,當時已發放優惠貸款72億元,加權平均利率4.26%,低于4.55%的上限要求。
自“28條”以來,上海還在不斷增加“上海特色”政策工具箱里的金融招數,同時也專門成立了上海市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協調機制。
7月1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等6部門制定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向政策工具箱里再添金融18招,從設立紓困專項貸款、完善政策性擔保體系、加大小微信貸獎補力度三方面著手,以擴大上海地區企業融資支持覆蓋面,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比如,設立首期120億元紓困專項貸款。對專項貸款中需擔保增信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應保盡保,給予全覆蓋支持;加大中小微信貸支持力度,力爭上海普惠小微貸款2020年新增額超千億元;加大小微信貸獎補力度,將獎補范圍從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貸款擴大到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增設信用貸款考核指標,引導銀行提高信用貸款占比。將外貿、科創和文化旅游、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相關企業貸款不良率補償下限由1.5%下調至1.2%。
精準導向提高針對性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中小微企業。
目前,上海也正推動把政策紅利及時充分地傳導到各類市場主體當中去。這個過程中,也更加強調“兩個精準”,也就是支持對象要準、政策運用要準。
所謂支持對象要準,孫輝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重點支持外資、外貿、制造業、文化旅游、交通運輸、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企業,小微企業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有發展前景但是受疫情影響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同時,要防止資金流向嚴重失信、經營異常甚至有重大違法違規的企業及僵尸企業。
所謂政策運用要準,就是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的困難情況較為復雜,涉及資金流動性、用工、物流、訂單等方面,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紓困需求,要有針對地給予政策支持。
而要做到”準”,重點是在原有銀企對接的基礎上,更強調政銀企的對接。
一方面,產業主管部門可以幫助銀行篩選重點目標企業,使金融支持更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推動財稅優惠,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增信,對銀行端提供激勵等方式,形成金融政策與金融配套政策相結合的工具組合,有針對性地支持企業。
7月22日,上海市首筆央行再貸款信保融資業務落地。上海銀行為上海托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300萬元授信額度,用于該企業出口信用保險項下“保易融”業務。
這也是在“信保+擔保+銀行”的模式下,既發揮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主體作用,又有財政、政府性擔保提供配套支持,行業主管部門提供企業信息的多方協同發力,精準支持外貿領域小微企業的案例。
目前,上海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的一系列舉措已初顯成效。截至6月末,上海全市各類正常經營的市場主體數量較年初增加14萬家;就業人數為1016.2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0.6萬人。上半年,全市進出口額雖然同比下降0.7%,但降幅比全國低2.5個百分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