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深圳市龍崗區對進口冷鏈食品排查檢測,8月12日經省、市疾控中心復核,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注冊號:SIF601;批號:7720051522)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據不完全梳理發現,進入7月份以來,全國各地已有8地先后在海鮮產品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據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官網12日通報,安徽一進口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8月10日,蕪湖市鏡湖區在對冷鏈食品及從業人員常規摸排檢測中發現,有1家餐飲店進口的厄瓜多爾凍蝦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疑似陽性。
8月11日,蕪湖市疾控中心對該份樣本進行復核,結果呈陽性。經核查,涉疫產品在購置后存放于該店冷柜中。
蕪湖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第一時間對全市涉疫產品全部進行封存。對該餐飲店人員、食品、環境以及溯源到的該批產品企業人員和家屬均進行核酸檢測,并對該批發企業流向其他餐飲店的人員、食品、環境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該餐飲店存放環境、店內環境和員工宿舍等全部進行消殺。對陽性樣本密切接觸者已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和健康管理。
在此,鄭重提醒廣大市民近期謹慎購買進口冷鏈海鮮產品,降低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同時,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出入公共場所時佩戴口罩,盡量減少聚集,不信謠,不傳謠。
40天內累積8地報告
截至12日,據不完全梳理發現,進入7月份以來,全國各地已有8地先后在海鮮產品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7月3日,福建廈門,厄瓜多爾生產的凍南美白蝦兩個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3日,遼寧大連,厄瓜多爾生產的凍南美白蝦三個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14日,江西萍鄉,厄瓜多爾進口凍南美白蝦集裝箱內壁和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14日,重慶沙坪壩區,厄瓜多爾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16日,云南,凍南美白蝦包裝箱外表面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23日,遼寧大連,凱洋海鮮的冷庫食品、加工車間、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環境的多份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8月11日,山東煙臺,進口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8月12日,安徽蕪湖,1家餐飲店進口的厄瓜多爾凍蝦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選購冷凍產品如何避免風險?
“出現這一情況主要與國外疫情嚴重,冷凍海鮮加工過程較容易污染有關。”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梁宗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冷凍海鮮產品通常均儲存在低溫的環境,而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
據悉,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海鮮產品的外包裝,梁宗安介紹,“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檢出病毒并不是海產品體內檢出病毒,這兩者具有本質的區別。”
“面對這一情況無需恐慌,海鮮產品包裝中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大多數是因其包裝被病毒污染且因為其運輸和存儲的環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來。”梁宗安表示,“通過各地對于大量樣本的檢測發現,病毒并未在冷凍海鮮食品“體內”檢出,就說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幾率非常小,也就說明病毒通過食品傳播的幾率比較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