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2020年中國財富論壇于本月22日至23日在青島舉行,本次論壇圍繞“全球劇變下的財富管理趨勢”這一主題展開,論壇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博客,微博)、《財經》智庫承辦,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進行全程圖文直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張斌
“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光把人放進來是不夠的,得讓它能夠施展拳腳,能夠帶來更多新的產品,更多服務,這才是目的。如果進來之后手腳還是捆住的,發揮不了什么作用。這就違背了我們開放的初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如此表示。
張斌介紹,金融開放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資本項目的開放。簡單說就是就是允許中國居民可以更便利地,減少限制地購買國外的金融資產。我們的企業也可以對海外更自由地發債。同時對于國外居民,如果到中國來,不管是做實業投資還是金融投資,也減少這方面的管制。
不過,張斌提醒,不管這兩個方面的開放,并不等于越開放越好,它是有條件的。比如有些資本項目的開放,可能開放了之后風險特別大,而收益并不多,拉長時間看最終可能損失更大。
張斌還提到,金融開發的第二個主要內容是金融服務業的開放。金融服務業如果不能夠真正地服務于國內的居民、企業,提供的服務也很有限,開了跟沒開差別也不大。所謂的開放本身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居民,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企業,這是我們開放金融領域的目的。
談到支撐兩方面開放的重點。張斌認為,資本項目的開放最核心的支撐是匯率要浮動。匯率如果不浮動,資本項目開了,風險就非常大。因為如果把外匯的買賣放開了很多,交易量放大了很多,但是價格不放開,被管制的價格就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貨幣當局就要被迫大量買入或者賣出外匯,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獨立性喪失。
但張斌也談到,今天和過去一年,過去三年、五年相比,匯率彈性提高了,意味著資本項目漸進的開放方面,有了一個更好的基礎。
而對于金融服務業開放,關鍵的一點就是,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份額越來越小,作用并不大,對實體經濟,對居民,對企業服務還沒有能力,還沒有充分展現出來。它們目前要是服務于一些外資企業,離國內的居民和企業距離很遠。它們有這方面的能力,但是釋放不出來。不是說它們不愿意做,也不是說它們進不來——現在國內市場上還有很多過度的管制,包括價格的管制,包括對一些經營業務范圍的限制。
換句話說,光說把人放進來是不夠的,得讓它能夠施展拳腳,能夠帶來更多新的產品,更多服務,這才是目的。如果進來之后手腳還是捆住的,進來之后也發揮不了什么作用。這就違背了我們開放的初衷。
以下為發言實錄:
張斌:我也想就圍繞著這個題目,叫提升制度環境,推動更高層次金融開放這句話,談一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我們知道,金融開放大概是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資本項目的開放。什么叫資本項目開放呢?行內的人不用解釋,如果你不做這個領域,其實理解起來也不困難。簡單一點說,資本項目開放,就是允許中國的居民可以更便利地,減少限制地購買國外的金融資產,比如可以更自由地購買美國的股票、國債。而我們的企業也可以對海外更自由地發債,這是對于本國居民。同時也要求對國外居民,如果到中國來,不管是做實業投資還是金融投資,也減少這方面的管制。這是金融開放里的重要內容。
第二個重要內容,不是牽扯到你買我,我買你的問題,更多是金融服務業的開放。那就是什么呢?金融服務業不光是國內企業,可以允許有更多的國外企業在中國來做中國服務,為中國的居民和企業提供服務。這是兩個,一個是資本項目開放,一個是金融服務業的開放。不管這兩個方面的開放,都不是說就一定會越開放越好,它是有條件的。如果把握得不好的話,比如有些資本項目的開放,可能開放了之后風險特別大,而收益并不多,拉長時間看最終可能損失更大。金融服務業也是一樣的,如果服務業不能夠真正地服務于國內的居民,國內的企業,提供的服務很有限,開了跟沒開差別也不大。所謂的開放本身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居民,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企業,這是我們開放金融領域的目的。
接下來我就說一下我認為幾個比較重要的點,支撐兩方面開放重點的點。資本項目的開放,最核心的支撐是什么呢?過去幾年有很熱烈的討論,我自己一致認為,資本項目開放最核心的支撐是匯率要浮動。匯率如果不浮動,資本項目開了,風險就非常大。怎么理解這之間的關系?如果說資本項目開放,你就要允許別人買賣外匯,購買各種各樣的信托資產,這個流動是非常大的,體量比較大,短期內甚至對市場起主導性。如果把外匯的買賣放開了很多,交易量放大了很多,但是價格不放開,價格就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在一般的商品服務也好,包括在金融市場,股票市場也好,交易數量是可以放開的,價格也是放開的,通過價格調節這個交易的數量。如果數量放開了之后,價格不放開,被管制的價格就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貨幣當局就要被迫大量買入或者賣出外匯,這樣意味著貨幣政策獨立性就喪失掉了。對我們大型經濟體來說,浮動匯率是保持貨幣政策浮動性非常重要的一個保障。匯率這塊非常重要。各個方面的制度安排可以邊干邊學,不是說一定必須要做到之后才怎么怎么樣。
怎么去看現在的匯率體制呢?特別是最近幾年,匯率形成機制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大家有沒有發現,剛才管司長說最近這些年看匯率不多了,我自己過去主要是做匯率的,我這兩年看得也不多了,這是好事。為什么是好事?因為它比較順了,現在大概它是市場供求來主導,政府怎么干預了。外匯市場干預數量,在過去幾年幾乎降到沒有了。這個事相對來說比較順,是不是已經完全做好了,還沒有?為什么說沒有呢?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現在跟一個外國人很難解釋清楚的,包括跟國內的不是做這個專業的人,你也解釋不清楚,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在我來看是最復雜的機制。但是它復雜歸復雜,實際上是一種花式浮動。我們還需要做一下調整,需要把逆周期因素降下去,這是以后還需要做的調整。今天和過去一年,過去三年、五年相比,匯率彈性提高了,意味著資本項目漸進的開放方面,有了一個更好的基礎。這是對于資本項目開放。
對于金融服務業開放,關鍵的一點就是,不是說現在允許合資企業,允許有更大的份額。過去開放了很多年,你看外資銀行在中國有什么作為?市場份額越來越小,作用并不大,對實體經濟,對居民,對企業服務還沒有能力,還沒有充分展現出來。不是說這些企業,國外的金融企業真的沒有競爭力嗎?他們在服務家庭資產配置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比如你在國外,你去做住房抵押貸款,就有很多選擇,可以經常換,可以讓家庭部門減少成本。在中國呢?很多有優勢的地方,在中國發揮不出來。
現在主要是服務于一些外資企業,對國內的居民和企業距離很遠。它們有這方面的能力,但是釋放不出來。問題在哪兒呢?不是說它們不愿意做,也不是說它們進不來,而是現在國內市場上還有很多過度的管制,包括價格的管制,包括對一些經營業務范圍的限制。光說把人放進來是不夠的,你得讓它能夠施展拳腳,能夠帶來更多新的產品,更多服務,這才是目的。如果進來之后手腳還是捆住的,進來之后也發揮不了什么作用。這就違背了我們開放最初的初衷。時間可能也差不多了,我就先說這些,謝謝。
(嘉賓觀點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本人確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