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某一天,喬布斯和一個我不認識的人來到我的辦公間。在社交方面,喬布斯從來不注重細節,所以他沒有向我介紹這個人,反而問我:“有家公司叫諾維爾(Knoware),你覺得它怎么樣?”
我告訴喬布斯,這家公司的產品平庸、乏味、過于簡單,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戰略意義,畢竟它們沒有利用好麥金塔電腦的圖形用戶界面和其他高級功能。等我發完牢騷之后,喬布斯才向我介紹身邊的人:“我想讓你見見諾維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阿奇·麥吉爾(Archie McGill)。”我握了握麥吉爾的手,史蒂夫對他說:“看到了嗎?我就是這么跟你說的。”
謝謝你啊,史蒂夫。
在麥金塔開發部,員工每天都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否則喬布斯就會把你淘汰掉。他對員工保持高要求,所有人必須是自身領域內最頂尖的。與喬布斯共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會時刻感覺誠惶誠恐,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很不愉快。但是,這樣的環境驅使我們很多人拿出自身職業生涯的最佳表現。
為喬布斯工作是一段千金不換的經歷,而且我相信,麥金塔開發部的所有人都有同樣的體會。
朋友之間的74.5萬美元值多少錢?
1986年,蘋果公司遭遇了一個難題:我們以前有很多“果粉”,他們深愛著蘋果,無論蘋果推出任何產品,他們都愿意購買,可現在這些“果粉”大量流失。遺憾的是,其他人之所以不購買麥金塔電腦,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款產品沒有足夠多的軟件可選。a
麥金塔開發部市場營銷總監邁克·默里(Mike Murray)要我扭轉消費者的這種看法。我們認為,想改變人們對蘋果公司的固有印象,首先要從蘋果產品的經銷商和銷售人員開始我們必須讓他們相信麥金塔電腦可以安裝很多新穎的軟件。
我們想到了一個方案:購買1500份10種不同的軟件程序,每份軟件售價50美元。默里要我執行該方案,于是我聯系了10家公司,通過談判達成了交易。當時軟件的售價從20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50美元的價格算是打了很大的折扣,不過由于該項目能讓軟件公司接觸到蘋果產品的經銷商和銷售人員,所以這10 家公司很快就同意了。事情進展得相當順利。
當各軟件公司正在建立庫存時,我收到了一份總價75萬美元的購貨發票(1500份軟件×10款程序×50美元/份)。我把發票交到財務部,麥金塔開發部財務副總裁蘇珊·巴恩斯(Susan Barnes)大吃一驚。公司給我的支出額度只有5000 美元,而為了采購這批軟件,我多花了74.5萬美元,也難怪她勃然大怒。
曾有傳言稱,喬布斯要蘇珊炒我魷魚。我要在這里澄清一下:我的上司默里要我完成這項工作,我只是照吩咐去做而已。時間來到2016年,在麥金塔開發部老員工聚會上,我問蘇珊這個傳言是否屬實。她說,史蒂夫并不打算解雇我,只是想讓她嚇唬我一下。
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自己做了正確的事情。如果上司要求下屬去做某件事情,下屬肯定要照做。消費者認為麥金塔電腦缺少應用軟件,而默里要我改變這種觀念,況且他還告訴我,我們有預算去做這事,所以我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事情就是這樣。
虛張聲勢的藝術
第一次在蘋果公司任職期間,我有幸跟布朗與貝恩律師事務所(Brown and Bain)的杰克·布朗(Jack Brown)合作。20世紀80年代,布朗和他的事務所分別與數字研究公司(Digital Research)和微軟公司打了一場知識產權官司。
蘋果公司之所以起訴數字研究公司,是因為后者開發了一款名為 GEMa 的操作系統。根據蘋果公司的說法,該系統剽竊了麥金塔電腦的圖形用戶界面。訴訟剛開始時,杰克·布朗和他的團隊以及我們蘋果公司的幾名員工前往位于蒙特雷(Monterey)的數字研究公司辦公室跟他們進行對質。
我和布朗一起開車過去。在這段旅途的大部分時間里,他告訴我,我們的起訴理由非常站不住腳,因為施樂公司(Xerox)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在蘋果公司之前就創建了類似的用戶界面。此外,根據布朗的說法,“視窗就是視窗,回收站就是回收站,這種簡單概念不歸任何人所有”。到達目的地后,我下車時心想:我們肯定要敗訴了。
然后,會議開始了,布朗用 10 分鐘時間闡述了數字研究公司所犯罪行如何有悖道德、令人發指和傷天害理——我現在只是說出了他的大概意思。他繼續咄咄逼人地說道:“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如此公然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我不知道我們為什么要私下見面,我們應該直接對簿公堂。”
這些譴責猶如從 A-10“疣豬”攻擊機發射出來的曳光彈,劃破長空。 不到一個小時前,他還說我們沒有任何勝算;而現在,我所聽到的卻是知識產權法以及全天下的道理都站在我們這邊,簡直氣勢奪人,有理有據,把麥金塔用戶界面說成了“武林至尊”。
喜歡你的產品的人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1995 年,我開啟了在蘋果公司的第二段任期。當時,我跟妻子貝絲和我們的大兒子住在舊金山,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即將出生。我從事寫作、演講和顧問三份職業,追求著自己的小幸福。就在這時候,蘋果公司副總裁丹·埃爾斯(Dan Eilers)找上門來了。
可能你不相信,當時很多人認為蘋果公司會倒閉。假如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就不會有史蒂夫·喬布斯兩年后志得意滿地回歸蘋果公司了。麥金塔電腦表現平庸,公司裁員,管理混亂,品牌受到玷污。
埃爾斯想請我回歸蘋果公司,擔任蘋果公司的研究員和首席宣傳官。我的職責是維護麥金塔電腦在蘋果迷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我依舊熱愛蘋果公司,所以接受了他的邀請。
我與麥金塔用戶組、軟件開發商以及任何仍然信任這款產品和蘋果公司的人展開合作。我手上有一件秘密武器,即“目標用戶清單”(Evange List)。那是一個用戶選擇性加入的電子郵件列表,我通過該列表向用戶推送關于蘋果公司和麥金塔電腦的正面消息,以及軟件開發商發布的新產品公告。
這份列表有 4 萬多用戶,相對于如今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之類的網站來說,4 萬多用戶聽上去簡直微不足道,但在當時,擁有一支由 4 萬名真正信徒組成的粉絲大軍卻是件了不起的事情(現在仍然可能如此 )。“目標用戶清單”是蘋果公司生存下來的一個關鍵因素,當絕大多數人對蘋果公司的命運持悲觀態度時,它讓麥金塔電腦的信徒們繼續前行。
史蒂夫·喬布斯的回歸是蘋果公司得以絕地反彈和獲得成功的主因。重掌蘋果公司帥位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減麥金塔產品線,然后再加上五顏六色的一體化麥金塔機iMac。
然而,維護麥金塔粉絲和軟件開發員群體也同樣重要,因為這個位于最底層的群體是孤獨的。他們不僅自己持續購買麥金塔電腦,還推薦其他人購買,并且還要開發適用于麥金塔的軟件。憑借著麥金塔的銷售收入,蘋果公司得以研發iPod,并最終在 2017 年成為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
這不是一本回憶錄,而是有趣的凡人兼偉大的時代領袖蓋伊最個人化的“反套路”式人生經驗和故事。
美國亞馬遜新書暢銷榜1位,喬布斯時代蘋果核心干將、硅谷商界領袖蓋伊·川崎最新力作,縱橫領導力、風險投資、市場營銷和商業布道等領域。(摘自《硅谷傳奇:蓋伊的創意啟示錄》)
【基本信息】
書名:硅谷傳奇:蓋伊的創意啟示錄
作者:蓋伊·川崎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策劃方:杭州藍獅子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0.8
定價:65元
字數:186千
中圖分類號:Ⅰ.①硅… Ⅱ.①蓋… ②李… Ⅲ.①人生哲學—通俗讀物 Ⅳ.
①B821-49
開本:32開
ISBN:978-7-308-19406-8
包裝:精裝
【內容簡介】
作為蘋果公司元老(麥肯金電腦初創成員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起,蓋伊·川崎就一直被視為硅谷科技界的權威人物。在大部分人眼里,蓋伊就是智慧的化身,他經常能夠在領導力、風險投資、市場營銷和商業布道等領域給出令人醍醐灌頂的真知灼見。
這本書是蓋伊迄今為止最個人化的作品,是他一路走來得出的經驗和智慧的總結。全書按“時間順序+話題”的方式編排,故事是這本書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每一個讓人哭笑不得或啟發至深的故事之后,都有蓋伊最實在的經驗分享(有些甚至挑戰了現有的世俗偏見)。
一起解鎖這位“硅谷傳奇”的人生吧!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作者簡介】
蓋伊·川崎——有趣的凡人兼偉大的時代領袖
著名的風險投資家、創業導師,硅谷創投圈的大神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社交媒體使用者之一
創立了硅谷知名的早期投資機構——車庫創投(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
寫就了十年暢銷不衰的《創業的藝術》。
解鎖“有趣的凡人”
為了紀念和著名指揮家蓋伊·隆巴多的友誼,父母為其取名為蓋伊
↓解鎖5%
9年級英語考試只得了C+
↓解鎖10%
在斯坦福大學遇到了后來蘋果公司的首位宣傳官
↓解鎖45%
幾次被誤認為成龍后,下決心要為了知名度而奮斗
↓解鎖55%
中過喬布斯的埋伏,也當面diss過喬布斯
↓解鎖60%
因為那支地球人都知道的蘋果廣告《非同凡響》,從蘋果離職
↓解鎖85%
62歲開始學習沖浪
↓解鎖100%
獲得蓋伊“人生經驗”大禮包一份
【目錄】
第1 章:移民 / 001
第2 章:教育經歷 / 011
第3 章:激勵 / 031
第4 章:蘋果公司 / 061
第5 章:企業 / 093
第6 章:價值觀 / 127
第7 章:為人父母 /159
第8 章:體育運動 / 179
第9 章:LOL / 201
第10 章:技能 /223
第11 章:歐哈那 /249
后記 /269
推薦讀物 /273
【自序】
人們以為故事是由人塑造的。事實上,是故事塑造了人。
—特里·普拉切特(Terry Pratchett)
直說吧,這本書不是我的自傳或回憶錄,而是把我一生中最具啟發性的故事匯總起來。你可以把它視為我本人學到的經驗教訓,而非我的個人經歷。
我的故事沒有史詩般的描述,也沒有悲劇或英雄事件,因為那不是我人生的軌跡。它們也沒有描繪我是如何平步青云或一夜暴富的,我的人生經歷過決策、失敗、努力工作和成功。我講這些故事的目的是讓你受益,而不是讓你心生敬畏。
我打心底里希望我的故事能幫助你過上更快樂、更有成效和更有意義的生活。如果這本書能實現這個目標,那這本身就是最美好的故事了。【蓋伊·川崎(Guy Kawasaki)2018 年于加州硅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