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港澳投資者,《自貿片區條例》提出了更多的措施,包括落實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系列協議,探索取消港澳企業在自貿片區內投資的準入限制條件,推動對港澳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促進...
深圳前海正在探索進一步的擴大開放。
近日,《深圳經濟特區前海蛇口自由貿易試驗片區條例》和《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以下分別簡稱《自貿片區條例》和《合作區條例》)經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這兩部事關前海發展的法規,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今年是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同時也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成立10周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成立5周年。
2019年10月,前海管理局相關人士透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雙擴區”正在積極推動中,已經上報國務院。
在“雙擴區”的預期下,前海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錦俠近日表示,接下來,前海將由“創業10年”向“黃金10年”過渡。
上述兩個條例,包含了多項創新性的制度設計,尤其是在進一步擴大投資開放方面有較多突破,這賦予了前海這個“特區中的特區”更多先行先試的權利。
在今年年初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總結拓展“前海模式”。推動出臺前海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案,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進一步擴大開放
在自貿區的開放要素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于對外破除貿易壁壘,實施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
上述《自貿片區條例》創新提出“非違規不干預”的管理模式,旨在探索創新高水平的外商投資監管服務機制,探索實施國際投資自由。
此外,前海將逐步放寬或者取消境外投資者在金融、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醫療衛生等領域的資質要求、股權比例、經營范圍等準入限制措施。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擴大開放方面,前海邁出了很大一步。
今年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迎來掛牌五周年。五年間,片區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從2015年的22.3億美元擴大至2019年的41.6億美元,增長86.5%,外貿進出口總額從5734億元擴大至8721.9億元,增長52.1%。
在一系列新的擴大開放舉措下,前海是否將迎來外資投資規模的進一步迅速增長?
王國文表示,準入門檻是一個方面,但光有準入還不夠,在全世界都在爭搶高端資源的時候,還需要有其他配套的政策組合拳。
對于港澳投資者,《自貿片區條例》提出了更多的措施,包括落實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系列協議,探索取消港澳企業在自貿片區內投資的準入限制條件,推動對港澳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促進與港澳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
《自貿片區條例》規定,允許符合條件的港澳商事主體在自貿片區登記后,即可從事相關經營活動。
此外,在醫療領域,《自貿片區條例》規定,自貿片區醫療機構臨床急需的藥品、醫療器械,在港澳已經批準上市但是尚未獲境內注冊批準的,可以在指定的自貿片區醫療機構使用;金融領域,推動自貿片區與港澳開展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金融產品跨境交易,探索單一通行證制度,構建產品互認、資金互通、市場互聯機制。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毛艷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前海的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在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方面,非常符合國家鼓勵的方向。但條例具體如何落地,還需要結合國家的支持政策。
“前海既是自貿區,同時也是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尤其在港澳政策方面有先行先試的優勢。前海對港澳合作進行試驗探索,形成的經驗未來將有望在其他自貿片區進行復制推廣。”毛艷華說。
打造國際人才高地
除了進一步擴大開放,上述兩個條例在人才問題方面也著墨較多。
其中,《自貿片區條例》借鑒了上海臨港(600848,股吧)經驗,規定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會計、設計、專利代理等服務領域專業人才可以依法在自貿片區提供服務,其境外從業經歷可以視同境內從業經歷。
前海還將支持開展技術移民試點,簡化外籍人才在自貿片區工作、出入境、停居留等手續,支持自貿片區外籍技術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建立緊缺人才清單制度,定期發布緊缺人才需求清單,拓寬國際人才招攬渠道。
在吸引境外人才前來創業、就業方面,前海素有探索。早從2013年起,前海就對獲得認定的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實施個稅補貼,超過應納稅所得額15%的部分,由深圳市政府以財政補貼的形式歸還。
針對港澳人士,前海近年來更是頻頻出臺政策,包括率先取消了區內就業港澳人士辦理《臺港澳人員就業證》,將前海作為港澳與內地執業資格制度相銜接的試點基地,率先建立港澳專業人士執業“深港通”機制,允許港澳專業人士經備案后在前海直接提供服務等。
在民生待遇方面,前海允許港澳居民自愿繳納住房公積金,港澳居民及家庭在前海可享受與深圳戶籍居民及家庭同等條件的購房政策等。
一位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創業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基本上港澳人士在前海創業、就業、生活等各方面都比較順暢了,政府的確做了很多工作。
放在整個深圳市來看,中央對深圳的期待是,到本世紀中葉,深圳將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而深圳要真正變為一座全球化城市,背后涉及制度、體制的改革,包括如何更好地吸引國際人才,國際人才來了以后怎樣給他們提供更好的配套等。
此次《合作區條例》就專門提出,支持合作區打造國際人才高地和高端創新人才基地,提升人才服務能力,吸引境內外人才在前海合作區創新創業,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重大人才載體給予相應資助和獎勵。
此外,合作區應當探索實行更加開放的全球引才和國際人才管理制度,為外籍人才申請簽證、居留證件、永久居留證件提供便利。
深圳一位醫療投資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認識一些境外的中國創業者,目前正面臨著是否回國發展、選擇哪個城市的抉擇。深圳近段時間公布了不少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舉措,包括科技企業“同股不同權”、全國首部破產法規等,此次前海的一系列措施,將形成吸引境外人才的更直接的政策紅利。
(作者:王帆 編輯:張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