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第三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召開,論壇圍繞“后疫情時代的財富管理”這一主題展開,邀請海內外學界、業界人士,探討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抓住金融開放的新機遇,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以高質量的財富管理中心建設為抓手推進副中心整體發展。
“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振蕩與恢復,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就是長期停滯,也是未來財富管理要思考的最為重要的一個基本面。因為金融的管理不僅僅來源于鈔票的發行,來源于對資本市場政策的變化,更重要的來源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配合與背離。這也是判斷未來全球經濟增長態勢重要的一點。”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劉元春
劉元春表示,疫情期間的財富管理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僅來自于我們的經濟層面、社會層面,更重要的來源于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不確定性。
于此同時,他還指出,過去幾年世界經濟增長可以用“長期停滯”來形容。是低增長、低貿易、低成長、低利率,然后再加上高債務、高杠桿,“四低兩高”來形容它,未來依然可能還是這樣。
以下為發言實錄:
劉元春:謝謝主持人!也謝謝《財經》(博客,微博)對我的邀請。這個論壇的主題我認為選的非常好,為什么?大家都在關注疫情期間的財富管理。之所以關注,因為我們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僅來自于我們的經濟曾經、社會層面,更重要的來源于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不確定性。我們經常認為在這樣的一種不確定下是一種超級不確定性,是我們難以用風險概念來確定的。
我們這個論壇主題是: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振蕩與恢復,我想這個恢復是一個很樂觀的詞語。我們人類依然是包含樂觀的情緒來展望未來。我記得11年前我跟曹老師在一個論壇上也在展望,金融危機之后的世界,金融危機之后的經濟增長與金融,那么當時最悲觀的人認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可能需要5-6年,但是大家會看到世界經濟從2008年到現在,它的經濟增長速度從來沒有回到過從前。所以說2013-2014年,宏觀經濟學界用了一個“長期停滯”來形容從2008年到2019年整個世界的經濟增長。
目前,我們在討論當前的這種形勢,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就是在長期停滯,長期停滯在這種超級疫情的沖擊下面會發生什么樣的一種變異?是我們未來財富管理要思考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一個基本面。因為金融的管理不僅僅來源于我們鈔票的發行,來源于我們整個對資本市場政策的這種變化,更重要的來源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配合與背離,以及我們如何判斷他們之間離與合之間的這種時點。
因此,判斷未來這樣的一種全球經濟增長的這種態勢,實際上是我們需要重點把握的一個點,但事實上我們會從歷史上來看到,大量的經濟學家甚至大量的智者都難以看到自己背后的事情,我們現在就會討29年經濟大危機,世界經濟史上最為深刻的大危機,引起人類歷史變革重大的一次大危機,我們所有的大學者、大經濟學家都預測到它,包括我們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凱恩斯,他的日記和他所有的演講都沒有預測到29年和33年會崩潰。當時美國最好的經濟學家叫費學,他是金融高手,不僅僅是金融理論高手還是金融操盤高手,在28年的時候號召他的學生舉起棋子進入股市,但是29年的變革使他差點跳樓,所以大家不要相信這種大盤經濟學家的言論。
主持人:劉校長,您算不算大盤經濟學家?
劉元春:我不算,這里面很重要的在于,不可以預測性,實際上是大變革時代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特征,那么因此我們在理解未來這種框架的時候,實際上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框架。來之前我們姚首席還在設計我們今天的議題,實際上我們對議題本身就產生了很多的爭論,原因是什么?舊理念和新理念發生了劇烈的沖突。說世界經濟增長,在過去這幾年里面我們用“長期停滯”來形容它,用幾低幾高來形成它,用低增長、低貿易、低成長、低利率,然后再加上高債務、高杠桿,“四低兩高”,來形容它。那么未來會怎么樣呢?未來依然可能還是低成長、低投資、低利率、低成長,但是有什么高債務、高波動。這幾低幾高,我們講的疫情之前的幾低幾高有沒有差別?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關鍵,它的邏輯到底是什么。
我們談到的疫情雖然不是一個導致格局性徹底顛覆的因素,但是它是格局加速性變化的這種催化劑。那么這個催化劑不僅僅帶來的是速度的變化,同時也帶來結構性的變化。我們所思考的第一個很重要的后疫情時代,我們的疫情常態化、長期化,疫情從狙擊戰向長久戰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會是怎么樣。第二個才考慮的是我們應對這些大疫大災大亂,它的財政貨幣的行為變異,會引起我們在基本面和金融面的這種變異會有什么樣的一些新的規律、新的風險和新的挑戰。
我想我今天就給大家拋一個磚,不要用原有的思路來思考大疫情下帶來的變化。
主持人:劉元春校長,金融狂潮你怎么看?
劉元春:第一個,我們看到非常自覺,應對這樣一種人類歷史上的超級疫情和超級結構性變化,我們采取超常規貨幣政策、超常規的財政政策這是應有之意,不要感到奇怪,這是很重要的。第二個很重要的,我們在判斷貨幣的這種發行,到底要持續多長時間。第一個基礎在于,我們非常時期要持續多長時間,也就是說這決定非常之舉多長時間。第二個,政府的信用能夠維系多長時間,就是我們要不要采取MMT理論,要不要采取直升機撒鈔票這樣的做法,要不要采取財政赤字貨幣化這樣的一些極端做法,來源于超常規的形式維持多長時間,更來源于我們政府的信用能不能在這種超常規維持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很好的延續。我們與其他國家一些做法很重要的就是,我們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同時我們還考慮到,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我們可能要悠著點,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把MMT簡單化,以及把財政赤字貨幣化簡單化,就是說要看條件。
劉元春:目前是加速變革期,就需要觀念的轉變、范式的轉變,所以因此我們在認識很多新現象的時候:第一個,一定要想到用新的一些視角來重構我們傳統的理念。第二個,要重新評估一下第一感官的一些想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