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2020年1月和2月相比,8月份美國每周購買汽油的司機數量下降了26%。 ]
[ 陳劍認為,隨著全球供應鏈的必然重組,互聯網帶來的高科技、新經濟行業對于能源的需求減少,而風電、太陽能(000591,股吧)、高容量電池等新能源技術和純電動汽車等應用的不斷提升,傳統石油行業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
過去一周,美國WTI原油10月期貨報39.77美元/桶,周跌幅累計達到7.4%,終結周線四連陽;布倫特原油11月期貨報42.66美元/桶,周跌幅累計為5.3%。WTI原油和布油均錄得自6月以來的最大周跌幅。
原油價格為什么突然大跌?未來油價走勢如何?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陳劍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影響國際油價走勢的最關鍵因素,無疑還是新冠肺炎疫情。此前的原油價格上漲與中國經濟強勁恢復有關,同時在6、7月,全球經濟逐步重啟,也讓投資者產生了樂觀預期。但是美國、歐洲接連陷入第二波疫情,拉美疫情失控,在這種情況下,原油價格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度上漲,小幅度的上下波動將會是一種常態。”
疫情反復,抑制原油需求
能源咨詢機構費氏全球能源咨詢公司(FGE)在一份展望油價走勢的報告中分析稱,“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以及重新實施的封鎖措施,將會粉碎未來一段時間對石油庫存下滑的期望。煉油業者仍舊面臨壓力,把開工率維持在低點”。
“目前全球疫情依然在大流行中。疫情如今在美洲、西歐等發達經濟體出現反彈趨勢,在某些國家的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了第一波暴發。拉丁美洲、非洲、南亞等發展中經濟體的疫情發展,可以用失控來形容。全球僅有東亞、東南亞、大洋洲較好地控制了疫情。”陳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原油的需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持續疲軟。”
個人財務與研究網站ValuePenguin一項對美國司機的調查顯示,每10個擁有汽車的美國人中,有3個因為失業或者在家工作而不再開車上班,與2020年1月和2月相比,8月份美國每周購買汽油的司機數量下降了26%。
由陳劍團隊編制、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團隊提供醫學支持的全球疫情指數,清晰地反映了疫情導致的需求萎縮。全球疫情指數根據防控效率,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疫情風險和發展階段基本分為四類:疫情完全受控、疫情曾經受控但是出現復發、疫情尚未受控但是出現緩和跡象、疫情完全未受控制。
“第一類以中國、新西蘭為代表,疫情走勢基本可控,未來只要采取過往經驗進行防控,應該也不會有大的暴發。第二類以韓國、意大利為代表,重新開放經濟導致疫情反彈,第二波疫情類似第一波疫情,也屬于可控范圍。第三類以俄羅斯、伊朗為代表,這些國家疫情較為嚴重,但是目前緩慢受控,疫情完全受控還需要一定時間。第四類以印度、巴西、美國為代表,這些國家的疫情,發展難以樂觀。”陳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從全球疫情指數來看,主要的制造業國家中,中國依然是風險最低、恢復最好的主要經濟體。經歷2月底和3月初的重啟后,中國的出口強勁恢復,其勢頭目前仍在增強。近期的原油價格上漲,與中國經濟的強勁恢復有關,同時在6、7月,全球經濟逐步重啟,也讓投資者產生了樂觀預期。”但陳劍認為,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直接導致經濟重啟的不確定性。
陳劍表示:“只靠中國經濟的帶動,以及面臨財政壓力的歐佩克(OPEC)成員也不太可能大幅減產,所以原油價格很難出現大幅度上漲,小幅度的上下波動將會是一種常態。”
事實上,歐佩克在8月份增加了原油產量,非歐佩克原油產量也在增加,導致全球供給增加。阿聯酋8月的產量超出配額10.3萬桶/日,伊拉克也在增加產量。陳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產油國的理性選擇應該是不增產,但是由于‘囚徒困境’(博弈),每多賣一桶油就能緩解自己的困難,即使使得油價下降也在所不惜。同時諸多產油國內部矛盾重重,也很難合謀做出最優化理性選擇。”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非零和博弈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表明個體最佳選擇并非團體最佳選擇。在陳劍看來,個別產油國基于自身考慮選擇增產,卻導致整個產油國的供給增加,從而產生供過于求的局面,最終引發了石油價格的下跌。
全球經濟活動未來兩三年內難以恢復
8月公布的美國能源信息署、國際能源署和歐佩克三大機構月度報告,均下調了今年的石油需求預測,并預計明年的消費量不會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平。陳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2~3年內的全球經濟活動,將不會恢復到大流行之前的水平。能恢復到怎樣的程度,與疫情控制程度、經濟主要構成、老齡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
所謂疫情控制程度,是指能夠越早控制,即使付出較大的短期經濟代價,從長期的恢復來看也是值得的。所謂經濟主要構成,是指農業、制造業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服務業受沖擊較大,尤其是旅游、餐飲、零售、線下娛樂發達的經濟體。所謂老齡化程度,是指老齡化嚴重的國家受疫情影響更大。
“從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數據來看,德國屬于西歐國家里面疫情控制最好的,而英國是最差的,因此疫情影響相對來說也匹配其表現。而日本的疫情雖然沒有大規模暴發,但因老齡化嚴重,因此受疫情影響也較大。美國的疫情比歐洲晚一個月暴發,其第三季度數據應該比第二季度更差。”陳劍說。
投行高盛在最新報告中,將2020年WTI原油價格預期從36.88美元/桶上調至40.26美元/桶;2021年預期從51.38美元/桶升至55.88美元/桶;將2020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從40.51美元/桶上調至43.63美元/桶;2021年預期從55.63美元/桶降至59.38美元/桶。
陳劍認為,隨著全球供應鏈的必然重組,互聯網帶來的高科技、新經濟行業對于能源的需求減少,而風電、太陽能、高容量電池等新能源技術和純電動汽車等應用的不斷提升,傳統石油行業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新冠肺炎疫情又雪上加霜,即使未來疫情過去,經濟重啟,對于人們的心理影響也是長期的,航空、旅游業有可能進入長期的衰退,所以傳統的石油行業必須革新才能求存。”他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