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一幅畫中最白的地方要像寶石那樣可貴。——達芬奇
今日熱點
農民工需要怎樣的用工方式?據工人日報報道,此前的靈活勞務用工方式,讓大批農民工找到了工作。同時,由于行業用工不規范,監管不足,致使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易被侵害。農民工希望的是勞務用工變成勞動用工,可以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受了工傷有法律保護,不再被欠薪困擾。目前,要把以勞務公司派遣的用工方式,即勞務用工變成合法合規的勞動用工,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依法保障其權益,最關鍵的是扎扎實實地落實勞動合同法。
歐盟委員會主席:歐盟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日益降低
據澎湃新聞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9月16日表示,英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日益降低。她指出,英國不能單方面改變、無視或不采用“脫歐”協議:“這是一個法律、信任和誠信的問題……而信任是任何牢固伙伴關系的基礎。”歐盟擔心,如果英歐雙方未能就貿易關系條款達成一致,英國將會“無序‘脫歐’”。英國議會下院于9月14日通過了英國政府提出的“內部市場法案”,而該法案違反了英國所需承擔的國際法律義務,也背離了其在今年1月簽署的“脫歐”協議中的部分內容。
點評:“脫歐”之后,英國與歐盟就今后的經貿關系發展開展的談判極其不順利。近日,英國發布《內部市場法案》,違背了與歐盟的有關協議,涉嫌違反國際法。英國之所以敢這么干,有它自己的苦衷——國家面臨分裂風險。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國家分裂風險是英國面臨的重大問題。前任英國首相特里薩?梅在位時就表示,現在存在聯合王國解體的“切實風險”,如果發生無協議脫歐,聯合王國的四個構成國將各奔前程。英國自認為,《內部市場法案》的出臺將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之間的自由貿易提供“法律上的確定性”,“是英國經濟政治完整性的基本保證”。但是,英國決意“脫歐”,并有可能是無協議“脫歐”,昔日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面臨的分崩離析的風險將更嚴重,聯合王國可能難以保持成員聯合的態勢。
農民工需要怎樣的用工方式?
據工人日報報道,此前的靈活勞務用工方式,讓大批農民工找到了工作。同時,由于行業用工不規范,監管不足,致使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易被侵害。農民工希望的是勞務用工變成勞動用工,可以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受了工傷有法律保護,不再被欠薪困擾。而隨著國家各項政策的陸續出臺,建筑市場勞務用工正在逐漸規范,農民工的權益也得到了更多保障。
點評:有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建筑業農民工達5437萬人。保護如此眾多的勞動者人群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過去,他們大多通過勞務經紀人在建筑工地上找工作。勞務用工方式讓他們能很快找到工作。但是,部分勞務用工方違規承接項目,將風險轉嫁給農民工并拖欠其工資,讓他們飽受欠薪困擾。早在2005年,原建設部就提出3年內逐步取消建筑勞務領域的包工頭,農民工將基本由具有法人資格的勞務企業或其他用工企業直接吸納。2016年開始,多個省市明確取消勞務資質。這意味著讓勞務用工變成勞動用工,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目前,要把以勞務公司派遣的用工方式,即勞務用工變成合法合規的勞動用工,讓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依法保障其權益。在這里,最關鍵的是扎扎實實地落實勞動合同法。《點石成金》談過,隨著數字化技術進步,就業形態必然發生變化。集體用工制度向零工制度過渡,失去企業組織的勞動者可能同時失去了社會保障制度的福利待遇。勞動者隊伍需要社會保障體系保護他們的利益。就建筑業的農民工問題,《點石成金》還談過,建立建筑市場的公平交易秩序,清理零散混亂的層層轉包方式,整頓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理清建筑業企業與勞動者的關系,才是主動避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根本之道。
網絡安全治理 如何“從有到優”
據人民日報報道,2019年1月,全國范圍內啟動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一年多以來,專項治理工作成效顯著。APP專項治理工作組一位專家認為,當前相關治理已進入“深水區”,“例如,在手機APP的隱私政策、賬號注銷等方面,目前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但還面臨‘從有到優’問題,即用戶是否能看懂、操作是否簡便?再比如,強制索權問題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否做到了‘最小、夠用’?這些都還有提升空間。 ”
點評:據估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IoT)連接設備的總安裝量預計將達到754.4億,隱私保護的難度將會進一步加大。有專家指出,要強調用科技守護隱私安全。隱私安全作為一項領先的技術,要開放給開發者與合作伙伴。具體地說,是用分布式技術來解決隱私保護問題。《點石成金》談過,分布式技術的特性在于:一是分布性。系統中的多臺計算機之間沒有主、從之分。二是透明性。系統資源被所有計算機共享。三是同一性。系統中的若干臺計算機可以互相協作來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四是通信性。系統中任意兩臺計算機都可以通過通信來交換信息。和集中式系統相比,分布式系統的性價比更高、處理能力更強、可靠性更高、也有很好的擴展性。
美聯儲議息會議透露三點變化,維持寬松政策意味著什么?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9月17日,美聯儲公布9月議息會議決議,維持基準利率在0%至0.25%區間不變,量化寬松的速度亦不變,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這場在美國總統大選前的最后一場議息會議透露出了三點變化。第一,維持當前利率區間的時間延長。第二,今年經濟展望預期有所好轉。第三,新目標下通脹容忍度提高。
點評: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在于,將維持當前0%至0.25%的利率水平直至2023年底。未來三年時間美聯儲不會有加息操作。政策變化的基礎是對通脹容忍度提高,將在一段時間內力爭使通脹適度高于2%。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經說過:“通貨膨脹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貨幣現象。”換句話說,引發通貨膨脹的因素是貨幣政策。因此,美聯儲長期以來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此次會議對通脹容忍度提高,意味著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不變。然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卻不明確表示貨幣政策的具體走向。他只是重申美聯儲有借貸的權力而沒有支出的權力。這似乎在說貨幣政策不可能一直寬松下去。對美聯儲的曖昧態度,市場反應混亂。在議息會議內容公布后,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迅速走高,觸及日內高點,尾盤則又回吐漲勢,當天科技板塊拖累美股大盤,銀行類股走高。與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的犀利風格相比,鮑威爾更顯溫和和保守。面對美國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與經濟復蘇的兩難困境,鮑威爾可能有難言的苦衷。美聯儲與美國資本市場是一根繩上拴的兩個螞蚱,鮑威爾的隱晦是為了不打擾資本市場。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441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