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9月27日,2020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會議期間,“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家們談論的熱詞。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于吉在會議上表示,要想保證產業鏈安全、供應鏈穩定,必須堅持以信息技術為突破口,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證產業競爭力和發展主動權。
據了解,此次高峰論壇主題為“育新機、開新局:變革中的大企業發展”。報名參會的中國500強企業超過150家、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120余家、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近百家。
在會議期間的多個企業數字化轉型案例分享中,經濟觀察網整理了金蝶集團、建業集團、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的數字化案例,他們或談到數字化轉型時遇到的困難,或數字化轉型的經驗與必要性。
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2014年5月,我把我的筆記本電腦砸了,因為用手機就可以辦公;2014年8月,我把服務器砸了,因為企業通過云端就可以訪問數據中心;2016年5月,我把辦公室的隔斷給砸了,倡導居家辦公和移動辦公。當時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
2017年,作為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徐少春開啟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他說,那一次,仍有很多人看不懂。
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結果,徐少春提供了一組數據——企業云計算收入比例從2014年幾乎為零到2020年上半年占比達39.5%,企業的股價在過去10年翻了10倍。
數字化轉型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為提升技術水平,徐少春介紹,企業每天會收到上千封的客戶來信,其中企業有400多運營人員負責響應客戶的需求,既提升面向客戶的服務意識,同時幫助企業自身的研發。
現在,徐少春開始幫助更多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徐少春介紹,河南鄭州花花牛乳液使用了他們的系統,通過一套訂單管理系統打通了供應鏈和經銷商,建立了通路統一的訂貨平臺。結果是,企業在訂貨中心上節省了50%的人力,在物流中心上節省了20%的成本。
“還有深圳的幸福西餅,原來只是一個小企業,但這幾年通過數字化轉型發展很快,企業能夠通過大數據和算法精準的驅動業務,最終實現每日訂單超4萬件,并且能做到承諾2小時把蛋糕送達,遲到一分鐘扣一塊錢,遲到2小時蛋糕直接免費”,徐少春表示。
徐少春表示,現在精準營銷在各行各業都在發揮更大的作用。一個企業如果不能精準的直達客戶,就沒有競爭力和戰斗力。如果幸福西餅沒有數字化平臺,在統一和集中采購的效率就不可能那么高,同時數據分析平臺還可以做到智能的風險管理和智能的銷售、補貨預測。
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經驗
成立于1992年的建業集團,在2015年開始了數字化轉型。
建業集團信息管理部副總經理陳亞在發布會上介紹,2015年,在“互聯網+”的浪潮下,企業以移動互聯的形式構建了“建業+”平臺,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鏈接建業各個業態的所有客戶資源,實現客戶建業化、資源社會化。現在,平臺已有200萬多萬的會員。
陳亞介紹,從2016年至2019年,企業經營規模增長了近6倍,企業的發展也是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2016-2018年的在發展當中轉型;二是2018-當前的在轉型中發展。
在第二個階段,陳亞介紹,企業更注重內部的鞏固。而在鞏固期間,數字化的轉型成為企業的一個核心舉措——200多萬的“建業+”用戶會員以及5000萬左右的年度用戶流量,都成為了企業在構筑數字化轉型中重要的數據流。目前建業已經實現在河南省122個縣的全覆蓋,也實現了從省市縣鎮村五級聯動的經營戰略。
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中,陳亞認為企業還需要了解幾方面問題。
“一是為什么要去做數字化轉型?以建業在河南的一千萬用戶服務為例,如果依照傳統的方式去做服務升級,我相信背后的成本和代價是巨大的。二傳統企業要成為技術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將是一個重要的核心載體。與此同時,因為涉及到轉型,企業組織關系變動一定是最大的挑戰。數字化轉型將會對企業管理體制、模式方法以及思維習慣帶來沖擊。數字化轉型還需要做到數據價值的發現,因此從數據到數據資產將會是最大的難點,這個階段一定很痛苦,然后從數據到數據決策也將面臨比較大的挑戰”,陳亞表示。
數字化轉型的思考
“在公司產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是碰到一些問題,因為我們產業鏈比較長、布局比較大,所以協同比較有難度的。”
談及數字化轉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黃大祥如是說道。他介紹,從信息化的服務到信息化平臺建設,公司經歷了20多年。當下,企業的信息化體系仍面臨三方面問題——業務跟IT之間缺乏清晰的聯系架構、業務和IT分別設計的企業信息化模式無法滿足數字化工廠建設的需要;IT系統還不能快速適應業務的變化,信息的延遲或者斷層造成效率比較低;缺乏整合IT架構,信息未充分整合和綜合利用。
現在,黃大祥已著手改變。
黃大祥介紹,以數字化質量為例,我們最近希望能夠有所突破,質量問題在制造業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即使企業已運行多年,產品質量的問題依舊會存在。我們設想能不能實現質量體系的智能化,因為企業產品的診斷通常是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來實現,但面臨資源有限等問題。我們希望通過系統數據的導入能夠實現自動的體系檢驗。
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黃大祥有更多的目標。“從后臺架構到中臺業務再到前臺執行,我們希望能達到業務的協作要求,最終實現數據驅動的精益、中臺賦能的共享,組織動態應變的敏捷等”,黃大祥表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