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兩個字形容2020年上半年的時裝零售業,那就是“寒冬”。
受新冠疫情影響,零售業線下門店都遭遇巨大沖擊。從各家時裝零售巨頭近期陸續公布的財報來看,疫情期間時裝行業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前有維多利亞的秘密宣布英國分公司申請破產,還有H&M、GAP和優衣庫大規模關店,擁有35年歷史的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 宣布退出中國,更有包括Cath Kidston 這樣的品牌直接進入倒閉重組的階段。
近日,全球時裝巨頭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公布其最新財報顯示,截至7月底的半年凈虧損1.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同時,Inditex集團也加入關店潮,其在第一季度財報中透露,計劃關閉1000至1200家門店。
由于業績不佳,加上疫情沖擊影響,Inditex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跌去近27%,市值蒸發近27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40億元)。曾在2015年登頂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的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其財富也大幅縮水,目前位列榜單第十位。
半年凈虧15億 創始人身家縮水137億美元
根據Inditex集團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集團取得凈虧損1.95億歐(約合人民幣15億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5.5億歐元,過去十二個月毛利率降至56.5%。
數據來源:英為財情
從銷售額數據來看,Inditex上半年的凈銷售額從128.2億歐元下滑至80.3億歐元,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盡管財報數據不佳,但Inditex也表示,目前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上半年的虧損主要來自于一季度,由于疫情影響,公司巨虧4.09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凈利潤7.34億歐元。第二季度(5月1日至7月31日)凈利潤達到2.14億歐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9600萬歐元。同時,到9月中旬,Inditex的98%門店已經重新開業,且在線銷售出現大幅增長。
資料顯示,Inditex旗下擁有的服飾品牌包括ZARA、PULL&BEAR、Bershka、Stradivarius、Massimo Dutti、Oysho、Uterque、ZARA HOME等,疫情發生之前,一共擁有近7500家門店。
報告期內,核心品牌Zara和Zara Home的銷售額大跌37.8%至55.32億歐元,Pull&Bear下滑33.79%至5.78億歐元,Massimo Dutti幾乎腰斬至4.9億歐元,Bershka下跌35.9%至6.92億歐元,Stradivarius減少35.3%至5.02億歐元,主打家居服飾的Oysho受打擊最小,錄得30.8%的跌幅至2.08億歐元,Uterque則大跌40.3%至3100萬歐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瀟尹 攝
今年以來,Inditex集團股價已經跌去近27%,尤其是2月下旬至3月中旬期間,其股價一度跌超30%,隨后便處于低位震蕩走勢。盡管隨后經歷幾次反彈,但終未回到前期高點,距離2019年末的32歐元仍有不小差距。
數據來源:英為財情
隨著股價下滑,Inditex集團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身家也隨之縮水。在最新的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上,奧特加以658億美元位列第十。
資料來源:福布斯實時排行榜
而在2015年10月23日,奧特加曾以795億美元的個人財富總值,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
縮減門店 發力線上
此前,Inditex集團在第一季度財報中透露,計劃2020年及2021年在全球范圍內關閉1000至1200家門店,將關閉的門店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地區。該公司表示,計劃關閉的門店將影響到旗下Zara、Massimo Dutti、Pull & Bear等多個品牌,主要是規模較小的門店。
不過,據楚天都市報,Inditex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Inditex計劃全球總門店數保持在6700至6900家面積更大、更高品質的店鋪,其中包括450家新店,這些新店配備了最先進的整合技術。“例如我們將在中國開設新的ZARA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旗艦店,不僅是亞洲最大的ZARA門店,也是全球技術最先進的門店。”該負責人稱,這些將被關停的小型店鋪,大都比較老。
“與此同時,我們將吸收1000至1200家小型門店,這些門店的銷售占總銷售額的5%到6%,且由于位置不夠理想,無法為顧客提供新的購物體驗。”
業績不佳的情況下,Inditex集團也開始謀劃轉型,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發力線上業務。
據紅星新聞報道,在宣布關停至少千余家門店的計劃后,Inditex集團大力開展線上業務。在2020財年半年度報告中,Inditex集團強調,上半年電商收入達到74%的強勁增長,庫存同比減少了19%。
據時尚媒體LADY MAX報道,Inditex集團將開發專有的數字運營系統,并表示來三年將向數字領域投資10億歐元。旨在確保其商業模式所要求的準確性和即時性,同時加強個性化互動,完善在線查詢門店庫存、線上購買到店取貨、零售店中可使用App直接付款購買、試衣間預訂等功能。
前述Inditex中國公關部負責人表示,“我們預計在線銷售的占比,將從2019年的14%上升到2022年的25%,在完全整合的線上線下店鋪網絡的支持下,我們的業務模式將更靈活、更具可持續性、也更智能。”
快時尚的最大難題:消費習慣變化
2020年新冠疫情對各個行業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早在之前2018年,快時尚行業就已經進入到了艱難時刻,包括Topshop、NewLook、Forever21、Esprit等在內的快時尚品牌都面臨危機,甚至破產,與此同時,快時尚行業三大巨頭優衣庫、ZARA 、H&M也受到銷售放緩、業績不振和關店的沖擊。Inditex早在2018年的時候,其全年凈利潤就已經創下了五年新低,H&M放緩了開店速度,Topshop母公司 Arcadia 集團也申請破產并關閉所有美國門店,而New Look則在2018全年虧損了7430萬英鎊。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可見,對于快時尚行業而言,新冠疫情只是導火索,業績普遍不佳的根本原因來自消費習慣的巨大改變。在新一代的年輕消費群體中,他們不再認同“衣服穿一季就過時了”的想法,可持續發展才是“新時尚”。環境保護者們也在抗議快時尚品牌自身對能源的大量消耗問題,由于代工廠勞工權益問題,快時尚行業也越來越容易受到道德的批判。
根據時尚營銷商thredUP的一項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美國千禧一代消費者在2019年出于道德原因放棄了快時尚。
Global Fashion Agenda的執行顧問及首席運營官Caroline Chalmer指出,可持續性與環境、社會以及道德三方面息息相關,它不只存在于時尚行業的供應鏈,同時包括生產、時尚銷售如何與消費者進行溝通,當然還有消費者如何消費時尚。
Mintel高級零售分析師Samantha Dover也強調,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比以前更希望了解產品的確切來源和生產方式,因此快時尚們不應該只是單純地在門店中設立幾個簡單的舊衣回收桶,而是應該考慮怎樣讓整個生產供應鏈條更具可持續性。
在中國市場,快時尚行業面對的是品牌忠誠度下降的問題。
據楚天都市報,一些消費者表示,“快時尚品牌的衣服款式很多,但質量通常來說比較一般,通常穿一年就差不多了,第二年繼續買新的,這是快時尚品牌的通病。”對于關店一說,這些消費者表示,快時尚品牌選擇比較多,對消費者來說不會受太大影響,“即使某個牌子沒了,還有其他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很多中國消費者對于快時尚的整體品質并不認同,“快時尚的質量太差,價格便宜,生產速度快,符合新的潮流,但是其西方設計卻常常對中國人非常不友好。”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