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季度GDP回升至4.9%!大金融提前異動拉升,有何玄機?
金融股集體發力,滬指早盤強勁拉升漲近1%,銀行股中,杭州銀行、寧波銀行(002142,股吧)、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漲逾5%,常熟銀行(601128,股吧)、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建設銀行(601939,股吧)、成都銀行、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南京銀行(601009,股吧)、江蘇銀行等漲逾3%,無錫銀行(600908,股吧)、長沙銀行(601577,股吧)、張家港行(002839,股吧)、貴陽銀行(601997,股吧)、北京銀行(601169,股吧)、青農商行(002958,股吧)、江陰銀行(002807,股吧)、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等漲逾2%。
券商股也接近全線飄紅,華安證券漲逾4%,東方財富(300059,股吧)、招商證券(600999,股吧)漲逾2%,湘財股份、第一創業、興業證券(601377,股吧)、海通證券(600837,股吧)、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西南證券(600369,股吧)、錦龍股份(000712,股吧)(維權)、西部證券(002673,股吧)、東方證券、華林證券、國泰君安等20多只券商股漲逾1%。
消息面上,第三季度GDP數據今日發布,A股在GDP數據前大幅拉升,數據公布后有所回落。
近5年GDP季度增長率
WIND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加快至4.9%,較前值3.20%大幅回升。之前共有17家機構發布三季度GDP數據預測,預測最大值為5.70%,最小值為4.20%,平均值為5.17%。
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
申萬宏源認為,三季度我國經濟呈現鮮明的“地產基建投資拉動+出口暫時性高增拉動”結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居民消費的穩健恢復路徑可以保證在不依賴額外的消費刺激和扭曲政策的情況下,3季度GDP同比仍可達到5.6%左右。綜合來看,我國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已經基本恢復到了正常的趨勢水平,并且不會對2021年的經濟政策空間造成明顯的“長尾扭曲效應”,這樣的總量和結構表現是殊為不易的。
此前,華安證券測算三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復到5-5.5%的水平,但這仍未恢復到疫情前6%左右的潛在增速 水平。
央行下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釋放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管理
10月10日,央行公告宣布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由于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通過征收一定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可抑制匯率較強貶值預期時的“羊群效應”。這一政策工具創設于2015年“811”匯改之后,初衷是緩解當時的人民幣貶值壓力,此后在2017年9月和2018年8月,也即人民幣匯率單邊變動幅度較大時使用。
浙商證券認為,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央行調節外匯管理政策,釋放出針對匯率的預期管理信號。在此背景下,利率和匯率作為作為貨幣政策的一體兩面,接下來投資者關于貨幣政策邊際放松的邏輯或進一步發酵。
9月社融數據超預期
整體而言,9月社融數據超市場預期,M1和M2均較8月回升。從9月數據來看,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較超預期,關鍵驅動因素在于,制造業景氣在持續改善。
浙商證券認為,在全球制造業逐步修復的背景下,以1-2個季度的時間維度看,企業中長期貸款或仍對M1形成正面支撐。此外,盡管寬松程度在邊際下降,但考慮到前期貨幣政策始終相對克制,后續政策的調整也將較為溫和。綜合而言,以1-2個季度的時間維度看,M1整體處在相對平穩的階段。在此背景下,權益仍有較多的結構性機會。
美國大選逐步明朗化
結合美股歷史表現,1980年以來,在美國大選年份,大選前1個月標普500上漲概率為40%,大選前2個月標普500上漲概率為50%,在美股長期處在上漲趨勢的背景下,相比較而言,美國大選前美股表現確實偏弱。”
從近一個月的全球大類資產表現來看,即權益和商品普遍出現調整,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國大選前的不確定擔憂已經在壓制風險偏好。
浙商證券認為,站在當前,距離大選僅剩20天左右,而民主黨在大選中席卷兩院的可能性正在顯著上升。在此背景下,隨著美國大選逐步明朗化,預計風險偏好有望開始逐步回升。
當前金融股具備崛起的條件
方正證券認為,當前金融股具備崛起的條件,經濟復蘇、業績邊際顯著改善、催化劑形成共振,估值修復一觸即發。當前經濟復蘇漸入佳境,四季度存在內外需共振的可能性,經濟進一步復蘇的大環境下,大金融中的銀行將受益于資產質量的提升,不良率的下降,保險則受益于需求復蘇帶來的長端利率上行,從而帶來資產端收益率的抬升。業績方面,不同于全部A股在二季度邊際改善最明顯,大金融三季度業績邊際改善的幅度最大,核心在于銀行三季度營收基本保持穩定,調降利潤的壓力明顯緩解。
催化劑方面,不管是銀行還是非銀Q2基金持倉都達到或接近歷史低點附近,銀行壓降利潤的要求可能會放寬,壓制銀行估值最大的負面因素消除,對于非銀而言,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引入中長期資金對券商、保險形成直接帶動作用。
從大金融的基金持倉來看,截至2020年二季度銀行持倉比例下行至4.31%,進一步刷新了歷史低點,非銀金融的持倉比例下行至4.71%,接近2016年的歷史最低點水平,兩者配置比例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在四季度低估值風格占優的背景下。大金融的催化劑目前處于累積的過程,據彭博社報道,銀行壓降利潤的要求可能會放寬,客觀上而言,由于經濟的加速恢復,企業盈利也在加速回升,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恢復至10%以上的增速,銀行讓利的必要性在下降,這也意味著前期壓制銀行估值最大的負面因素消除。對于非銀而言,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引入中長期資金對券商、保險形成直接帶動作用。從目前大金融的估值來看,銀行PB僅0.7倍,處于近十年3.6%的估值分位,非銀估值2.1倍,處于近十年57%的估值分位,較萬得全A指數88%的估值分位明顯偏低,估值修復一觸即發。
估值方面,從目前大金融的估值來看,銀行PB僅0.7倍,處于近十年3.6%的估值分位,非銀估值2.1倍,處于近十年57%的估值分位,較萬得全A指數88%的估值分位明顯偏低。此外,順周期相關行業中可選消費、中游周期品均在10月創出新高,僅金融明顯滯漲,港股中內地銀行指數已經先行反彈,底部反彈超10%,金融估值修復一觸即發。
浙商證券認為,近期,從央行調節外匯管理政策、9月社融超預期、半導體景氣向好、美國大選逐步明朗化等因素來看,利好在不斷累積。以1-2個季度的時間維度看,市場進入做多窗口,結構選擇上,基礎配置選銀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