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十月下旬,各省市2020年三季度經濟成績單陸續出爐。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止發稿時,已有22個省份公布了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整體而言,與上半年經濟成績單相比,三季度各地經濟修復態勢愈發明顯。19個省份GDP累計同比增速反彈至正區間,18個省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7%)。包括湖南、寧夏、安徽、江西、四川等在內的11個省份,三季度GDP增速都超過了2%。
其中,西部省市的反彈速度領跑全國,在已公布的22個省份中,貴州、甘肅、云南三省同比增速位列前三名,分別為3.2%、2.8%和2.7%。恢復程度方面,以北京和廣東為代表的經濟強區表現也可圈可點。與上半年相比,三季度兩地的累計同比增速分別提高了3.3和3.2個百分點,呈現出較強的經濟韌性。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
貴州率先邁入“3”字頭
在已公布三季度成績單的22個省市中,貴州的經濟表現最為突出,是GDP同比增速唯一邁進“3”的省份。從主要指標在全國的位次看,貴州GDP增速自2011年以來已經連續39個季度位居全國前列。
具體而言,前三季度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12650.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44.96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4347.65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6457.38億元,增長2.9%。
第一產業實現了6.1%的同比增速,主要原因是農業結構加速調整,釋放了增長潛力。在農村產業革命深入推進的帶動下,前三季度種植業總產值保持7.5%的較快增長。與此同時,生豬存欄量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9個季度負增長的態勢,前三季度存欄量實現正增長12.1%。
需要指出的是,貴州貿易數據表現非常亮眼,進口貿易逆勢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貴州省進出口總額385.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0%。其中,出口總額317.99億元,增長39.9%;進口總額67.13億元,下降24.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6個百分點。
相關政策的及時推出,是貴州穩住外貿基本盤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3月疫情期間,貴州就及時出臺了《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推動全省外貿外資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推出的具體措施包括進出口許可證全流程網上辦理、做好“政銀保企”對接服務、簡化企業出口退(免)稅辦理、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免征關稅等支持。8月,貴州又快速出臺《關于支持全省出口產品轉內銷若干政策措施》,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江蘇拔得東部地區增速第一
今年以來,江蘇經濟增速從一季度下降5.0%、上半年增長0.9%,逐漸企穩回升,直至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提升至2.5%。進入三季度,江蘇經濟復蘇回穩態勢更加鞏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江蘇的經濟增速在已公布的東部省市中拔得頭籌。
從“三駕馬車”來看,投資、消費的降幅都在大幅收窄。回暖態勢明顯。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降幅則比上半年收窄了4.7個百分點。
進出口方面,降幅也在逐漸縮小,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前三季度,江蘇完成貨物進出口總額32250.4億元,同比增長0.8%,上半年為下降2.8%,增速年內實現了首次轉正。
分產業來看,第三季度,江蘇工業的表現非常突出。8月,江蘇規上工業增速再次達到8.2%的年度最高峰值。此外,8月江蘇全省工業用電同比增長了13.5%,增速創出疫情以來新高,也反映出工業經濟加速復蘇的態勢。
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基建”效應正在江蘇逐漸顯現。 據江蘇省工信廳測算,8月份,八大主要工業行業中,受“新基建”帶動明顯的冶金、機械、電子行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1.5%和8%。與此同時,受常規用藥、醫用耗材等產品需求的回升,醫藥行業營收增長6%,建材、輕工、石化、紡織降幅則繼續收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