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部門釋放多個政策利好,支持北京“兩區”“四個中心”建設及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今日閉幕的2020金融街(000402,股吧)論壇上,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的監管人士表示,將研究制定支持北京“兩區”建設的政策安排,積極推動金融領域改革更好服務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央行將加大貨幣政策支持首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力度;證監會將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持續優化公開發行審核機制,在精選層推出再融資制度,研究推出可轉債,進一步暢通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入市渠道,促進市場功能更好發揮;銀保監會將支持在北京設立重點支持文創產業發展的民營銀行,鼓勵保險機構探索開展文化知識產權保險業務;外匯局將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
央行:加大貨幣政策支持首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表示,人民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在北京市抗擊疫情促進經濟恢復發展、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創新等方面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助力北京“兩區”和“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推動首都社會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大貨幣政策支持首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力度。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加快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進一步激發市場微觀主體活力,繼續加大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力度,切實抓好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
二是支持北京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為新時代推動首都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繼續推動“兩區”相關金融政策落地,加快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實驗區,著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支持北京擴大金融領域開放,允許區內銀行為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NRA賬戶)發放境外人民幣貸款、審慎有序進行金融綜合經營試點、支持社會資本在京設立并主導運營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支持北京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允許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等依法合規開展實物資產、股權轉讓、增資擴股跨境交易。支持北京健全開放型經濟風險防范體系,強化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稅工作,不斷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支持北京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路徑,在國家金融監管機構等指導下,支持構建京津冀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健全完善京津冀一體化征信體系。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力度。人民銀行將結合北京優勢,支持北京申建中關村(000931,股吧)科創金融試驗區,在創新科創金融組織體系、推進股債聯動試點、發展壯大創投行業、吸引長期資金投入科創領域、健全科技保險體系等領域改革創新,努力打造引領世界創新的新引擎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圍繞首都“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支持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建設,創新金融服務工具,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支持北京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打造綠色金融國際交流中心。
四是積極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圍繞支付清算、登記托管、征信評級、資產交易、數據管理等環節,支持金融科技重大項目在北京落地,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機制作用,在有利于服務實體經濟、風險可控、充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穩妥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支持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北京設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和數字金融體系,依托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形成貿易金融區塊鏈標準體系,加強監管創新。在京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
五是積極支持首都營商環境建設。人民銀行將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試點和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穩步推動遠程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試點,推動入境人員移動支付便利化試點,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冬奧會試點應用。將以創新引領金融服務水平提升,切實增強首都企業和百姓獲得感,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銀保監會:推動銀行保險業擴大開放舉措在京落地
銀保監會法規部一級巡視員梁玲介紹,銀保監會大力推動銀行業保險業擴大開放舉措在北京市落地,積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為北京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和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一是優先在北京市允許跨國公司設立外商獨資財務公司,支持銀行保險機構在京依法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京設立金融科技公司,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探索開展更多適合科技型企業的個性化融資服務,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為在京現代服務業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支持銀行機構設立文創專營分支機構。同時,參與做好經驗總結和復制推廣,更好發揮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示范效應和帶動作用。
二是支持在北京市設立重點支持文創產業發展的民營銀行,鼓勵保險機構探索開展文化知識產權保險業務,鼓勵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開展跨境金融服務,支持跨國公司通過在境內設立符合條件的投資性公司依法合規設立財務公司。支持自貿試驗區內汽車金融公司開展跨境融資,及申請保險兼業代理資格。
梁玲強調,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推進銀行業保險業制度建設,把重點放在薄弱環節、空白盲點和問題突出的領域,按照規劃穩妥有序推動相關制度的制定和發布實施,抓好已出臺政策的落地執行,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證監會:進一步深化新三板 在精選層推出再融資和可轉債制度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積極參與、支持北京發展,加快推動資本市場相關工作落地實施,促進北京資本市場的輻射效應和機構集聚效應提升,在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和“兩區”建設中積極貢獻力量。
具體來看,證監會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支持北京“四個中心”和“兩區”建設:
一是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持續優化公開發行審核機制,在精選層推出再融資制度,研究推出可轉債,進一步暢通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入市渠道,促進市場功能更好發揮。
二是支持北京的優質證券基金機構,積極開展業務、產品、服務、組織和技術創新,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
三是支持北京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抓緊出臺相關文件,在北京率先開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繼續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北京等區域性股權市場登記結算領域的應用。
四是優化金融法治環境,支持北京開展證券代表訴訟試點,完善證券期貨糾紛化解、訴訟對接、仲裁等機制,助力北京建設法治誠信資本市場示范區。
外匯局: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創新措施在北京先行先試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大力支持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自貿區的建設,主動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創新措施在北京先行先試。
一是跨境貿易方面,支持北京自貿區跨境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商提供貨物貿易外匯綜合服務。研究探索實物資產跨境轉讓的場內外匯結算模式,提升外匯資金結算效率。此外,為人才從業提供支持,包括便利在京中資機構海外員工薪酬結匯,便利境外高端人才辦理個人贍家款、隨行子女就讀等購結匯。
二是直接投資方面,推進境內機構境外投資便利化。正在研究關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試點的改革方案,進一步拓展投資范圍、簡化登記手續、便利資金匯兌,探索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融資管理模式,繼續支持北京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投資機構落戶。
三是外債方面,持續推進外債便利化措施落地。包括進一步升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外債便利化試點政策,助力北京科創中心建設。發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外債便利化試點實施細則》,區內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500萬美元外債便利化額度。在此基礎上,還特別擴大海淀園區內非金融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由500萬美元提高到1000萬美元。截至目前,已有19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創新企業外債管理方式。合并交易環節,試點一次性外債登記,取消試點企業外債逐筆登記管理要求。在北京開展不良資產跨境轉讓業務試點。允許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開展銀行不良資產跨境轉讓業務,進一步盤活銀行不良資產,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丁志杰強調,外匯局研究整合跨境證券投資賬戶管理,持續推進外債便利化改革,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支持跨境綠色金融發展等創新措施,進一步支持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自貿區建設。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