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四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GFM2020)上,哈啰出行數據算法首席科學家劉行亮表示,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毛細血管,是構建城市慢出行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哈啰大腦機器學習平臺的迭代升級,哈啰出行今年在車輛智能調度、車輛故障分級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應用成果。以智能調度為例,平均每輛哈啰助力車日均可至少多服務一位用戶,用戶用車滿足度和車輛騎行效能都大幅提高。
共享兩輪助力構建城市慢行生活圈
“慢行交通系統”,是指把步行、自行車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的主體,引導居民采用“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來緩解交通擁堵現狀,減少汽車尾氣污染,從而營造舒適、安全、便捷、清潔、寧靜的城市環境。在慢行系統建設方面,國內一些城市也加快了腳步。今年5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市城市慢行交通品質提升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今年北京將建設9個慢行系統示范區,中心城區打造兩縱兩橫慢行示范街;6月,深圳對外宣布,推動城市慢行交通建設力度將持續加大,為市民打造“15分鐘微笑生活圈”。
劉行亮表示,慢行交通系統隱含了公平和諧、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補公交服務空白、促進交通可持續發展、保障弱勢群體出行便利等方面,具有機動交通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共享兩輪出行則很好地契合了慢行交通的要義。
“從我們業務運營來看,共享單車和共享助力車不僅滿足了日常職住通勤、接駁地鐵公交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還很好地保障了市民們節假日的旅游、休閑、消費的出行需求。共享單車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城市社區與商圈之間的聯系,提升了城市綠地的使用效能,這些都間接提升城市人們的生活休閑品質,也緩解了城市高峰時段的擁堵問題。所有這些都符合慢行交通普惠、便利、高效、環保的特征。”劉行亮表示。
哈啰出行大數據顯示,僅2019年早晚高峰時段,哈啰兩輪出行已累計為用戶節省超1.3億小時,時長相當于人類從舊石器時代進化至互聯網時代。
哈啰大腦迭代升級,共享出行服務不斷優化
如何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讓用戶有一輛好車騎?如何更高效、精準地對路面故障車輛進行維修與保養?如何更好地保障用戶騎行安全?劉行亮介紹,這背后人工智能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哈啰出行正在用技術推動服務不斷優化。
以智能調度為例,依托哈啰大腦智能調度系統,后臺可實現基于某一站點的站點屬性、歷史騎行數據、天氣等因素,通過算法和人工智能對車輛供需進行預測;同時基于調度人員的實時位置、運力,生成不同點位的車輛調度任務。目前,哈啰大腦智能調度已經在全國超過200個城市上線。相比人工經驗調度,平均每輛哈啰助力車每天可至少多服務一位用戶。用戶用車滿足度和車輛騎行效能都大幅提高。
如何讓用戶用車更安全?哈啰出行研發的用戶騎行安全系統,從車輛騎行狀態的前期、中期、后期,分別對用戶及車輛進行騎行前的“故障自檢”、騎行中的“風險提示”、騎行后的“緊急干預”。同時為了對車輛進行更及時的維修與保養,哈啰單車和哈啰助力車還為每輛車建立了五維度“健康圖譜”,為每一輛車的“健康狀況”打分,從而進行分級管理與更及時的車輛保養。
此外,針對一些城市停車不規范的痛點,哈啰單車通過全面接入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和自研的電子圍欄技術實現定點停車,引導用戶規范停放,用技術手段優化車輛在市政道路上的停放秩序。目前,在深圳、蘭州、哈爾濱等地,用戶定點還車率最高可達到98%。
成立四年時間來,哈啰單車和助力車目前均已完成國內超400座城市的規模覆蓋,最南至海南三沙,最北至呼倫貝爾,最東至牡丹江,最西至新疆伊寧;哈啰出行累計服務國內超4億用戶,累計完成近300億公里騎行總里程。(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