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 見習記者 欒若曦)當地時間11月7日,美聯社、福克斯新聞、《紐約時報》、CNN、NBC等多家美媒宣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贏得了2020年總統選舉。之后,媒體都稱呼拜登為“當選總統”(President-elect),拜登也將自己的推特認證改為“當選總統”。
此外,全球多國領導人發布聲明,祝賀拜登和他的副總統搭檔哈里斯贏得大選。拜登隨后在特拉華州發表了全國講話,稱美國人民給了他“徹底的、令人信服的勝利”。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與妻子在特拉華州威爾明的講話舞臺上擁抱。/美聯社截圖
然而,現任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卻發表聲明拒絕承認這一結果,稱“總統是由合法選票決定,而不是新聞媒體”。
事實上,截至北京時間11月8日,美國許多州仍在計票中,一些關鍵搖擺州的計票率僅為90%左右。為何媒體機構能夠提前預判大選結果?媒體機構又是如何做出判定的?他們的宣告算不算是“官宣”?
媒體如何判定結果?
實際上,美國大選是由各州自行計票統計數據的,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匯總選舉結果。正是因為考慮到民眾對于大選信息的密切關注,所以大多數媒體機構都會實時收集各州計票數據,在各自網站上跟進直播計票情況,并根據數據預測結果,做出各州歸屬判定。
當地時間11月7日,當主流媒體紛紛判定拜登當選總統時,各大媒體判定拜登獲得的選舉人票數卻存在很大不同。福克斯新聞稱,拜登獲得290張選舉人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則稱,拜登獲得了279票。各家媒體的數據為何存在出入?各家媒體又是如何判斷各州“變藍”還是“變紅”的呢?
福克斯新聞判定的選票結果。/福克斯網站截圖
《紐約時報》判定的選票結果。/《紐約時報》網站截圖
其實在每一年的大選中,各大媒體機構給出的統計票數均有所出入。這是因為美國各家媒體擁有不同的數據庫,媒體先從各州投票站調查收集實時投票數、投票總數、投票后民調等數據,再采用不同的模型對尚未計算的選票進行預測。從預測中推斷出落后的候選人可否通過尚未計算的選票贏得多數票。一旦判斷出落后的候選人無力回天,即便該州計票仍未結束,媒體也會立刻預判該州歸屬。
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美國商業無線電視網(CBS)采用的是全國選舉報道團(多家美媒組成的聯盟,為美國選舉提供投票后的民意調查信息)的數據,而福克斯新聞使用的是美聯社的數據。美聯社此前刊文表示,為保證公布數據的準確性,在2020年的總統選舉中,它啟動了一個由來自50個州的4000多名地方特約記者組成的信息收集網,逐縣收集數據。
各家媒體機構都表示是基于嚴謹的數據做出判斷的。NBC新聞選舉小組主任約翰·拉平斯基說,“NBC只有在至少99.5%確信的情況下,才會宣布某一候選人獲勝,如果數據太過于接近,我們不會輕易下結論。”福克斯新聞則稱,為了得到能夠覆蓋提前投票選民、選舉日投票選民、郵寄選票選民的所有數據,他們在選舉前幾天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電話與網絡投票。Politico表示,只有美聯社或三大電視臺(ABC、CBS、NBC)都宣布了獲勝者,它才會宣布勝者。
在眾多媒體機構中,美聯社的統計結果被認為更加權威、可信。美聯社已有170余年的計票歷史。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美聯社對所有競選結果發布的準確率為99.8%,對總統和國會的競選結果發布準確率為100%。當年也是美聯社第一個宣布,特朗普當選第45任美國總統。
媒體是否有過錯判的案例?
大多數媒體機構為了占得先機,都會在全部計票結果統計出來之前,提前判定結果。即便各家媒體都強調,他們在判定時慎之又慎,但還是無法避免“錯判”的情形出現。
據美國猶他州《德律撒新聞報》報道,1948年總統大選時,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托馬斯·杜威對陣時任美國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魯門。當時由于印刷工人罷工,報紙印刷的截止日期不得不提前,《芝加哥論壇報》主編馬洛尼根據民意調查數據,在報紙上宣布了杜威獲勝。結果杜魯門在最后以不到1%的差距,在加利福尼亞州與伊利諾伊州成功“翻盤”,實現連任。
1948年杜魯門拿著《芝加哥論壇報》錯判杜威獲勝的報紙。/圖片來自美聯社
1960年大選時也是如此,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F·肯尼迪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理查德·尼克松展開角逐。大選日當晚,CBS、ABC分別宣布尼克松獲勝。可最后,肯尼迪以303張選舉人票戰勝獲得219張選舉人票的尼克松,當選總統。
2000年總統大選更是曲折不已。大選日當晚,NBC、CBS、ABC和CNN都預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爾·戈爾將贏得佛羅里達州。戈爾甚至致電共和黨候選人喬治·W·布什,要求其承認敗選。不過在電視臺做出預判后不久,由于選票差距太過接近,電視臺又紛紛撤回了預測結果,并在第二天凌晨,將佛州判給小布什。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圍繞佛州計票的曠日持久的法律大戰,最后經由最高法院判決,小布什當選總統。
媒體宣告算是“官宣”嗎?
媒體機構宣布的結果是基于各州數據分析得出的,雖然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媒體判定的結果基本上和最終結果相符,但與真正的“官宣”還有一定區別。
據《紐約時報》報道,每次的總統大選都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是各州計票階段,第二個是次年1月份國會進行的選舉人團票計票階段。最終官方的大選結果則需要等到各州確定本州計票結果,之后再統計選舉人團票,才能得出。
據路透社報道,根據聯邦法律,各州必須在12月8日之前解決選票爭議并確認各州勝者。根據選舉人團票制度,若超出該日期,國會則不再接受該州的投票結果。
隨后選舉人團成員會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后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集會,今年則是在12月14日。選舉人團成員一票投給總統候選人,一票投給副總統候選人,贏得538張選舉人票中的多數,即270張及以上的總統候選人當選總統。各州通常都會要求選舉人宣誓保證將票投給他所屬黨派推出的候選人。
2021年1月6日,國會將在當地時間下午1點開會,正式統計選舉人團票并宣布勝者。如果某個州的選舉人團票存在爭議,則需要由議員書面提出,眾議院和參議院將分別對爭議做出裁決。最后,副總統會在眾議院議長的陪同下正式宣布由誰出任下一任總統。如果沒有候選人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則交由眾議院來裁決。
也就是說,在媒體宣布結果之后,各州選票還有可能存在一定爭議。真正的“官宣”結果還得等到明年1月6日,由國會正式宣布。1月20日,獲勝的總統候選人與他的競選搭檔將在美國國會大廈宣誓就任總統與副總統。
新京報記者 謝蓮 見習記者 欒若曦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銘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謝蓮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