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0后群體開始步入“而立之年”,不僅成為婚戀市場的主力軍,也成為電商平臺的主流用戶,因此研究了解90后的情感生活狀況和消費行為習慣成為舉足輕重的社會性課題。近日,正值“雙十一”全民購物狂歡期間,婚戀社交平臺珍愛網聯合蘇寧易購(002024,股吧)通過大數據調研與分析,發布了《2020雙十一單身人群報告》。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單身90后在“雙十一”之前都有過相親經歷,尤其是“國慶小長假”成為相親高峰期。單身90后群體的消費特征鮮明,每月可接受“脫單”(脫離單身狀態)的經費為1495元,今年“雙十一”平均花費金額預計在2341元,服飾鞋包、日化用品和零食飲品成為購物計劃的前三位。
隨著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新潮流興起,90后單身群體也是主動擁抱大趨勢。珍愛網報告指出,單身90后群體中日均觀看直播購物達1.1個小時的超過50%。與此同時,有六成的單身90后消費者提前消費超過2000元,在購物消費決策過程中,他們最為關注的是商品的口碑評價,同時他們熱衷于采用商家或電商平臺的“滿減”優惠以省錢。
脫單經濟:男性比女性“不差錢”
需要注意的一個現象是,90后群體一方面在自我認知上往往有“注孤生”(網絡流行語,指注定孤獨一生)的自我情感調侃或傾向,一方面又在實際行動中努力改變單身狀態。從珍愛網及蘇寧易購發布的數據報告來看,今年國慶小長假期間,近半數(46.55%)的90后進行了相親。
那么,90后為脫單愿意“燒”多少錢呢?調查顯示,單身90后可接受的月均脫單經費為1495元,愿意每月花費3000元以上的約占13.91%。從性別差異來看,男生可接受每月脫單經費比女生高出2倍,可見為了脫單,男性比女性更“不差錢”。就花費偏好來看,穿著打扮(21.74%)、相親約會(18.92%)、形體塑造(13.05%)是90后“脫單”花費的主要領域。
需要指出的是,婚戀市場越來越多地與寵物經濟密不可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養寵物。報告顯示,近半數(49.52%)單身90后男生會借寵物吸引異性關注,遛狗偶遇、社交平臺曬照是常見套路,相反的是,僅2成(28.02%)女生會借寵物吸引異性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戀愛代餐”消費近年來風靡,所謂“戀愛代餐”是指一時半會談不上戀愛的單身人士從別處找點精神寄托,比如追星、虛擬情感服務、影視劇綜藝里的“嗑CP”。根據珍愛網的調查報告顯示,這三種方式在單身90后消費者中的占比分別為30.49%、27.78%和22.27%。
相比于PC互聯網時代,90后單身群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戀愛代餐”已蔚然成風,追星、虛擬情感服務、“嗑CP”背后實際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舉例來說,追星方式,包括購買明星代言商品及IP周邊、為明星制作各種素材、購票參與支持電影、電視劇或演唱會、見面會等,因此各大社交平臺總會出現他們的身影。
虛擬情感服務今年更是走入大眾視野,比如今年“七夕”節“孤寡蛙”在網絡走紅,孤寡蛙最早的來源,實際上是由游戲公司HIT-POINT研發的一款放置類型的手機游戲,因青蛙叫聲諧音“孤寡”,引發單身男女的跟風參與。但調查顯示,超過三成的單身90后表示愿意嘗試虛擬感情服務,原因在于好奇、感興趣,并且這種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情感慰藉。當然,也有六成以上的單身90后認為這是一種欺騙自我的行為,他們表示不會嘗試線上陪聊戀人等虛擬情感服務產品。
單身消費:直播購物滲透率增長
單身生活究竟比戀愛狀況更省錢還是更花錢?調查顯示,近半數(47.88%)單身90后認為單身狀態更省錢,原因在于一個人生活消費欲望不高,且生活更節約,單身群體擴大也催生了單身經濟的崛起,其中購物、社交聚餐、租房是單身群體的主要花銷項目。
與前幾代人相比,90后群體對直播購物頗為得心應手,珍愛網調查報告指出,超過一半的90后用戶每天花在直播購物上的時長平均長達1.1小時。他們最愛買的品類前三名分別是零食、抽紙、手機,不難看出,這三類均屬于使用頻次較高的大眾消費品,直播間往往會采取較高的性價比吸引用戶消費。
單身90后不僅喜歡直播購物,在婚戀方面還喜歡直播找對象”。尤其在今年特殊時期,因線下活動受限,直播相親成為婚戀平臺的“標配”,帶動了“云相親”的大火。根據珍愛APP大數據顯示,平臺上的單身男女每天至少花23分鐘進行“直播相親”,其中單身95后更是“云相親”人群中增速最快的群體。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即將到來,電商平臺、大小商家已摩拳擦掌鉚足全力。從調研的數據來看,單身90后消費者預期在今年“雙十一”花費金額為2341元。至于購買清單的品類,服飾包鞋、日化用品、零食飲品成為最熱門的前三名。有超5成(57.51%)單身90后表示,“雙十一”會為自己購買禮物。不難看出,90后“悅己”消費凸顯。
另據調查報告顯示,75%的單身90后認為自己秉持理性消費觀,會盡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買質量好的產品。不過信用消費更常見,有六成單身90后有使用信用卡、蘇寧任性付等提前消費的產品,且每月平均提前消費超過2000元。
隨著網絡經濟和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網購已成為人們常見的消費方式,調查顯示,單身90后網購最容易受網友評價(19.42%)、朋友推薦(13.66%)、無理由退貨(11.20%)這三因素影響。
從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上來看,品牌滿減、優惠券、分享砍價、聯合品牌打包等玩法五花八門。在省錢這件事上,90后似乎也并未懈怠,16.86%的單身90后表示等待品牌滿減活動,15.69%表示他們會進行多平臺比價、還有14.13%的用戶表示習慣于湊購物平臺滿減券。
業界觀察人士指出,90后的成長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不同于70后、80后,90后消費群體崛起的過程中,4G網絡到5G網絡升級,移動互聯網遍地開花,短視頻直播大興其道,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人工智能發展,使90后群體能夠享受成長“紅利”,其消費行為及傾向都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更為重要的是,90后群體盡管“精致窮”,但背后有小金庫支撐,自我觀念和意識更為強烈,他們追求高品質生活,不惜為興趣、服務等高價買單。90后網民人數已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主要用戶群體,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