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12月1日發表題為《中國利用美國政治“空白期”發動攻勢》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確定贏得此次美國總統大選的拜登已經開始推行自己的外交政策,一向消極對抗多邊合作的特朗普總統的政策將會得到修正。“拜登外交”將會給美國和世界的關系帶來什么變化?新的國際秩序又將走向何方?
“所有人都已經認識到,中國是最大的問題。”這不是對華態度強硬的特朗普政府高官所言,而是出自拜登挑選的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之口。他提到了經濟、軍事和技術,指出“美中關系的確存在敵對的一面”。
即便對華態度一致,但具體操作方式將發生變化。與憑借“美國優先”主義單打獨斗的特朗普不同,拜登外交更重視與盟國的協調。
中日已重啟兩國商務人員往來,對很多日本企業來說,率先從疫情中恢復的中國市場是唯一指望。中國決定敞開大門,無疑是希望在經濟領域施恩于日本的同時,加深日本企業對中國的依賴。
如果企業反對,日本政府也難以在高科技領域的監管措施上與美國保持協同。中方已經明確表示,積極考慮加入美國退出后由日本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系協定(CPTPP)。
在中國共產黨10月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構“雙循環”,目的就是構建起不依賴美國等國的經濟體制。中國被認為有意建立起與美國的新型合作關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