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訊汽車從部分特斯拉車主了解到,10月份交付的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版本的Model 3車型,新車續航、充電速度等方面表現在寒冷的冬季遇到了縮水,更有車主實車滿電續航折半。
續航折半 實測續航僅240公里
搭載寧德時代(300750,股吧)電池的國產Model 3車型在10月底進行了首批交付,新車搭載磷酸鐵鋰電池,電池容量為55kWh,百公里電耗為12.6kWh,NEDC工況下續航里程為468公里,相比此前的三元鋰電池版本增加了22公里。
然而,隨著冬季的來臨,部分改款后的Model 3車主發現,自己愛車的續航能力大打折扣。一位北京車主表示,冬天實測滿電狀態下僅可以行駛240公里左右。
同時,磷酸鐵鋰電池在充電速度方面也不具備優勢,很多新款Model 3車主表示快充速度遠達不到此前鋰電池版本的速度,或者是出現無法充滿電的情況。
此前幾年,因為能量密度低和冬天耐低溫效果不好,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還被看作是低端電池的代表,只有少部分廠商運用在低端車型上。然而隨著技術的提升,磷酸鐵鋰電池的性能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例如,上述提到的新款特斯拉國產Model 3,還有以磷酸鐵鋰電池為基礎的比亞迪(002594,股吧)的“刀片電池”等。
測試周期不夠 車主成小白鼠?
相較于三元鋰電池,新款Model 3搭載的磷酸鐵鋰電池在能量密度和低溫放電性能上的表現要差一些,在相同低溫條件下,三元鋰電池冬季衰減不到15%,明顯高于磷酸鐵鋰電池衰減高達30%以上。
而低溫衰減過多,就會導致磷酸鐵鋰電池在低溫狀態下對剩余電量測算不穩,容易出現大范圍掉電的情況,實際續航也會因此減少。但是這種情況,可以通過BMS(電池管理系統)不斷積累的數據進行調整,更精確了解電池情況。
不過,顯然特斯拉官方對這一數據的掌握并不完善,再加上交付后不久就遇到了冬季,于是出現了大面積的電池縮水情況。
和訊汽車認為,磷酸鐵鋰版Model 3過短的研發和驗算周期或許是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和寧德時代達成2年協議,寧德時代將為國產Model 3車型提供電池。5月,磷酸鐵鋰版本Model 3申報,而10月份新車就已經交付,這其中甚至連一個寒冷的冬季都沒有經歷過。
據了解,當年特斯拉和松下聯合開發21700電池的周期是23個月,而這次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從提出需求到實現量產,大約只用了9個月。
測試數據不夠,就需要用戶在實際使用中繼續幫助測試和收集數據。當然,這也一向符合特斯拉的做事風格。乃至現在,特斯拉引以為傲的自動輔助駕駛技術,也在持續收集用戶使用數據,并不斷完善。這么做確實更利于加快真實數據的完善,并使其趨近于實際使用情況,同時降低車企研發時間和成本,縮短產品上市周期。但缺點也顯而易見,用戶即可能是韭菜,也可能成為小白鼠。
LG化學產能翻倍 特斯拉恐放棄磷酸鐵鋰
相較于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低溫放電性能的表現要差一些,同時充電速度方面也不具備優勢,但磷酸鐵鋰電池存在天生的優勢——安全性。
磷酸鐵鋰的熱穩定性是目前車用鋰電池中最好的:當電池溫度處于500度以上高溫時,其內部化學成分才開始分解。相比之下,三元鋰電池則低于300度,一些高鎳電池熱失控溫度甚至低于200度,因此磷酸鐵鋰電池在發生撞擊和快速充電過程中的自燃風險更低。
其二優點是循環壽命更長,磷酸鐵鋰電池充放電循環次數大于3500次后才會開始衰減,而三元鋰電池充放電循環次數則僅為2000次。
盡管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性和循環壽命上更有優勢,但除此以外在其他性能方面均落后于三元鋰電池。從充電速度和能量密度發展的角度來看,三元鋰電池毫無疑問是未來最好的選擇。
此前不久,韓國電池供應商LG化學曾表示,為了滿足特斯拉對電池的需求,明年將中國工廠的電池產能翻倍。如果特斯拉上海工廠全負荷生產,預計每年將總共生產50萬輛Model 3和Model Y,即使LG化學把中國工廠的產能提高一倍,還是滿足不了特斯拉對電池的需求。
特斯拉是LG化學的重要客戶。今年開始,LG化學得到了來自上海超級工廠Model 3和Model Y的大批訂單。在占據全球銷量三成的中國市場,特斯拉預計將在2021年初上市的國產Model Y上大面積使用LG化學的三元鋰電池。而如今磷酸鐵鋰電池在Model 3上的表現并不理想,或許將更加堅定特斯拉這一決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