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德國卻因疫情愈發嚴重而提前進行全境“硬性封鎖”,此前“鐵娘子”默克爾更是因疫情嚴峻而一度情緒失控,含淚懇求民眾配合......德國到底怎么了?
來 源丨央視新聞、南方都市報、海外網、新華社
在1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默克爾表示,德國迫切需要解決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激增問題。新的封鎖措施將從12月16日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以應對第二波新冠疫情,目前的疫情趨勢可能使德國的衛生系統不堪重負。
由于圣誕假期臨近,這項決定將對零售商店、教育系統和公眾造成巨大影響。
圖/新華社
德國宣布提前進行全境“硬性封鎖”
所有零售商鋪關閉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緊急召開的新一輪新冠峰會上宣布,德國將從12月16日就開始大規模收緊對公共生活的限制,施行“硬性封鎖令”至明年1月10日。
雖然實施“輕度版封鎖令”已經6周左右,但德國疫情并未出現好轉跡象,甚至近期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雙雙創下新高。為此,德國政府緊急在當地時間13日召開新一輪新冠峰會,重點討論是在圣誕假期之前還是之后實施更加嚴格的限制措施。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各聯邦州州長就疫情形勢進行磋商后宣布,全境將從12月16日就開始大規模收緊對公共生活的限制,施行“硬性封鎖令”至明年1月10日。
據默克爾當天在記者會上介紹,除了提供日常必需品之外的所有零售商鋪必須關閉;中小學和幼兒園理論上應關閉,但允許提供兒童緊急看護;社交接觸限制照舊,假期期間雖然可適當放寬,允許進行聚會,但不含兒童在內的人數上限為5人,且應為“關系非常近的親友,如配偶或直系親屬”,具體細節可由各聯邦州自行決定;跨年夜禁止售賣煙花爆竹,且不允許進行聚會;宗教活動可在保證人際安全距離的情況下進行;理發店不得開放。
默克爾13日指出,從11月初開始實施的“輕度封鎖令”力度顯然不夠,近日德國疫情又出現了“指數型增長”的勢頭,迫使政府不得不再次采取行動,以防公共衛生系統超負荷運轉。她同時承諾,將提供更多經濟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和個人渡過難關。
“輕度封鎖”失敗,感染創新高
根據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最新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2月13日0時,德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20716例,較前一日新增20200例;累計死亡病例21787例,較前一日新增321例;累計痊愈約967900例,現存病例約331000例。
德國12月11日當天確診29875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死亡598例,創下疫情以來德國單天感染和死亡病例最高紀錄。德國內閣部長和地區領導人表示,將不得不在圣誕節前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措施,以控制疫情。
據報道,內政部長賽伊霍福爾(Horst Seehofer)表示,如果德國想要減緩疫情蔓延,必須在圣誕節前實施“硬性封鎖”。而衛生和經濟部長也表示,現有的措施將不得不延長。
據悉,德國部分地區已實施疫情封鎖6周,酒吧和餐館關閉,但商店和學校開放。由于近期醫院收治的感染者激增,醫院不堪重負,顯示此前的所謂“輕度封鎖”措施失敗,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利奧波迪納12月9日發起了 "加強封鎖 "的緊急呼吁。
德國人口最多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總理拉斯切特(Armin Laschet)呼吁盡快實施全國性的遏制措施,并表示各州領導人應該在本周末與總理默克爾會面,就遏制措施達成一致。
據悉,德國擁有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今年3月和4月的第一波疫情中,德國比許多歐洲國家更成功地控制了疫情,但它一直在努力扭轉第二波疫情的趨勢。
據報道,羅伯特·科赫傳染病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12月11日的數據顯示,德國每日新增冠狀病毒感染人數攀升至近3萬人,而每日死亡人數接近600人。
RKI表示,德國11月第二周的死亡人數比2016-2019年的平均水平高出約8%。
默克爾含淚懇求德國人遵守隔離規定
當地時間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呼吁德國人在圣誕節期間減少非必要接觸。在演講過程中,默克爾眼含熱淚地說,科學家們實際上是在懇求民眾堅持科學的防疫規定。
默克爾在演講過程中,眼含淚光,并做雙手合十狀。她說道:“我很抱歉,我發自內心地感到抱歉,但如果我們付出的代價是每天590人死亡,那么在我看來這是不可接受的。”她還提醒稱,“如果我們現在在圣誕節前夕有太多接觸,而最后卻成了我們和祖父母度過的最后一個圣誕節,那么我們一定做錯了什么,不應該讓這種事情發生。”
她強調,聯邦政府的防疫目標自始自終都是將7天內平均每10萬居民的感染病例數控制在50以下,否則“疫情將不斷反復,無窮無盡”。不過,默克爾表示,自己對民眾充滿信心,相信大部分人已經深刻意識到眼下“正是極其特殊的情況”,須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繼續嚴格遵守防疫規定。
醫院爆滿醫生緊缺,卻還有人因不遵守防疫規定與警方發生沖突
據央視新聞,德國的醫療系統目前處于超負荷運轉的狀態,護理人員嚴重不足。據德國《世界報》援引重癥監護醫學學會發言人馬科斯的話稱,平均而言,每家醫院目前只有3張可用的重癥病床,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情況。而護理人員的嚴重不足使得情況雪上加霜。據德國跨學科重癥和急診醫學協會的統計,德國在第二撥疫情的重癥護理人員缺口多達3500至4000人,不少醫院護理人員受到感染不得不停工,醫院運轉受到很大影響。
在此背景下,一些德國年輕人還是不遵守防疫規定,甚至與當地警方發生沖突。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根據德國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警方當地時間6日發布的消息,有近120名年輕人此前一晚在杜塞爾多夫市中心聚集,嚴重違反了防疫限制規定,因此遭到市政府公共秩序辦公室的執法人員的制止。但聚眾人員不僅拒絕配合,甚至還有一人對執法人員發起了攻擊。當地警方在接警后趕至現場,對該名襲擊公務員的年輕男子進行了逮捕,卻不料引發周圍數十名鬧事者的強烈反彈。他們大聲要求警方釋放被捕人員,還推翻了警車。一直到有更多警力抵達后,這些年輕人才四散逃開。
據杜塞爾警方透露,當晚最終出動了20輛警車,逮捕了數名16至20歲的鬧事者后才穩定住了局勢。眼下,有關當局已經對發動暴力襲擊的年輕男子發起刑事訴訟,并審查是否要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指控其他被拘人員。另外,他們還將因違反防疫規定被處以罰款。
據央視新聞,根據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當地時間12月1日發布的調研報告,15%的德國企業表示新冠疫情令其面臨“生存危機”。與6月的調研結果相比,這一比例有所下降。當時,認為在疫情危機中自身難保的受訪德國企業占比為21%。
德國15%的企業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
調查顯示,旅行社、酒店和飯館最擔憂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會危及其存亡,所占比例分別為86%、76%和62%。相反,僅有3%的律師及會計師事務所和5%的信息技術公司有此顧慮。其他行業中,27%的廣告公司和近14%的物流企業認為自己處境危險;而貿易和服務企業的這一比例則均較6月出現了下降,為14%和19%;在工業領域,雖然整體上陷入困境的企業占比有所減少,但不同分支之間的差異巨大:面臨“生存危機”的金屬制造和加工商、印刷廠、飲料制造商、紡織與服裝企業占比要明顯高于化工和制藥企業;建筑行業的這一比例雖然較6月翻了近一倍,但依舊處于低位、僅為4%。
另外,根據伊弗經濟研究所此前一天發布的針對約7000家企業的調查結果,德國11月采用短時工的企業比例繼此前數月的下降之后再度回升,從10月的24.8%升至28%。其中,漲幅最大的依舊是旅行社、酒店和飯館,占比分別為91.1%、71.1%和91%。這些行業受到當前德國全境實施的“輕度版”封鎖令限制最多。
數據顯示,服務、貿易、建筑等幾乎所有經濟領域都有更多企業采用短時工作制。只有工業領域的少數分支除外,如汽車企業、出版社、電氣設備與數據處理設備制造商和印刷廠。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政府8月末曾宣布,將原本于今年年底到期的短時工補貼再次延長一年、至2021年年底,以便更好地應對疫情危機。根據這一政策,當雇員因疫情縮減50%以上的工作時,從第四個月起,其短時工補貼將從此前的員工凈工資性收入減少額的60%(有未成年子女的員工為67%)提高至70%(有未成年子女的員工為77%);從第七個月起,補貼將提高至員工凈工資性收入減少額的80%(有未成年子女的員工為87%)
本期編輯 黎雨桐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