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河北景縣之后,又一個違規征稅的反面典型案例被國辦督查室曝光:安徽省懷遠縣違反減稅政策增加企業負擔。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通報,懷遠縣政府及有關部門以“應對疫情影響加強協稅護稅”名義干擾稅收征管秩序,違規設置建筑市場準入門檻,惡意截留工程款項,嚴重增加企業負擔。目前懷遠縣停止有關違規行為,開展自查整改。稅務總局派員赴實地核查并推動當地有關部門退還建筑企業預繳稅款。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懷遠縣和景縣違規征稅反映出一些地方為追求政績或平衡收支,沒有充分考慮疫情影響,設定不切實際收入目標,并將其當做硬性指標,通過獎懲機制倒逼收入征收部門完成考核任務,違規征稅費增加企業負擔。下一步應強化監管,推動基層政府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違規征稅手法曝光
懷遠位于安徽省北部,總人口133萬人,是全國產糧百強縣。2019年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23.8億元,同比增長20.4%。當地政府預計2020年財政收入增長8%。不過受疫情沖擊等影響,今年前4個月當地財政收入同比下降7.4%。
為此,懷遠縣4月下旬以縣稅收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名義違規出臺《懷遠縣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加強協稅護稅工作方案》,變相要求原來按1%征收率繳納增值稅的建筑業小規模納稅人申請登記為一般納稅人,按9%的增值稅率進行納稅。這違背了國家減稅政策,增加企業稅負。
督查室發現,工作方案出臺一個月內,懷遠縣建筑業小規模納稅人由171戶銳減至60戶,降幅達64.91%。經查,2020年1月至11月,懷遠縣新登記建筑業一般納稅人175戶,較2019年增加102戶,同比增長139.73%;應納增值稅稅額較去年同期增加2347.96萬元,同比增長82.07%。
為讓企業將稅收留在當地,懷遠縣開展督導行動,違規要求企業在當地設立分(子)公司。比如,督查發現,懷遠縣在美麗鄉村建設排水工程等項目招標文件中明確要求企業于合同簽訂前成立分(子)公司,否則取消中標人資格。
另外,懷遠縣要求同一省轄市跨縣區臨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建筑業納稅人辦理跨區域涉稅事項報驗,而這違反了稅務總局相關規定。督查發現,11家蚌埠市內建筑企業被迫在懷遠縣預繳稅費306.5萬元。
除了違規征稅之外,懷遠縣財政部門將本地稅收貢獻情況作為支付工程款的前置條件,違規下發提示單干擾稅收征管秩序。
督查發現,懷遠縣違規制發《建筑工程納稅情況表》,將建筑企業能否提供招標約定稅率的發票作為撥付工程款的必要條件,增設企業工程成本納稅情況審核等環節,明令禁止對綜合稅收貢獻率(即在懷遠縣繳納稅款及取得當地成本發票稅額的累計金額占項目結算金額的比例)低于4%的建筑工程項目撥付工程款。
截至督查時,懷遠縣共制發審核《建筑工程納稅情況表》336份。一些企業盡管各項申請撥付材料已經完備,但因缺少納稅情況表無法獲得工程款。多家企業承建的工程項目早已竣工,按照小規模納稅人1%征收率繳納增值稅達不到本地綜合稅收貢獻率4%的要求,不得已只能在該縣稅務局代開建筑材料成本發票。
經查,2020年5月1日至11月30日,懷遠縣建筑業小規模納稅人或自然人在該縣代開增值稅發票2812筆,為去年同期的1.96倍。
督查組在查驗有關會計憑證過程中,發現大量企業代開發票情況,一些企業表示,由于部分原材料當地生產不了需到外地購買,而又要求提供本地發票,只能到當地稅務部門“代開”。暗訪發現,當地基層財政所更是直接向企業支招“可通過本地熟人”虛開發票。
為了提高企業綜合稅收貢獻率,懷遠縣財政局多次向稅務局下發督辦提示單或核查通知,將申報撥付工程款綜合稅收貢獻率低于4%的建筑企業列入異常,要求稅務局進行核查反饋。
2020年9月,多家企業在綜合稅收貢獻率不到4%的情況下,為了領取工程款,被迫向縣財政局出具所謂的情況說明,作出于下月達到4%的承諾后,相關款項才予以撥付。
當地官方數據顯示, 今年前10個月,懷遠縣全縣稅收收入完成22.52億元,同比增長5.8% 。
收入指標剛性化待解
懷遠縣違規征稅背后跟收入指標剛性化直接相關。而早在2015年新預算法明確各級政府不得向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和單位下達收入指標。各地制定的收入目標則屬于意向性指導性目標,并非硬性任務指標。
但實踐中一些地方通過考核機制,依然將收入目標作為硬性任務指標,懷遠縣正是如此。
督查發現,懷遠縣政府違規開展財政收入目標考核工作,以“協稅護稅”名義發放獎勵金。懷遠縣2019年將建筑業稅收征管情況納入當地經濟運行“一季一考核”獎懲機制,并于今年8月違規發放2019年度經濟發展考核獎金201.54萬元。
2020年4月,懷遠縣再次將稅收指標列入年度財政收支目標考核,將縣稅收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現“問題”的辦理結果納入部門單位年度目標考核,按季度考核各鄉鎮和縣直各部門稅收等財政收入指標完成情況。
此外,懷遠縣打著“協稅護稅”旗號,提出在2020年度考核工作中對稅收排名靠前的單位發放獎勵金,其中的40%直接用于獎勵部門主要負責人,剩余部分由各部門根據內部職能以“協稅護稅”貢獻率為標準,獎勵具體工作人員;對未履行“協稅護稅”任務導致稅收流失且稅款無法追回的,扣減該部門同等金額公用經費。
像懷遠縣類似考核機制來倒逼稅務部門違規征稅并非個案,此前河北景縣也通過不切實際壓稅收任務、搞稅收排名來倒逼稅務部門違規征稅 。
多位基層財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一些基層稅務部門的經費、公務員部分獎金需要當地政府來支付,而這又與完成當地稅收任務相掛鉤,這導致基層稅務部門面臨較大地征收壓力,如果沒有堅守依法征稅費底線,就容易出現違規征稅費行為。
多位財稅專家表示,要想杜絕地方違法征稅費,首先需要地方主要領導樹立大局意識和正確的政績觀,懂法知法,務實設定收入目標,并不作為硬性指標。其次,加強預算管理,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重點保障民生等支出,強化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再次,中央和省級政府要加大對違法違規征稅費監管和處罰力度,各地也要建立起各級黨委、人大、政府、部門、社會的全方位立體監督制約機制。最后,推動中央與地方、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減輕基層政府支出壓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