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丹昱)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旅游業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前三季度,國內旅游類企業多呈現虧損狀態,為補充流動資金及保障經營,融資規模有所增長。從數據上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旅游發債企業債券市場融資規模為上年全年融資額的兩倍多,行業債務負擔較上年同比也有所加重。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旅企不再期待業績觸底反彈。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曾公開表示,2020年會是攜程成立以來“虧得最多的一年,或者至少一個季度”。當業績虧損已成事實,旅企逐漸將目光放在“自救”措施上。在直播、預售等多種業態加持下,OTA(在線旅行社)率先進入業績修復期,傳統旅行社則開始尋求多元化。
但展望未來,多位傳統旅行社負責人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2021年能否止損還要看全球疫情的發展情況,從目前來看,未來一年“自救”仍是主旋律。
加速向頭部集中
年初,一位武漢旅行社負責人曾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一個月的時間一直在處理退款。到5月份,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資金鏈斷裂,旅行社已經關閉。而這家旅行社的命運,正是多數傳統旅行社處境的縮影。
景鑒智庫分析師周鳴岐認為,疫情對旅行細分行業的影響各不相同,傳統知名景區多為國有企業,鮮有走向破產的;渠道端和旅行社較為不幸,OTA將面臨新一輪洗牌,頭部企業資本雄厚,又有股市債市等融資渠道,風險承受力較強;而其他一些流平臺會加速清出市場。
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我國旅游相關的企業一共注銷和吊銷了3萬家,其中5月份注銷吊銷量最多,達0.9萬家,環比4月增長30.6%。
聯合研究報告稱,旅行社成為旅游板塊中脆弱環節的主要原因是其毛利率常年保持在較低水平,約為6%。另一方面,出入境游遲遲無法恢復也導致旅行社資金普遍緊張。
中小旅企加速出清也為頭部企業創造了機會,但在年內,除酒店頭部企業加速占領市場外,旅行社、OTA頭部企業鮮有投資并購動作。
凱撒旅業一位內部工作人員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公司的主體戰略已經不在傳統旅行社領域,即使目前出現很多價格合理的線下旅行社,公司也會謹慎對待,“當下公司的重點是免稅業務。”
年內,旅行社頭部企業凱撒旅業、眾信旅游(002707,股吧)均完成了融資計劃。其中,凱撒旅業引入戰投建投華文并約定為一致行動人,擬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11.6億元;眾信旅游控股股東馮濱向阿里網絡協議轉讓占5%的流通股,且與阿里旅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攜程也宣布公開發行2250萬股美國存托股,授予承銷商337.5萬股超額配售權。同時,公開發行總規模7.5億美元、2020年到期的高級可轉換債券,并授予承銷商1.125億美元的超額配售權。
聯合研究報告指出,從債務期限結構上看,發債旅企在債務構成上趨于長期化。其中,短期債務占比在60%以上的企業共5 家,占發債企業的15.63%,分別為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華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凱撒同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眾信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旅企融資仍是為了自身發展,目前的環境下,很難再大規模擴張。投入主要在營銷端,而大規模的市場投入直接效果是爭奪市場份額,因為在度假領域,攜程實際上領先優勢并不明顯,更深層次是打壓競爭對手。”易觀旅游分析師朱正煜表示。
而年內唯一實現連續盈利的頭部旅企同程藝龍(00780.HK)方面指出,在中國下沉市場的戰略布局,是該公司三季度實現增長的重要因素。據悉,第三季度,同程藝龍在微信平臺上的新增付費用戶中有約67.2%來自中國三線或以下城市,同比實現增長。
行業徹底進入“內循環”
對于艱難自救的旅企而言,2021年能否實現轉折仍是未知數。周鳴岐向財聯社記者指出,以樂觀預期來編排企業現金流會存在巨大風險,如果到時候疫情持續,企業資金或將難以為繼。
“企業家應及時對當前現金流進行大幅修正,特別是有一定規模、產業鏈較長、賬期復雜、對很多員工負有責任的企業,應盡可能收縮資金壓力大的業務,抓緊回流應收款項,努力降低非核心、非必要的企業開支。”周鳴岐說。
眾信旅游一位工作人員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旅游業最差的時候應該已經過去,艱難復蘇會是2021年行業的主旋律。從行業來看,國內零售還會是主要營收來源,出境游恢復并不樂觀。
某旅游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原本以出境游為主,在疫情的影響下,公司規模從200多人縮減到如今的20人,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開發國內西北、西南新的線路,希望在2021年靠國內游打一人‘翻身仗’。”
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如果疫情受控,東京奧運會會成為第一個機會點。目前凱撒方面已經拿下票務代理權等,亦希望借此打開出境游的機會。
據同程藝龍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旅行市場保持穩定復蘇態勢有較高的確定性,尤其是“五一”、暑期、國慶黃金周等重要節點的旅行需求大概率將有強勁增長。
但周鳴岐認為,“2021年旅游行業萎縮會很明顯,即使傳統旅行社不斷出清,但其生存空間仍存。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旅游業徹底進入‘內循環’后,高端旅游需求只能在國內消化,促發替代性旅游和相關消費快速增長。在疫情長期化影響下,及國家外匯安全的戰略性考量下,這可能會是一個長期趨勢。”
“宏觀經濟對不同階層居民收入的影響是由下往上,中低階層收入受到大范圍影響后,就會收縮包括旅游在內的非必要性支出。而高收入階層就算略有影響,也絕對不會妨礙其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周鳴岐進一步表示。
而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游客旅游信心已經建立,國內游在不斷恢復中。聯合研究報告顯示,國內游是中國旅游行業中占比最大且發展趨勢最好的市場,近年來國內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均呈現較快增長,短期內在中國旅游細分市場中的支柱地位不會被動搖。考慮到疫情的預計持續時間,出入境游仍將受到較大影響,短期內行業內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2020年旅游企業全年業績預計以虧損為主,虧損局面或將延續至2021年上半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