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6日電 題:《徐洪才:投資、消費仍是驅動經濟增長的戰略基點》
作者 徐洪才(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深刻地影響了世界,世界經濟陷入到深度的衰退。中國經濟在2020年一季度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有序的推進復工復產,二季度以后經濟出現了強勁的反彈。這一成果來之不易,順著這樣一個良好的態勢,我預計中國經濟2021年一季度可能增長10%以上,二季度三季度以后逐季回落。
展望新的一年,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經濟將逐漸恢復,未來充滿挑戰和機遇。2021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拐點,新的百年奮斗目標開啟。現在中國人均收入已達到1萬美元以上,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要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也就是要讓人均收入達到世界銀行所設定的1.3萬美元的標準。
這個目標如何實現呢?就通過新型城鎮化,通過擴大就業,發展實體經濟,讓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收入水平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這樣實際也夯實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未來,投資、消費仍是我們驅動經濟增長的戰略基點。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關鍵性作用。未來擴大消費,還是要發展實體經濟,把就業放在優先位置。另外,增加居民收入至關重要。
結合目前國內的一些情況,展望未來中國經濟,需要把握以下幾個。
第一,宏觀政策上,注重短期調控和長期改革之間的相互配合,發揮整體效應。從短期看,財政政策積極有為,但要把控好力度和節奏。2020年財政赤字突破較大,2021年不可能再保持那樣的水平,因為是不可持續的。貨幣政策也一樣。
第二,當前情況下,房地產強調平穩健康發展。過去歷史中形成的中心城市房價偏高,實際抑制了當期和未來消費能力,對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利,扭曲了經濟結構,這需要時間逐步消化。當前尤其要防止房價大起大落。
第三,到2035年,我們要建成創新型國家,這個挑戰是很大的。所以,未來創新將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核心,通過創新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從國家產業經濟安全的角度考慮,也要提升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個大國,我們的一些核心技術,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現在還存在卡脖子的情況,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持可持續發展。
第四,消費方面還有很多可以充分挖掘的發展空間。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率只有60.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6%。如果城鎮化率每年提升一個百分點,到2035年,我們的城鎮化率就有望達到75%左右。這是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關鍵,也是提振內需的一個重要抓手。另外,可以在老百姓所需要的一些民生產品和服務方面著力進行提升,從供給側的角度改善產品質量,提高服務質量,將擴大消費與改善消費品質結合起來。在激發消費活力的同時,也要通過創新創造出新的需求。
第五,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以新基建為核心的新一輪投資,對經濟的推動和未來的產業轉型升級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5G、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改造我們傳統的產業,實現產業鏈水平的整體提升。
第六,中國有1.7億人口已經接受了高等教育和專業化職業培訓,這是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人力資本基礎。我們的人口紅利越來越少,但是人才紅利逐漸顯現。
第七,要引導資本有序流動,防止投機資本興風作浪,沖擊實體經濟。要引導資金有序流入到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生和高科技等領域。(中新經緯APP)
徐洪才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