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也是一種責任擔當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下發通知,鼓勵員工在工作地休假。各地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企事業單位根據生產、工作情況和職工意愿,靈活安排休假,引導職工群眾在春節期間盡量在工作地休假。
面對進入冬季,疫情防控壓力加大,多地出現疫情反彈現象,要求各地采取措施,鼓勵員工“就地過年”,減少人員流動,減輕人員流動帶來的防控壓力,是非常及時的,也是完全必要的。畢竟,人員流動越大,可能出現的風險也越大,不僅對疫情防控工作會增加壓力,對居民個人也會增加風險。因此,能夠“就地過年”的,應當盡可能地“就地過年”,而不要再選擇回家,尤其不要再四處流動。
事實上,無論對沒有外出的居民還是在外地工作的人員來說,“就地過年”不僅是一種要求,更是一種責任,是作為公民應有的責任擔當。要知道,防控疫情,決不是為了哪個人、哪個單位、哪個地區,而是每個人、每個單位、每個地區,是讓每個人都能安全生活,讓每個單位都能穩定發展,讓每個地區都能平穩有序。一旦因為某個人的行為不規范、行動不統一,從而引發疫情,對整個家庭、整個單位、整個地區來說,都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和傷害。近一段時間以來,河北、黑龍江、遼寧等地發生的疫情,都是因為個別人或幾個人的行為沒有完全受約束,沒有很好地執行疫情防控紀律,導致了疫情擴散,引發了整個地區都進入疫情防控的戰時狀態,也讓數以萬計的人受到了疫情的沖擊和影響。即便沒有感染上病毒的人,也都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使正常的生活被打亂、工作節奏被打斷、學習環境被干擾,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也正因為如此,鼓勵和倡導“就地過年”,確實是疫情防控非常重要的一項舉措,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廣大居民、尤其是廣大員工應當全力支持、積極配合,能夠主動積極地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下屬的通知,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就自覺地留在工作地過年和休假,享受一下異地過年的感覺與風味。因為,在通信高度發達、互聯網已經四通八達,微信聊天、視頻等可以近距離感受的情況下,異地過年也能享受到在一起的歡樂,能夠品味年的滋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來人口比較多、“就地過年”人數也較多的地區,也已經做好了接待和關心“就地過年”者的充分準備,在生活必須品的保障、交通的安排、物資的供應、商業場所的開放等方面,制定了非常具體的工作計劃。快遞、外賣等平臺,也都在積極準備,力爭在春節期間能夠正常地提供服務,不僅給本地居民,也給“就地過年”者提供最佳的服務與方便,從而讓“就地過年”者不因為沒能回家鄉過年而缺少歡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引導更多人“就地過年”,讓更多人就地過一個好年、歡樂年、幸福年,各地政府和企業也是拼了:發紅包,給補貼,發消費券,還有免費流量和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等等,將能用上的、適合“就地過年”者的措施全部用上,既讓“就地過年”者不失望,也讓“就地過年”成為一種新的體驗。
當然,對“就地過年”者的親人們來說,雖然因為疫情防控需要不能和親人在一起過年,但是,這也是為了每個人的健康考慮的,為每個人的安全出發的,應當給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只要疫情防控得好,只要等到疫苗接種全面鋪開,以天氣逐步轉暖,也能選擇合適時間親人重逢、親人歡聚的,以彌補春節不能回家過年的缺憾。
這也給單位和企業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在春節過后,如果疫情防控已經沒有任何問題,疫情傳播也已經在各項舉措下得到全面解決,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員工回家帶薪探親,讓他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單位或企業的關心、關懷,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更好地為單位或企業服務。
總之,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就地過年”,就是一種責任擔當。只要共同擔當起自己的那份責任,就一定能夠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讓全國人民過一個祥和、歡樂的新春佳節。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