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定位為“創新型制藥企業”,南新制藥去年3月上市以來,提交的兩份財報即2020半年報、以及2020三季報,均顯示營收、凈利雙增長。并且,作為創收主要利器的產品,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更是南新制藥的創新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然而,從最近五個月來看,其股價卻與增長的業績唱起反調,整體下跌超40%。
股價與業績“唱反調”:最近五個月整體下跌超40%
于2020年3月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南新制藥,在2020年提交的兩份財報,即2020年半年報、2020年三季報,營收、凈利均實現同比增長。
南新制藥披露的《2020 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營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8億元、0.50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7.77%、40.97%。
對于營收、凈利的雙增長,南新制藥表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7.77%,主要系報告期內力緯銷售增加所致。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 40.97%,主要系本期銷售額增加所致。
與此同時,南新制藥在上證E互動上回復投資者時亦表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
公開資料顯示,南新制藥的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產品商品名為“力緯®”,是國內流感治療領域唯一注射劑型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在體內外均顯示出強大的抗病毒活性,適用于甲型或乙型流行性感冒。
不過,盡管目前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作為南新制藥的核心產品,但帕拉米韋存在被仿制的風險。
南新制藥表示,公司在國內僅取得帕拉米韋三水合物合成方法的專利,并未取得帕拉米韋三水合物專利在國內的授權,導致該產品在國內存在被仿制的風險。如公司帕拉米韋產品短期內被其他醫藥企業成功仿制,相關產品的出現將可能導致公司帕拉米韋產品價格下降或市場份額降低,從而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
同樣,南新制藥2020年三季報的營收、凈利同比亦呈現增長。數據顯示,南新制藥去年前三季度營收8.49億元、凈利潤0.71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6.63%、51.03%。對此,南新制藥表示,報告期內,營收的增長主要系創新藥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收入增加所致。
上述兩份財報的業績增長原因,均指向創新藥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收入增加所致。而該創新藥卻存在被仿制的可能。
盡管上市后兩份財報業績亮眼,但股價卻出現大幅下滑。
巨潮資訊網顯示,2020年8月14日,南新制藥收盤價為80元/股,2021年1月14日,南新制藥收盤價為46.65元/股,即最近五個月,南新制藥股價整體下跌41.69%。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股價下跌期間,上述兩期亮眼業績先后披露。
擬收購藥企“助推”股價下跌?最近兩年又一期虧損超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南新制藥最近五個月股價下跌期間,南新制藥披露了擬收購一家生物藥企的公告,而該待收購企業,卻存在多重風險。
南新制藥2020年11月9日披露的《湖南南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摘要》顯示,待興盟生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簡稱興盟蘇州)內部重組完成后,南新制藥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興盟蘇州的 100%股權。對于購買此次興盟蘇州100%的股權,南新制藥在上述公告中給出了預案,即現金對價9.23億元,股份對價17.20億元,合計交易對價26.43億元。
公告顯示,興盟生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 年 8 月 10 日,經營范圍包括研發、生產:藥物,銷售本公司自產產品并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從事測試設備、生物化學試劑的批發、進出口、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相關配套業務。截至今年9月30日,興盟蘇州資產總額為25,757.87萬元,其中負債總額25,199.38萬元,即資產凈額為558.49萬元。
如果順利收購,那么,相當于南新制藥溢價了472倍的價格來購買興盟蘇州100%的股權。這筆買賣到底值不值,業內分析還是個未知數。但目前諸多數據卻直接揭露興盟蘇州的多重風險。
首先,近年接連虧損問題。成立四年多的興盟蘇州,最近兩年又一期財報卻顯示接連虧損。上述公告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1—9月,興盟蘇州分別凈虧損-8,310.11萬元、-8,605.94萬元、-4,097.59萬元;與此同時,上述報告期內,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882.29萬元、-7,273.37萬元、-3,252.81萬元。上述公告提及,標的公司所從事的藥品開發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需要進行大量的前期研發投入,且在研項目存在無法取得有權部門批準或不具有商業可行性的風險。
與此同時,公告提及,標的公司未來還將持續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均可能導致標的公司虧損持續擴大,對標的公司的日常經營、財務狀況等方面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最終影響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層面的整體業績水平。
另外,公告提及,截至預案披露之日,標的公司共有9條在研產品管線,其中5條處于國內、 國外不同的臨床試驗階段,進度最快的 SYN023 項目已在中國大陸地區開展 III 期臨床試驗。另外,上交所在問詢函中指出,“預案披露,標的公司僅 2 款在研產品進入臨床 III 期,其余產品均處于臨床前或者臨床 I 期階段,尚未有產品實現商業化”。生物新藥研發項目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若未來標的公司的產品管線研發進度不及預期或研發失敗,將對標的公司未來的持續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除此之外,上述公告還提及標的公司包括資產、業務重組的風險、行業政策風險、主要交易對方收購小股東股權的不確定性風險。
對于該資產收購進展,南新制藥最新進展公告顯示,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召開第一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與興盟生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重新簽訂的議案》。
有分析人士指出,該待收購企業從業績上來看,最近兩年又一期已經累計虧損2.1億元,并且還沒有商業化產品,此次溢價近500倍進行收購,若不及預期,將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亦有媒體報道,有業內人士稱,并購擴充產品線以及通過公司自己“砸錢”做研發是藥企切入創新藥領域的兩種不同路徑。由于新藥研發周期長等特性,每條路都充滿挑戰。此外,生物新藥研發項目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若未來興盟蘇州的產品管線研發進度不及預期或研發失敗,將對興盟蘇州未來的持續經營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文中圖片來源:巨潮資訊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