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是每個奔波在外的人心底最溫柔的渴望。
但今年春節,卻有很多人不回家。
除了那些響應“就地過年”號召的人,還有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城市里每一個小家的正常運轉。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了這樣一群“了不起的不歸人”:
有人從農村家庭婦女逆襲成為大城市的金牌月嫂,成為家庭頂梁柱,擁有話語權的獨立女性;
有人是輟學的小鎮青年,從被客戶排斥到被客戶推薦接單,北漂十余年終于逆襲成為平臺合伙人。
他們勤學苦練,以專業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認可,他們超越了自我,實現了經濟的顯著改善,憑借一次次勤勉的勞動,在大城市中打拼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們都是90后,在剛剛過去的而立之年里,更加懂得了家庭的溫暖和責任。他們也都在今年春節選擇不歸家,但卻毫不后悔。
因為他們知道,這份不歸一定能守護更多家庭的美好和團圓。
他們是真正了不起的人,更是這個萬家團圓時節下,了不起的“不歸人”。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小北
編輯 | 卓然
她是金牌月嫂
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獨立女性
李仕路 30歲 重慶
“今年春節媽媽不回家了”,李仕路強忍住哽咽,對著手機視頻電話里的兩個女兒說,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想要什么禮物,媽媽節后帶回來給你們撒?”
盡管想孩子,但李仕路選擇不回家。
她現在是家里的頂梁柱,丈夫辭去工作在老家全職帶孩子,兩人的角色跟以前完全調換過來,全家都指著她一個人在重慶做月嫂的收入生活。
圖 | 李仕路和女兒
靠一己之力養家,這在之前是李仕路想都沒想過的。
她結婚早,懷孕后辭職在家當全職媽媽。丈夫常年在煤礦工作,月薪雖然不高,但一家三口的生活也還過得去,不算大富大貴但不愁吃喝。
改變來自于又一個小生命的誕生,所有的養育成本翻倍,丈夫每月的工資顯得捉襟見肘,夫妻雙方開始為家庭支出口角不斷,平靜的日子慢慢被打破。李仕路覺得委屈,被困于家庭無法看到外面的世界,這并不是她想要的婚姻生活。
姑姑聽說后提點了她,“女人沒有自己的工作就沒有經濟收入,就沒有話語權,你必須得出去找個工作!”
姑姑說有朋友在天鵝到家做月嫂,能賺錢又穩定,就盤算著讓李仕路一起去考育嬰師和月嫂的證書。
圖 | 李仕路在培訓中
考證首先受到了家人的質疑。丈夫不理解她,公婆也不愿意幫一把手帶孩子。為了考證,李仕路排除萬難,吃了不少苦。培訓學校早上8點必須打卡,李仕路每天6點50出門,一邊在公交車上給二女兒哺乳,一邊看月嫂培訓的教材。
這張來之不易的證書,讓李仕路終于能夠邁出了廚房灶臺,開啟了在大城市做“獨立女性”的全新人生。
盡管重慶城區離在村鎮的老家只有不到2小時的車程,但最開始為了說服家人接受她外出打工,她也費了不少口舌、做了不少工作。如果她離開家去工作,那兩個孩子就沒人照顧了,因此丈夫和公婆都反對。
她不斷跟家人解釋,當月嫂工資高,能頂丈夫兩個月的薪水,能大大緩解家里的經濟情況。就這樣抗爭了半年多,家人終于松了主意,于是她立刻出來開始找工作。
到了重慶,李仕路覺得“人一下就自由了”,也對自己的未來信心滿滿,然而現實卻很快教育了她——做月嫂需要細心與耐心,同時,僅僅靠帶孩子的經驗是完全不夠的,當代的“科學育兒”與產后康復理念,更需要月嫂用專業知識提供舒適的服務。
李仕路第一次做月嫂,就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往老一代人總認為,產后應該大補才有利于下奶,不懂得科學護理和喂養,她的第一單用戶生完孩子就喝了不少肉湯,馬上就堵奶了,這讓產婦的情緒波動很大,漲奶的時候哭,不漲奶的時候看著孩子也哭。
李仕路也跟著著急,但此時的她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她能做的,只是幫助寶媽在每次哺乳后回奶,聊天排解她的負面情緒。
這次服務讓她意識到,真正合格的月嫂必須有更多專業技能傍身,這樣才能實際解決用戶的難處,這份工作不僅是自己賺錢,更有它存在的意義。
結束了這次服務,李仕路馬上在天鵝到家申請了進階的月嫂和母嬰護理培訓。
圖 | 李仕路在培訓中
除了產婦和嬰兒的日常護理以外,她還學習了能幫助產婦調理經絡氣血的按摩手法、產后康復、訓練嬰兒聽覺和視覺等能力的撫觸手法。
“很多家政公司要交很多錢才培訓各種技能。但天鵝到家不是,這是我一直信賴平臺的重要原因”,談起為什么選擇天鵝到家,李仕路的回答非常實在。
理論和實踐讓李仕路逐漸贏得了用戶的信任。后來有一次,李仕路給一個雙博士后夫妻服務。
寶媽買了很多育兒書籍研究,對如何科學育兒頭頭是道,甚至指導李仕路的月子餐、抱孩子的手法,但“十項全能”的寶媽卻對奶水不足的問題束手無策。
李仕路通過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教寶媽按摩乳房,讓寶媽當場“噴奶”,此后再也沒有出現過奶水不足。李仕路這一次立竿見影的專業操作,瞬間征服了這位高學歷用戶。
“你太專業了!一行服一行!”這之后,博士后寶媽對李仕路信任有加,關于尿布疹、換紙尿褲等方面的問題,都愿意聽取她的專業意見。
回憶起自己剛入行時,李仕路感覺很多用戶愿意找年長的月嫂,覺得她們更有經驗。
但近兩年來,她發現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很多年輕的寶媽愿意聘請年輕的月嫂,彼此之間沒有代溝,溝通更順暢,而且年輕月嫂更懂得科學育兒。“現在干月嫂這行,年輕反而更是資本”,李仕路說。
由于學習了不少技能、用戶評價好,沒過多久李仕路就升級成為天鵝到家平臺上搶手的金牌月嫂,收入遠遠高出了丈夫之前的收入。
圖 | 李仕路和家人在一起
如今,有了獨立且可觀的經濟收入,李仕路用自己的努力改善了家人的生活,撐起家庭的“一片天”,丈夫成為在家帶孩子的那個人。家人再也沒質疑過李仕路的選擇,丈夫也很佩服她、認可她:“我媳婦兒在大城市做月嫂,她很辛苦也很厲害!”
與此同時,李仕路也比以往都更明白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她把體重從145斤減到了117斤。“月嫂也需要良好的形象,必須要管理好自己,才能給別人做出榜樣,我變得特別有自信。”
李仕路慶幸自己加入天鵝到家平臺,讓她走出了鄉村,成長為擁有自主權的獨立女性,獲得了更寬廣的眼界與見地,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之前每結束一單服務,她就會選擇休息一段時間,養精蓄銳以更好的服務下一家客戶。但去年年中開始,李仕路一直接單不停,休息時間大大減少。
今年春節,李仕路本來答應了家人回家過年,但用戶提前生產,她剛休息了三天就又要上戶了。從重慶回老家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但李仕路依然決定今年春節做一個“不歸人”,因為剛生產的新手父母需要她。
她在每一次的服務中,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價值與意義。在李仕路心里,這一次的“不歸”,是為了回歸時,能獲得心里更多的踏實和篤定。
他是平臺合伙人
也是北漂10年的小鎮青年
馮永福 30歲 黑龍江
今年春節選擇做“不歸人”的,除了李仕路,還有男性保潔師馮永福。
有些笑容背后是咬緊牙關的靈魂,這句話用來形容馮永福,再貼切不過。
2015年的一天,馮永福和朋友吃飯,席間朋友的妻子剛結束了天鵝到家的保潔工作回到家。馮永福看她穿著保潔制服、提著工具包,就好奇地問了一句,“做這行賺錢嗎?”
“穩定、不操心,有平臺培訓也不用擔心接不到活兒”,朋友的妻子回答他,“要不你也來試試?”
彼時,馮永福剛25歲,關停了一家不賺錢的飯店,生活困頓不前。在這之前,他做過保安,干過廚師,有過兩次短暫的創業也以失敗告終,因為飯店經營不善還欠了近20萬元的債務。
圖 | 馮永福趕往雇主家
本以為,憑借著自己的吃苦耐勞,很快就能改善局面,令他沒想到的是,做保潔這行,男性并沒有太多優勢,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單。
培訓后開始工作的第一天,馮永福就吃了“閉門羹”。在天鵝到家接到訂單后,保潔師需要提前24小時聯系客戶。馮永福打了10個,被取消了7個,剩下3個是沒打通的電話。電話那頭一聽說是男保潔師,馬上就說“別來了”。
馮永福第一次感覺到這種被人拒絕的滋味——還是幾乎被所有人拒絕,“實在太難受了”,馮永福說。
再后來,他不敢提前打電話,而是直接上門拜訪。沒想到對方一看到來的是個男保潔師,就面露難色,直接關門了。
畢竟在2015年前后,市場還不太接受男性日常保潔師,很多人認為男保潔師干活不夠細致,也對其進入家里打掃有一定的顧慮。
“當時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馮永福從客戶家出來后邊走邊哭,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帶領馮永福的師傅知道后安慰他,每個男保潔師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多溝通、多提高自己和客戶的溝通技巧,對方總能理解你。
圖 | 馮永福在進行床墊清洗工作
“只有堅持,你才有機會看到好的情況發生”,師傅安慰后,馮永福更放得開了。他堅持提前打電話、也開始總結出了一些規律:那些涉及男女合租或老人在家的,一般不會取消訂單,他逐漸重拾信心。
有一次,馮永福去一位老阿姨家打掃,一開始阿姨還擔心男保潔師做事情不細致。但后來馮永福結束服務后,這位阿姨意外地發現馮永福把自己最在意的犄角旮旯都擦得干干凈凈,立刻追加了一個周期的保潔服務。就這樣,他開始慢慢積累固定的周期客戶。
所有的努力和堅持,都會得到答案。開始做日常保潔兩個月后,當組長的師傅認為他干活認真踏實,就推薦他做組長,帶領大家一起干活。
圖 | 馮永福在進行油煙機清洗工作
半年后,天鵝到家開發了品類保潔業務,細分了空調、油煙機、冰箱、沙發等電器和家具清洗多個工種,相比日常保潔需要更專業的培訓和更高的技能。馮永福立刻報了名,成為當時北京市第一批8位品類保潔師中的一員,這也成為他后來事業中的轉機。
“開始培訓時,電器的機型較少,但在實際服務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品牌與型號,拆不下來就不能完成這一單。”
馮永福不服這個勁兒。他開始勤學、苦學。為了搞懂不同機型的洗衣機、空調、抽油煙機,馮永福一有時間就去逛家電賣場,深入細致地了解各個品牌的電器拆裝。他還與維修師傅“混”在一起,學習怎樣維護、清潔這些電器。
馮永福樂在其中。這樣的勤奮讓他積累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得到了更多客戶的認可,客戶不斷地為他介紹新的客戶,他的訂單和收入也不斷增加。
圖 | 馮永福在進行沙發清洗工作
一方面是在專業技能上下苦功,另一方面,馮永福樂于助人、善于溝通的性格,也讓他獲得了更大的成長與進步。
所有的努力,都會得到答案。
回顧過往,25歲那年馮永福加入家政行業,當時正好是2015年,也是平臺發展最快的一年。馮永福先是在兩個月內被推薦為組長,后來又成為平臺第一批品類保潔師,升為優秀組長、天鵝到家平臺合伙人,如今帶領著一個20多個人的小團隊。可以說,馮永福不僅實現了自己的成長,也見證了天鵝到家和家政行業的起飛。
但你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去年,馮永福忽然因為一次肋骨骨折檢查出肺癌。剛知道消息時,馮永福也崩潰過。
但醫生告訴他,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他所確診的肺癌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僅切除了一片肺葉,無需做后續治療。
身體康復后,馮永福的心態也和之前大不相同,他更想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可以往預期的方向變好。
“我在北京打拼了15年,卻一直停步不前,現在想來是因為沒有知識、缺乏眼界”,馮永福說。
如今,他有了一個更大的夢想,未來要通過業余時間再考一個文憑,爭取能成為家政培訓講師,幫助更多的人和他一樣突破自我。
今年過年,馮永福選擇“不歸”:一方面是響應政府不回家過年的號召,讓都市人在過年期間仍保持保障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夠拿到更高的收入,明年和女友辦一場值得他們一生回味的婚禮。
疫情下的堅守
用“不歸”守護“回歸”
在天鵝到家平臺上,像李仕路、馮永福一樣的90后年輕工作者還有很多。一路走來,他們經歷了挫折,也迎接了挑戰,他們用年輕的雙手,書寫出屬于這一代人的剛毅,歷練出了更多優秀的品質,向自己的夢想踏實前行,并成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為了生活,這些年輕人加入了家政行業。天鵝到家幫助他們走出了人生的窘境,也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現在,天鵝到家平臺推出的“天鵝計劃”還將招募百萬勞動者加入家政行業,并通過家政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方式提升專業技能,為廣大勞動者賦能。相信會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個平臺,加入這個不斷發展的朝陽行業。
在李仕路和馮永福看來,去年是很特殊的一年,平臺上很多勞動者也經歷了很不平常的一年,而接下來他們要過一個回不了家的春節。
他們說,天鵝到家今年將年會搬到線上,采用直播形式,面向平臺全體勞動者,邀請他們一起來回顧這一年來的感動與收獲,讓他們看到自己工作的價值,也讓更多人看到他們這群平凡卻閃耀的家政勞動者。
2021年春節,全民仍然面臨著一次緊張的考驗。許多個城市,都需要李仕路、馮永福這樣的“不歸人”,或是照看孩子,或是陪護老人,或是洗衣做飯打掃,他們的存在能為成千上萬個家庭分擔家務,讓他們過個溫馨祥和的春節。
李仕路不想辜負這份信任,她計劃春節就跟著用戶一家人一起過了。
馮永福也給爸爸打了個視頻電話,解釋一下為什么春節不回家——節前有不少人需要做大掃除,這里需要他。
成為“不歸人”,他們不后悔,他們很驕傲。因為他們知道,這份不歸一定能守護更多的人。
有了這些“了不起的不歸人”,才保障了萬家燈火的春節。有他們,有天鵝到家,生活才更有一份讓人安心的美好。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簽約賬號【顯微故事】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END
故事征集
我們關注大時代的小人物故事、各行業的一線故事。
如您有合適的作品,可將稿件直接發給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經采用發布,即刻支付稿費。
往 期 推 薦
━━━━━━━━━━━━━━━━━━━━
顯微故事合作媒體平臺
騰訊科技 | 36氪 | 虎嗅 | 鈦媒體 | 界面新聞
Pingwest品玩 | 第一財經CBNData | 百家號 | 鳳凰新聞
ZAKER | 企鵝號 | 今日頭條 | 知乎 | 微博頭條
創業邦 | 澎湃 | 新浪創事記 | 前瞻網 | 網易科技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