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進一步擴大內需,就需要加強地產調控,堅持“房住不炒”,并且讓地方政府擺脫對地產的過度依賴。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有所擴大,同比漲幅有擴有落。中國政府正在全面收緊對地產業的調控,避免投機性資本與投機行為繼續推高房價,尤其是具有領頭羊效應的一線城市。
根據央行統計,2020年中國住戶貸款增加7.87萬億元,其中,以住房按揭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增加了5.95萬億元,占到了全部居民貸款的65%。2020年居民部門杠桿率從2019年末的56.1%增長至62.2%,上升了6.1%。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撰文稱,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上升的主要驅動力是中長期消費貸款(住房貸款)的快速增長,它與GDP之比從2010年的15.9%增長至當前的40.1%。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2019年10月曾對全國30個省市的3萬余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資產負債情況調查,受調查家庭中43.4%有住房貸款,有房貸家庭的資產負債率、金融資產負債率和月償債收入比分別為16.5%、101.5%和29.0%,債務風險明顯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尤其突出,這三項指標分別為24.2%、151.3%和33.0%,均為所有群體中的最高值。
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平均債務收入比為1.02,略高于美國0.93的水平。其中,有負債家庭的債務收入比的均值和中位數均為1.6。有少數家庭的債務規模遠高于家庭收入,有1.2%共221戶家庭的債務收入比超過了10,這些家庭的債務占全部樣本家庭債務的比重為5.8%。
這項調查還顯示,戶主年齡為26~35歲的家庭負債參與率最高,為73.1%。隨著年齡的提高,家庭負債參與率有所下降,戶主年齡為65歲及以上的家庭負債參與率最低,為25.1%。這主要應該與買房的時間有關,中青年大多因為購置住房而背負債務。
可以看出,中國越來越多的家庭因為購買住房承擔了越來越重的債務包袱,這會影響消費的增長。首先,即使目前房價不再上漲,中國住房價格也處于過高水平。根據Numbeo數據,2020年年中,我國樣本城市房價收入比為28.4倍。其中,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均已經超過35倍,高于其他主要國際大都市。
其次,中國的按揭利率處于比較高的水平。雖然中國購房首付比例至少三成以上,但按揭利率也較高,大量家庭在購買住房后按揭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較高,影響了家庭生活的消費和質量。因此,如果想要擴大內需,應該考慮減輕存量家庭按揭債務的利息支出壓力,否則,將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供房方面壓力較大,使得擴大內需驅動力不足。
雖然四五線城市房價較低,但其主要新增的需求來自農村。農民或農民工因就業大多流動性強,收入具有不穩定性,房價收入比較高。這也導致農村結婚彩禮額度越來越高,結婚越來越難,影響提升城市化率與生育率,更會影響擴大消費。所以,房價問題不是一線城市的特別問題,而是整個中國都面臨的挑戰,是影響中國長期增長和發展的主要因素。
整體而言,如果房價繼續上漲,家庭部門的杠桿率會持續上升,不僅積累金融風險,還會對消費形成擠出效應,影響雙循環新格局的建立,更會對城市化、生育率等構成一定沖擊。
若要進一步擴大內需,就需要加強地產調控,堅持“房住不炒”,并且讓地方政府擺脫對地產的過度依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