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業經營主體呈現散、小、弱的特征,其經營普遍存在“四難”問題,即融資難、銷售難、控制成本難、防控風險難。供應鏈金融則成為破題關鍵。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解學智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關于《發展供應鏈金融促進鄉村產業體系建設》的提案。
解學智認為,通過供應鏈金融,不僅可以快速響應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還可以核心企業為切入點,以資金為溶劑和黏合劑,將上下游經營主體緊密聯結在一起,有效整合上下游資源,統一規范產業鏈生產和管理標準,激發產業要素活力,實現“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小企業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從而解決鄉村經營主體融資難、銷售難、控制成本難和防控風險難等問題,進一步豐富鄉村業態,提升鄉村產業鏈價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事實上,當前供應鏈金融已取得較大發展。2020年,為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八部門聯合出臺《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明確供應鏈金融應堅持提高供應鏈產業鏈運行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服務于供應鏈產業鏈完整穩定,支持產業鏈優化升級和國家戰略布局。
但目前來看,相關政策并未突出供應鏈金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推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解學智建議,應強化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強化金融機構與市場主體間的有效合作。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形成有效合力,推動形成多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和補償機制的合作模式。
其次,在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的同時,要針對目前供應鏈金融平臺各自為戰、標準不一等問題,明確行業標準和業務規范,打破不同供應鏈金融平臺壁壘。
強化產品創新也尤為重要。解學智建議,鼓勵各金融機構針對農業的特殊情況,著眼于生產、收購、運輸、存儲、交易全產業鏈,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等多種模式,創新各類供應鏈金融產品。同時,加快完善供應鏈票據平臺功能,建立統一的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探索建立統一的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此外,強化科技支撐,有效整合金融機構系統、核心企業內部系統、工商、稅務、司法、征信系統等數據。
當然,此前供應鏈金融產品屢次爆發風險,包括應收賬款融資過程中的憑證真假難辨等問題,使得市場對其背后隱藏的風險產生關注。
對此,解學智建議,一定要堅持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實行穿透式管理,建立有效的風險防控體系,針對供應鏈金融中存在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風險,要因企施策、精準施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