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4日電 (薛宇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共帶來四份提案。他在《關于發展職業教育鞏固脫貧成果的提案》中稱,目前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仍然偏低,存在孩子要成才就要上大學讀本科的觀念。因此,建議國家通過立法,讓年輕人滿二十周歲才能出來工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他們提供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四方面鼓勵職業教育發展
資料圖: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受訪者供圖
楊國強認為,伴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面臨嚴重短缺。根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到2025年將接近3000萬人。
“然而,目前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仍然偏低,存在孩子要成才就要上大學讀本科的觀念,特別是一些欠發達地區還存在寧愿讓孩子打工也不愿讀職校的現象。另外,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適配性尚存在一定偏差。”他稱。
楊國強為此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建議國家通過立法,讓年輕人滿二十周歲才能出來工作。他說:“如果年輕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到了20周歲再出來工作,那我們國家的國民素質將是世界一流的。這就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廣大年輕人提供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在脫貧鞏固期,國家為相對貧困的學生就讀職業學校提供無息助學貸款,讓他們能無壓力地學習成才,找到穩定工作,等到有能力的時候再償還,也能鞏固脫貧成果。”
二是,營造全社會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視職業教育的濃厚氛圍。國家持續加強宣傳引導,通過生動的案例講好職教扶貧故事,逐步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讓大家認識到職業教育也是很好的出路。
三是,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相銜接,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對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予以資金、資源等方面的適度傾斜,根據欠發達地區的產業幫扶成果,針對性設置職業教育專業,整合周邊優勢力量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職業院校,成為欠發達地區人力資源開發基地。
四是,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支持及鼓勵行業領先企業創辦職業學校,并加快落實關于企業辦學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辦學的各項優惠政策。
建議支持農業企業參與全球投資開發
農業與機器人,是碧桂園當前布局的重點產業,楊國強另外三份提案也都聚焦在這兩個行業。
他在《關于積極布局海外大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的提案》中建議,支持農業重點企業大力參與全球農業投資開發,建立海外農業基地。完善農業企業“走出去”總體規劃和協調服務機制,引導和支持企業在風險較小的國家和地區尋找優質農場、牧場,租賃或購買閑置土地,增加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及化肥農藥等生產要素投資,大規模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中國開辟新的糧食進口來源地。
同時,試點打造大規模的無人化農場,提高農業生產力。加快推進種業研發應用,打造中國“農業芯片”。
在《關于提升農產品(000061,股吧)全產業鏈水平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提案》中,楊國強建議加強政府引導,推廣“公司+農戶”模式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打通農產品進城產業鏈,搭建城鄉現代商業橋梁;建設農產品溯源系統,建立食品安全誠信體系。
在《關于加快研發應用智能建造產品技術推動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提案》中,他建議,大力支持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研發應用。鼓勵行業重點企業加大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研發力度,支持相關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的重點攻關。在現有龍頭企業研發成果基礎上,大力推動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投入工程項目建設,加快試點推廣,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楊國強還建議,加快推進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并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及評價體系。(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