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4日電 (王全寶)近年來,重要民生商品假冒偽劣得到有力遏制,但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仍面臨多重考驗。全國政協常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原副局長馬正其近日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專訪時指出,傳統消費領域尚有明顯短板,食品安全、假冒偽劣等不少消費者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仍時有發生。共享經濟、直播短視頻、在線旅游、外賣訂餐、新零售、社交電商、共籌拼團等新業態,消費投訴集中消費風險高發。各項消費維權的制度滯后于社會發展,消費者“維權難、維權慢、維權貴”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在馬正其看來,保護消費者權益,是一項永無止境的系統性工程。“必須從加強制度建設、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著力重點問題治理、強化消費維權協同共治等方面,全方位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保護消費者權益。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強調,“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數據顯示,近五年來,市場消費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主要消費品領域與國際標準一致性達到95%以上,消費者滿意指數從71.8分提高到79.3分,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從72分提高到80分,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市場秩序持續好轉,消費環境持續優化。
為進一步保護消費者權益,馬正其認為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是突出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法律規章。國家層面要加快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出臺。各地要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抓緊制修訂配套的地方性法規,結合本地實際增強可操作性,保障各項制度的細化落地。要抓好各項法規制度的學習宣傳貫徹,推動各項消保法規制度落實生效。
二是突出生產環節提升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是監管出來的,更是企業生產出來的。要深入實施質量強國戰略,開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加快建立產品質量分級、優質服務承諾等制度。圍繞群眾關心的重點領域、重點產品、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整體水平,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
三是突出重點問題治理加大監管執法力度。要以人民群眾吃、穿、用等領域為重點,突出制售源頭和重點流通環節,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力度。重點關注個人信息安全和預付式消費風險,加強教育、醫療、藥品等民生領域價格監管,嚴肅查處虛假違法廣告及違法營銷行為。
四是突出多手段協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標準等業務條線協調,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加大對侵犯商標、專利、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對重大案件實行掛牌督辦。支持企業自我保護、實現快速維權。
五是突出協同共治做好消費維權工作。要推進落實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探索實施多方線上調解。加強網上銷售消費品召回,積極推進放心消費創建工作,優化完善12315工作體系,加強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大力支持消協組織發揮作用,積極開展投訴調解、消費教育引導、公益訴訟等工作。(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