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紫宸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來自玉柴集團的全國人大代表——玉柴股份新品試制裝配工段工段長、內燃機裝試工種技能大師許燕妮遞交了關于如何促進內燃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該建議提出,國家在加強新能源產業推廣與扶持的同時,仍須關注和重視高效內燃機的創新發展。“建議國務院牽頭組織編制內燃機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建立‘降低內燃機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標桿產品的領跑機制或公告目錄制度’,整合國內研發資源和力量,開展科技重大專項攻關項目及關鍵零部件進口替代示范項目,推動內燃機節能減排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同時建議開展內燃機產業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專項工作,加快我國國防裝備‘動力心臟’國產化進程。”
我國內燃機產銷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年產值超20萬億元,內燃機產業技術密集、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是當今世界裝備制造業投資和發展的重點方向,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產業和重大需求。
同時,內燃機產業的技術進步對于節能減排的意義十分重大。數據顯示,內燃機每年消耗的石油已占全國總量的65%以上,排出的二氧化碳占全國總量的9.8%左右。
我國從2000年開始實施重型柴油車國1排放標準,到2021年7月1日實施國六排放標準,僅用21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重型柴油車6次排放升級,成為世界上重型柴油車排放升級速度最快的國家。
為滿足排放標準快速升級要求,國內商用車企業以及發動機企業在內的零部件企業投入了巨大的資源進行技術開發和產品開發。盡管國內汽車及零部件工業基礎遠落后于歐美日企業,但排放升級的速度卻快于歐美國家,與排放相關的如控制器、傳感器、催化劑等核心零部件企業很難在3-4年的排放升級間隔期間實現技術和產品升級。
許燕妮建議,國家在制定實施重型柴油車國七排放標準的實施時間時,應給予行業足夠的準備時間,讓國內商用車企業和發動機企業等零部件企業有充足時間攻關“卡脖子”技術,更好地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為中國經濟建設提供新引擎新動能。如果參考歐盟從歐六升級歐七的12年間隔,國內實施國七標準的時間建議不早于2033年。
得益于本土制造商的不斷進步,目前在柴油發動機市場,國產品牌的整體市場占有率正不斷提升,玉柴則是其中的頭部企業之一,不過,在某些產品領域目前依然被進口發動機占據。
對于國內裝備制造領域的核心零部件內燃機對進口產品的替代“日程”,玉柴集團董事長李漢陽向經濟觀察網表示,“當前,非道路國四排放標準已發布,并將在2022年底實施。我們預計在非道路國四排放標準實施期間,國產動力會成為主流,甚至絕大部分替代進口動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