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眼觀兩會】年輕人選擇送快遞都不當工人?吳端華代表建議提升工人待遇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7日電 (付玉梅)“就像經常有人說,‘不好好學習你以后只能當工人’,這句話就體現了對產業工人的歧視,導致很多80后、90后都認為當工人沒出路,不愿意投身到產業工人隊伍中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汽車株洲公司高級技師吳端華感慨說。
全國兩會期間,吳端華在《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建議》中提到,社會上對產業工人仍存在諸多誤解,認為產業工人的文化程度都較低,導致產業工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在中國制造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過程中,產業工人的隊伍建設尤為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汽車株洲公司高級技師吳端華 受訪者供圖
提升年輕人選擇當工人的意愿
今年是吳端華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第四年。2010年,吳端華入職北汽株洲分公司,從車間維修工干起,憑著苦干和創新精神,通過汽車維修行業國家高級技師資格考評,并牽頭成立職工創新工作室和總裝技術協會小組,帶領職工實現了上百項工裝技術攻關,還定期開展技能培訓班。
吳端華認為,目前社會對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認識不到位、看低產業工人技能人才的社會價值,導致產業工人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偏低,故部分年輕人不愿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不愿當技術工人、不愿走技能成才的道路,情愿送快遞,也不愿當工人,技能人才老化、流失和后續乏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吳端華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程度越來越高,產業工人也需要與時俱進。但現實情況是,產業工人隊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一般性人才居多,高、精、尖、復合型人才非常短缺。
對此,吳端華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創建十個職教產業集群示范區、統籌創建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此外,設立企業職工培訓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員工培訓支持力度,推動優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健全職業技能多元化評價方式,鼓勵企業建立健全產業工人職業晉升“多通道”機制,促進管理通道、職業技能通道、專業技術通道之間的銜接。
“我們要提升年輕人選擇工人為職業的意愿。同時建立健全工資增長法制機制,不斷提升產業工人各項待遇,保障產業工人合法權益,讓一線產業工人安心扎根崗位。”吳端華稱。
充電設施建設滯后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第二次提及充電樁。
作為汽車領域的一線技工,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核心零部件一直是吳端華近年關注重點。去年兩會期間,吳端華就曾提出,要設立專門的協調機構來推進各級政府和部門加快充電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和力量參與進來,并在政策、審批、稅收等層面給予支持,從而多元化解決充電難問題。
吳端華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個人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消費欲望降低,因此充電設施的普及、讓老百姓(603883,股吧)能使用方便是能提升消費的重要因素。
“在大、中城市,充電樁的建設密度這幾年在快速提升,但早年受補貼影響,充電樁的規劃布局存在一定不合理現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公路、縣級地區及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待加強。”吳端華表示。
吳端華認為,目前市面上長續航里程的車輛定價相對較高,不符合鄉鎮地區的消費水平,而低價電動汽車的續航本身就有限制,因此充電方便是基本要求。“而就我的調研情況來看,目前二線及以下中小型城市充電樁布局普遍偏少,縣級及鄉鎮的則更少。實際上,充電設施建設進度滯后,非常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吳端華強調,要重視新能源汽車在鄉鎮地區的消費潛力。“近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在全國多地展開,但在推廣過程中,為當地消費者解決充電問題仍是重中之重,否則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車日后的口碑建設”。(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