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習近平在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此前,李克強總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期間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教育面臨的時代主題和目標任務。
過去的近十年間,我國的總體教育水平獲得了很大提升。在2011年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5年,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為10.7年。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將這一數字提高到11.3年。這標志著我國在教育水平方面正在積極向發達國家看齊。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路徑是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這其中“均衡”是重要方面。當前,一方面要把教育這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蛋糕”做大,同時也要更著力于解決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起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域配置的不均衡;二是同一地區不同領域配置的不均衡,包括資本的無序擴張造成資源配置錯位。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強調要采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高考移民”。而引發“高考移民”問題的重要原因,就是各地的基礎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只有教育制度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公正,把國家教育差異朝著資源平衡方向推動,才能徹底解決“高考移民”問題。
導致區域差異的根本,還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受教育者的自然稟賦并沒有多大差異,有差異的在于是否享有充分的教育資源,使其稟賦得到充分發揮。在促進教育資源的區域性均衡配置上,一方面需要財政上持續不斷的投入,另外也需要社會資源的廣泛投入。
但在社會資源的廣泛投入過程中,也要警惕由其產生的一些亂象。其中包括校外培訓,這也關系到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近日,相關研究機構公布數據稱,2020年有關教育培訓消費輿情信息中,負面輿情信息占比達到了70.49%。
校外培訓當前“大熱”的背后,都有資本無序擴張的身影。教育資源總體是有限的,優秀的教育資源更是有限的,當這些資源進入了資本運作領域,其實就意味著教育資源配置一定程度上的不均衡。
下一步,要盡快完善有關教育培訓方面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明確教育培訓機構的準入門檻,對開展廣告宣傳、師資認證、教學質量以及糾紛解決等方面做出具體要求,確保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和規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總之,教育發展是一盤大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立足全局、著眼長遠,既有戰略上的全局部署,又明確了戰術。做大蛋糕是戰略,把現在的教育資源均衡分配則是戰術,戰略和戰術是一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過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