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陸離
監制丨闌夕
這是內容創作最好的時代,線上內容成為海量網民群體獲取信息、精神消費乃至自我滿足的重要陣地。圖文、音頻、短視頻、中長視頻、直播等載體形式百花齊放,內容創作門檻不斷降低,只要有志于此,都能成為一個創作者。
但同時整個內容行業日漸呈現紅海競爭態勢,內容同質化問題愈演愈烈,很多創作者得不到正向回饋和良好發展。即便有些新晉創作者借助單篇爆款實現出圈,在極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粉絲,卻后繼乏力,遭遇火得快,過氣得也快的尷尬局面。
究其原因,在于爆款內容可遇不可求,一夜爆火只是流量恰巧從你這里刮過,如果本身沒有留住甚至生產流量的能力,即便坐擁百萬級粉絲,創作者依然會缺乏安全感。
現階段,創作者的安全感從何而來?內容創作已經從單純關注粉絲數量,升級到了比拼粉絲粘性的時代。
如果說粉絲數量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字,那么強粘性粉絲則不僅能給創作者帶來正向的情感反饋,還能為內容創作提供反哺、助力商業化變現等。粉絲粘性是否強,才是創作者能否獲得長遠發展的關鍵。
如何在漲粉的同時,增強粉絲的粘性?日前,騰訊看點上線創作中心以及騰訊QQ·看點“創作者互動開放計劃”,推出一系列新功能,為上述問題做出了一個解答。
1
尋找最適合的平臺,
才能匹配到高粘性“真愛粉”
從關注抽象的流量數字,轉向尋求粉絲的高粘性,本質是需要創作者與受眾群體更深層次的連接和共鳴。創作者生產的內容能夠得到用戶認可,才是用戶積極評論、轉發的根本動力。所謂粉絲的粘性,就是在創作者與用戶一次次的共鳴中不斷強化的。
創作者想要與用戶達成共鳴,首先要找到與自己擅長領域內容相匹配契合的平臺及用戶,同時也要能夠持續洞察受眾群體的喜好與需求。
合適的平臺意味著更多志同道合的受眾用戶,也只有貼近粉絲群體,不斷了解他們的喜好需求變化,才能真正持續產出優質內容,與粉絲共同成長。
眼下各平臺的差異化日趨明顯,相信很多創作者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同一個作品全平臺同時分發,在一個平臺成為爆款,在另一個平臺卻表現平淡,這就是平臺差異化的體現。
在這方面,騰訊看點創作者“南翔不愛吃飯”(以下簡稱南翔)就深有感觸。南翔表示:“同一篇‘用真草莓做假草莓’的內容,在成熟用戶偏多的平臺上,我就被吐槽‘閑得沒事干’,但在騰訊看點這個年輕人多的平臺上,用戶反應非常好,說我很有創意,僅這一條內容就讓我獲贊25萬。”
正是這篇看似“不正經”的用“真草莓做了一個草莓味的草莓”成為了南翔在騰訊看點爆發成長的開始,在短短半年時間里達成了騰訊看點粉絲從0到100萬的跨越,截至發稿前,其粉絲量已經達到137W,獲贊830.5W。
南翔的經歷詮釋了“為什么說創作者要找到合適的平臺”。在這背后,一方面,要考量平臺特征和用戶特點,騰訊看點平臺坐擁超2.4億日活用戶,日均內容消費量已達96億,其中30歲以下用戶占比超70%,整體呈現出年輕化、互動強、粘性高的特點。
另一方面,是平臺對于創作者與粉絲用戶達成多層次連接,幫助創作者更好的貼近、了解粉絲用戶。
近日上線的騰訊看點創作中心,創作者只需登入移動端的QQ瀏覽器·看點或是騰訊QQ·看點,即可在“創作中心”頁面查看內容數據分析,此外還有粉絲畫像分析、粉絲一鍵加群、創作學院功能,提供一站式的創作者服務,助力創作者生產出更受用戶喜愛的內容。
這其中,“內容數據分析”包括整體數據和單篇數據,包含曝光數、閱讀(播放)數、點擊率、閱讀(播放)完成率、評論數、biu數等幾十個數據維度,幫助創作者清晰了解內容表現,持續向最適合的方向調整優化。
“粉絲分析”功能支持創作者查看粉絲總數、性別、年齡、地域分布等靜態布局,也可以查看粉絲的變化數、趨勢圖等動態數據結果。
“創作學院”功能包括了平臺必修、內容創作、賬號運營和商業變現4大類型課程,給創作者帶來政策、創作、運營、變現等全方位指引,助力創作者生產更優質內容。
此次創作中心還上線了騰訊看點獨有的“圈粉利器”——“一鍵加群”功能。在騰訊看點完成個人認證的創作者,在“一鍵加群”入口輸入需要綁定的QQ群鏈接,綁定完成后即可在個人資料卡查看對應的加群入口,粉絲點擊個人資料卡就可加入創作者的QQ粉絲群。
“一鍵加群”功能依靠騰訊社交生態優勢,打通了內容與社交兩個生態,賦能創作者與粉絲群體,建立起多層次的連接關系,助力創作者形成私域流量,降低創作者與粉絲、粉絲與粉絲之間的聯動門檻,極大地提升了粉絲粘性,形成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小圈子。
從表面上看,這些功能是在幫助創作者進行粉絲運營、優化創作,但本質上是幫助創作者更好地了解平臺用戶,進而賦能內容創作,為創作者與粉絲群體達成共鳴奠定基礎。
2
轉化平臺優勢為創作者優勢,
深耕經營粉絲是關鍵
在確定適合自己的平臺,找到與自己創作內容領域相契合的粉絲用戶群體之后,想要與粉絲群體達成共鳴,還需要持續經營粉絲,實現共同成長。
正如前文所述,僅僅是創作者輸出內容,粉絲接收內容這樣的單向連接,不足以幫助創作者與粉絲相互了解,更談不上讓雙方達成共鳴。這也是一些創作者在一夜爆火之后,無法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無法留住粉絲用戶,更難以創造高質量流量的重要原因。
針對于此,近日騰訊QQ·看點“創作者互動開放計劃”新增了投幣、用戶賬號等級體系、好友頻道推薦等系列功能,旨在強化創作者的粉絲經營能力。
投幣功能是看點特色互動玩法,用戶每在看點消費10分鐘內容,即可獲得一個幣。當用戶想要表達對作品的支持時,可選擇1幣、3幣兩種投喂方式,作為對創作者內容的肯定。
對創作者而言,當賬號收到用戶投幣后,一來可根據幣的數量獲得相應流量助推,二來可根據幣數登上看點的“硬幣榜”,獲得再次曝光。作者不僅能夠在心理上感受到粉絲群體的認可和支持,也能夠獲得流量上的長尾效應支持。
劇情類創作者“是不是pro”團隊在騰訊看點創造了10天漲粉百萬的記錄,團隊負責人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投幣打賞功能對于賬號漲粉和運營數據的提升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看點這次還上線了“用戶賬號體系”,用戶在瀏覽視頻文章及互動過程中,都能獲得賬號升級所需的經驗值,用戶的等級標識會在評論區等場景展示。此項功能通過用戶的榮譽展示,鼓勵用戶多與創作者進行正向互動,助力形成良好的社區互動氛圍。
“好友頻道”功能則是用戶點贊過的內容將出現在“好友”頻道,作品能夠通過社交推薦的方式進行又一層曝光擴散。
對于創作者端,平臺開放了多項作者對自身作品評論區的管理能力,便于作者精確運營自身的評論區。包括評論的置頂、刪除和沉底功能,以及支持原文內容下評論區插入鏈接等功能,作為與粉絲互動、推廣自身內容的又一重要渠道。
而在這些功能的綜合賦能下,創作者也可以更好地經營粉絲,與粉絲群體共同成長。同樣以“是不是pro”為例,團隊將大部分運營精力放在騰訊看點平臺,每天至少花2-3小時與看點的粉絲互動。“騰訊看點平臺的粉絲黏性特別高,播放、點贊,包括評論,看點上面是最多的。”
隨著創作者與“真愛粉”的共鳴關系搭建完善,高黏性、高質量、高活躍度粉絲群體為創作者的未來發展、轉型試錯乃至帶貨變現都提供了更多可能。這也為整個內容行業的平臺建設與創作者賦能都指明了一個可借鑒的方向。
而在這條路上,騰訊看點的腳步并沒有停下,包括收益提現能力建設、抽獎功能、內容帶貨能力、內容審核原因外顯及申訴等更多功能即將上線,將為創作者和用戶群體創造更多平臺價值。
3
寫在最后
安迪·沃霍爾為后世留下的預言“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在如今這個時代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如何延續15分鐘后的個人影響力和收益才是個中關鍵。
可以說,通過不斷優化服務創作者的眾多功能,幫助更多創作者不只成為“15分鐘的名人”,騰訊看點正在加速實現“讓與用戶共鳴的創作者受益”的愿景落地。
“南翔不愛吃飯”和“是不是pro”只是如今在騰訊看點平臺如魚得水、發光發熱的優秀創作者們的一個個縮影。
而看點平臺憑借其高流量、高粘性、年輕化的用戶特質,已經為日益呈現紅海競爭格局的內容創作領域開辟了一片藍海空間。
隨著今年年初騰訊看點再度推出“百萬粉絲扶持計劃”,將以10億級別的流量、千萬現金補貼、專屬IP打造等舉措扶持一批優秀的創作者成為百萬粉絲大V,這或許也將揭開新一輪行業熱戰的序幕,屬于內容創作領域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闌夕。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