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常蕾)3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進新冠疫苗接種有關情況。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在會上表示,截至3月14日,全國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498萬人次。“目前,我們正在按照重點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進的原則組織實施接種,穩步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蓋率。”對于當下的接種情況,李斌介紹稱。
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順利推進,但個人如何預約接種新冠疫苗呢?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局長常繼樂表示,當前各地的接種工作以目標人群為主,這類人群大部分都涉及重點行業和重點場所,主要是依托所在單位組織集中接種,在目標人群集中的地方各地也增設了一些臨時接種點。如果個別目標人群因為個人原因沒能參與集中接種,還可以就近到所在地的接種單位進行補種,但要提前與接種單位聯系或個人根據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疾控機構或接種單位要求提前預約。
不過,與此同時,常繼樂也指出,目前接種能力依然有限。常繼樂表示,此次接種工作目標人群數量大,開展工作的接種點多,新增和臨時設立了許多接種點,現有的接種點也擴展了服務能力,我們正在不斷優化接種服務,接種點的相關資料也將及時向社會公開。
對于接種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之間是否矛盾,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新冠疫苗通常情況下和其他疫苗接種要間隔至少兩周以上,但是有些特殊的情況,比如公眾遇到了動物咬傷或者出現外傷,這時候要接種狂犬病疫苗或者破傷風類毒素,在這種情況下不建議按照兩周間隔接種,可以不考慮間隔,可以優先接種狂犬病疫苗或者破傷風疫苗。
隨著接種工作的逐步推進,出現了有些群眾對疫苗安全性有顧慮的現象。李斌對此回應稱,接種意愿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當前看,有兩個主要因素:第一是疫情防控因素,我們國家目前采取了有力得當的疫情防控措施,所以我國的疫情總體平穩,部分群眾就認為感染風險比較低,暫時不需要接種疫苗來增加保護力;第二是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屬于新上市疫苗,部分群眾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關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大家考慮對疫苗有更多了解之后再接種。
然而國內疫情防控雖然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并不意味著疫情結束。“雖然我國疫情形勢總體平穩,但仍然存在疫情輸入和局部流行風險。”李斌表示,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如果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就都有患病可能,部分人群患病后可能比較嚴重。所以,預防新冠肺炎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種疫苗。
對此,李斌也呼吁,隨著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的全面開展,接種的人群也在不斷地增加,相信疫苗使用的效果會得到更加突出的顯現,希望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預防接種工作。疫苗專家陶黎納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研發的4款疫苗,3款為滅活疫苗,1款為腺病毒載體疫苗,都是安全性較高的疫苗。其中,滅活疫苗的這種技術已經使用了較長時間,已經非常成熟了。
此外,在流向追蹤方面,國家建立了全國疫苗電子追溯協同平臺,各地向平臺報告規定信息,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在疫苗流通和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嚴把疫苗出入關,定時監測、記錄新冠病毒疫苗在儲存、運輸過程中的溫度,確保儲運安全。
普通人群之外,高危人群的接種怎么辦?李斌表示,對于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患者等人群,由于目前臨床試驗關于這類人群保護效力的數據還不充足,因此這類人群接種工作需要根據疫苗研發進度來安排。“臨床試驗獲得足夠的安全性、有效性數據后,我們將及時開展相關人群的大規模接種。”李斌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