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市場出現大幅震蕩,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然飆升,被視為引發本輪全球市場動蕩的主要原因。國內方面,A 股市場出現大幅回調,部分板塊的抱團龍頭股跌幅較大,一方面是受到美股調整影響,另一方面則反映了市場對國內貨幣政策轉向的擔憂。在此背景下,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召開專題研討會,就當前形勢下的市場展望和投資策略等相關問題進行研討與分析。中投公司原總經理李克平出席會議并發言。
核心觀點
?去年不論全球還是中國,權益類和大宗商品都漲得非常好,這既得益于貨幣和財政政策帶來的流動性寬松,也得益于從供給方或從行業、經濟實體角度的結構性增長對整個市場的推動。
?今年從整個所謂資產配置的角度,我們可能會更趨向于一個相對中性的立場。因此在這樣一個基本狀態下, 需要更多關注結構性方面怎么去傾斜,向哪個方面傾斜。
?當前投資面臨的挑戰:一是市場總體和市場結構的差異,以及市場的證券成分本身的差異所帶來的挑戰;二是現在面對的很多經濟發展趨勢和指標;三是長期和短期的問題。
?中期考慮中不可忽視,并且在短期就應該有所布局的四個長期趨勢:一是數字化的趨勢;二是老齡化以及對應的健康醫療;三是指近中期會發生的、由疫情帶來的全球供應鏈的修復和調整;四是整個經濟和生活的低碳化。
以下是發言實錄。
2020年行情雖好,但也要反思認識偏差
我們恰好在一年前做過這樣一次評估,實際上所有機構每年初都會做類似的審視和評估,思考整個投資狀態以及如何應對未來。去年大家面臨的一個主題是疫情突發后的恐慌,所以主基調以悲觀為主。不論是大家討論,還是在實際運作中,至少在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應對危機模式。出乎意外,去年,大家在一個恐慌的開頭,以考慮應對危機作為一個主要的投資策略方向,但到了年底獲得了比較好的收益。
去年不論全球還是中國,權益類和大宗商品都漲得非常好,令人稍顯意外,當然這既得益于貨幣和財政政策帶來的流動性寬松,也得益于從供給方或從行業、經濟實體角度的結構性增長對整個市場的推動。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在過去一年中做得比較好的機構回憶說,我們當初如何做了正確的決定。去年年初和年尾的反差我認為比較大,作為投資者,特別需要去反思,去年從年初、年中乃至年底,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投資策略和想法是怎樣變化的。不是去問責,而是如果認真梳理這個過程,可以找到自己的認識偏差。
市場怕漲怕跌心理交織,要關注結構性機會
現在再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與一年前有一個很大不同——今年沒有恐慌情緒。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抗擊疫情一枝獨秀,也是由于全球疫情緩解的前景和經濟復蘇走上軌道的現狀。過去一兩周,從美國開始的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對整個金融市場的沖擊,可以看出我們今年的情形。
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有怕跌的心理,因為擔心估值過高帶來市場下跌調整的可能性。國債收益率上升帶來的這種沖擊,實際上也印證了很多人的擔心。由某些事件觸發,相對較大的調整隨時可能發生。
還有一種心理是怕漲。寬松政策的繼續,再加上疫苗對疫情的解決,以及經濟復蘇,人們害怕種種因素帶來新的大機會,擔心錯過。投資者在考慮整個投資組合的時候,不管具體觀點是什么,將會比去年有一個更分化、更多樣化的環境和情景,因此今年的分析比去年將會更難。怕跌的心理和怕漲的心理交織,無論研究得多細都難以確定。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去看機會,如何把握自己的投資組合?如何控制風險?這比去年面臨的問題更細致一些。
做一個簡單籠統的概括,我認為大家的看法比較趨向于中性。因為市場下調的可能性至少在結構上仍然存在,市場上漲的推動力也存在,這些都不是一個邏輯判斷,更多地是一個事實判斷,整個機會更多存在于結構性機會中。
我們可以簡單地做一個大略的估計,今年從整個所謂資產配置的角度,我們可能會更趨向于一個相對中性的立場。因此在這樣一個基本狀態下, 需要更多關注結構性方面怎么去傾斜,向哪個方面傾斜。
當前投資面臨的挑戰
我們從資產配置角度去考慮各類資產的時候,將會面對很多挑戰。首先,面對的是結構性市場,差異非常大。以中國的股票市場為例,選取不同的指數,比如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或是包括中證500,三個指數帶給我們對市場的認知,雖然大方向趨同,但實際給出的判斷仍有較大差異。行業分化、頭部和具體公司分化都帶來一個基本問題,即當我們考慮所謂高配、低配或中性配置大類資產,比如股票的時候,我們自己面對的標的是誰?不僅是指數的選擇,更多的是從自己機構資金性質角度,所謂投資基準、投資指引更傾向于哪一種?需要我們更細致地掌握明確的資產類別,與此掛鉤的指數,以及該指數所代表的投資范圍中的結構性特征。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市場總體和市場結構的差異,以及市場的證券成分本身的差異所帶來的一個挑戰。
第二個挑戰是關于我們現在面對的很多經濟發展趨勢,比如趙總提到三個趨勢中,第一個趨勢是經濟復蘇,第二個趨勢是通脹預期抬頭,這兩個趨勢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但大體方向還是有相當的共識。一個可能會更看多一些,一個可能看空一些,但這兩個因素之間又是相互關聯和互動的過程,一方的好會帶來另一方相應的反饋,因為政策制定者也是根據這樣的市場主要變量的變化相機決策。我們關注的一些主要趨勢和指標是互動變化的,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我們所需要關注的那些趨勢絕非靜態,而是更需要關注這些趨勢在運行過程中,動態的互動是給空帶來更多,還是給多帶來的更多。從短期來看,這些是關注的重點和細節。它也是一個挑戰,而非確定了一個趨勢就一定如此。
第三個挑戰,是一個長期和短期的問題。今天大家的發言中都涉及對短期和長期的看法,換句話說,我們分析所有的影響、趨勢的時候,都有著明顯的時間烙印。在投資中,時間這個烙印非常重要,因為若去掉了時間,討論很多問題將沒有意義。我們特別需要強調這一點。我認為短期和長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架構,在整個投資組合決定未來投資策略的時候,必須非常清晰地考慮到我們選中的那些主要變量是影響著短期還是中期或長期,而我們需要確定的策略和優先考慮的策略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
在整個中國市場中,需要強調市場總體和結構性的差異。在這樣一個總體和結構性差異中,我們需要把握機會,但這些機會也存在著長期和短期趨勢的問題。
未來投資主題與發展趨勢
從全球來看,已經存在和不斷加強的一些趨勢非常值得關注。首先,有四個長期趨勢,在我們考慮整個投資框架或是一個相對中期的考慮中不可忽視,并且在短期就應該有所布局。
趨勢一是數字化的趨勢,不僅僅是對整個互聯網、信息行業,還擴大到整個制造業和所有社會生活,這是最大的影響之一。這個趨勢已被充分醞釀和發酵,甚至在某些領域相當程度上被高估。
趨勢二是老齡化以及對應的健康醫療,這一點在過去十幾年也一直長期醞釀和發酵,而且有大量投資和資本涌入,疫情以后大大地加速了該領域的發展。這兩個趨勢,在最近這次的市場調整中也受到較大的影響。
我認為需要強調的是后面兩個趨勢, 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在相當程度上也都在發生。
第三個趨勢是指近中期會發生的、由疫情帶來的全球供應鏈的修復和調整。美國換了總統之后,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和關注稍稍降了溫,但這個問題并沒有消失。各國從疫情出發,也出于對其他因素的考量,會對整個供應鏈進行新的調整。這個調整至少會對近中期整個產業結構、供應鏈、進口出口帶來一輪影響。
第四個趨勢是整個經濟和生活的低碳化,或者說,綠色經濟。從全球來講,低碳化的經濟、低碳化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重大的主題,而且這個主題已不僅是一個口號,一些多國的協議,不僅僅停留在對今后的擔憂,而是已經變成了具體的產業調整,成為各種技術創新、技術發展的重要方面。這點遠遠被低估了。北歐和德國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觀察近期市場的調整,在低碳經濟這方面做得好的國家受影響較少。反過來說,他們吸引的新資金流更大。
以上討論的這幾個趨勢值得研究和關注,有利于我們把握未來市場的機會和產業結構調整。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論壇立場。轉載或引用,必須是以新聞性或資料性公共免費信息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對內容原意進行曲解、修改,同時必須保留本平臺注明的來源信息。
盛松成參事:各種情況顯示,目前我國貨幣政策不宜收緊
【熱點關注】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談近期貨幣政策取向與如何發展碳金融市場
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趙陵:市場利率上升,如何尋找攻守兼備的投資品種?
兩會 | 2021年經濟工作重點定了!專家們這么說
黃益平:回歸“常態經濟增長”——2021年的政策目標與選擇
肖鋼:市場由通縮預期轉向通脹預期,如何應對?
聶慶平:中國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市場
渣打銀行丁爽:將購買國債作為央行擴表的一項政策工具
廣發證券沈明高:警惕我國經濟復蘇中的三個不確定性
政府工作報告重磅出爐,CWM50專家曾預判這幾點值得重視
摩根士丹利邢自強:預防美國高壓經濟學的溢出效應
全國政協委員楊成長:關注資本市場快速機構化現象
白重恩教授受邀擔任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三屆學術委員會成立
【收藏版】開局之年經濟形勢怎么走?這些頂級專家給出判斷
楊偉民牽頭權威報告:如何把握”十四五規劃”的大邏輯?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馬駿:應該永久性取消GDP增長目標
重磅首發!楊偉民詳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并判斷2021年形勢
長按圖片關注CWM50公眾號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于 2012 年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于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www.cwm50.cn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