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麒認為,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是完全可能的。
“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但可實現的目標。這就要求中國到2050年前實現75%-85%的溫室氣體減排,并在氣候行動上投入14萬億-15萬億美元,約占2020-2050年累計GDP的2%!辈ㄊ款D咨詢公司(BCG)首席執行官李瑞麒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書面專訪中說道。
在3月20日至22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上,如何推動全球經濟綠色復蘇、加快中國經濟低碳轉型成為焦點話題。李瑞麒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專場研討會上,就企業如何提高碳減排能力、助力緩解氣候變化進行了分享。
“中國碳排放來源主要以能源與工業為主,自2013年以來已進入平臺期。但是,我們仍需要繼續在風能和太陽能(000591,股吧)等可再生能源上進行投資,同時拓展核能發電以及碳捕獲與儲存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根據我們的分析,通過采取這些綜合措施,到2050年,中國的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的占比將會下降至20%!崩钊瘅枵f。
李瑞麒在采訪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是完全可能的,減排不僅能夠有助于讓經濟避免直接自然災害,而且通過綠色經濟提升中長期的GDP和就業率,還能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案鶕覀兊臏y算,在向1.5℃溫控目標行進的過程中,到2050年中國對化石能耗需求將降低約80%,這表明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
李瑞麒指出,對致力于采取氣候行動的企業來說,實現凈零脫碳的機遇,除了改變能源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以外,將來自于供應鏈脫碳——企業應該在供應商、采購、產品服務、運營和管理客戶這五方面打造可持續的供應鏈。他強調,“總體而言,端到端的脫碳對終端消費者價格的影響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我們最近與世界經濟論壇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分析了八條全球主要的供應鏈,發現終端消費者面臨的價格漲幅區間在1%到4%,主要原因在于高排放的原材料通常只占據最終消費者支付價格的一小部分。”他舉例說道,雖然鋼鐵生產商生產零碳鋼的成本要高得多,但鋼鐵等原材料在終端消費者價格中所占的比例卻比較低,從中期來看,零碳汽車的價格對買家來說只提價了2%左右。
各國應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制定碳交易價
21世紀:一些研究顯示,在不采取激烈行動的情況下,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面臨巨大挑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2021年描述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隨著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的臨近,你是否預期各國政府將針對氣候變化采取更多行動?
李瑞麒:作出凈零承諾的地區創造了全球50%以上的GDP,我們希望隨著11月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臨近,作出凈零承諾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將進一步增加。但是,盡管作出了這些積極的承諾,我們仍然看到全球碳排放量在增長。我們需要在2030年之前將碳排放量減少一半,并在205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才能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之內。我們與世界經濟論壇于2020年6月聯合發布了題為《凈零挑戰:迅速采取果斷的氣候行動》的報告,評估了氣候行動的現狀,并概述了所有參與者為減輕氣候變化所做出的努力。為了減少碳排放,各國政府應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制定并采用具有積極意義的碳排交易價格,同時在行業層面出臺雄心勃勃的政策。
汽車供應鏈脫碳,消費者購車成本僅增2%
21世紀:多年來,減少供應鏈排放已成為各公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中之重。企業領導者在供應鏈脫碳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新冠疫情是否對于他們的脫碳努力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你能為他們提供什么建議?
李瑞麒:我們認為,供應鏈排放可以改變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游戲規則。今年1月,BCG與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布了一篇題為《凈零挑戰:供應鏈機遇》的研究報告,深入分析了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50%以上的八大全球供應鏈。我們發現,從中期來看,這些供應鏈端到端的脫碳會給終端消費者增加1%到4%的成本。例如,雖然鋼鐵生產商生產零碳鋼的成本要高得多,但鋼鐵等原材料在終端消費者價格中所占的比例卻較低,而從中期來看,零碳汽車的價格對買家來說只提價了2%左右。
企業領導者有很大的機會在供應鏈脫碳中發揮領導作用。許多供應鏈的全球屬性意味著它們常常跨越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時會經過一些政府尚未優先考慮氣候行動的國家。對于面向消費者的企業而言,存在著發揮影響力的巨大機會,原因在于這些企業的供應鏈碳排放遠遠超過了其在制造業中的直接排放量。這些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購買力推動快速脫碳,并通過與上游原材料生產商共同投資來為轉型提供資金支持,因為上游原材料生產商很難憑一己之力為轉型提供資金。
中國須在氣候行動上投入14萬億-15萬億美元
21世紀:中國國家領導人宣布,中國將在2030年之前碳達峰,并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此,你有何評價?中國要實現這些目標難度有多大?很多人擔心,激進的氣候變化計劃將對經濟產生影響。如何能夠在減排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
李瑞麒: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但可實現的目標。這就要求中國到2050年前實現75%-85%的溫室氣體減排,并在氣候行動上投入14萬億-15萬億美元,約占2020-2050年累計GDP的2%。為履行凈零承諾,中國須在1.5°C的路徑下采取果斷行動,加快在能源、工業、交通、建筑和農業等領域的減排步伐。
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是完全可能的。首先,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致力于更高的碳減排目標將有助于中國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進而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其次,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將能夠直接提升中國中長期GDP和就業率。根據我們的測算,在1.5°C的路徑下,綠色技術投資至2050年將貢獻2-3%的中國GDP。最后,在國家能源安全方面,發展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將減少中國對進口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對于提高國家能源安全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根據我們的測算,在向1.5℃溫控目標行進的過程中,到2050年中國對化石能耗需求將降低約80%,這表明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
BCG到2025年將把差旅碳排放下降30%
21世紀:BCG承諾到2025年將全職雇員與商務旅行相關的碳排放量從2018年的水平降低至少30%,這是其2030年凈零計劃的一部分。對于過去依賴與客戶通過面對面會議建立信任的咨詢公司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巨大挑戰。你怎么看實現這個目標的難度?你的員工和客戶對該計劃有何反應?
李瑞麒:我們的客戶和員工對我們的凈零承諾給予了很多積極的反饋并大力參與其中。我們知道,商務旅行對于建立牢固的關系和為我們的客戶創造最大價值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我們也知道,商務旅行占我們全球碳排放量的80%以上。
我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展了更多的遠程工作,從中學到的經驗教訓都有助于我們實現這一轉變。今后,我們將用純線上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取代一些面對面的會議和活動,轉向低碳型的旅行模式,并安排團隊在離家更近的項目上工作。我們期待與客戶就如何調整我們的團隊合作模式進行廣泛的討論,以找到交付服務的替代方法,從而減少到客戶所在地的時間。我們預計到2025年,全職員工人均差旅產生的碳排放量將減少30%,而通過航空創新(例如提高燃油效率和飛機載重能力)實現的碳減排在其中的占比為5%。
21世紀:BCG稱,將在2025年為每公噸剩余排放投資35美元,并到2030年增至每公噸80美元。你能否介紹一下,要在2025年抵消剩余碳排放,大概需要投入多少資金?這些錢將進入哪些項目?你不擔心,成本上升會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或使你的定價難以保持競爭力?
李瑞麒:BCG致力于通過最有效的基于自然的方案或工程技術方案來實現脫碳,預計到2025年我們需要支付的脫碳成本為每噸35美元(仍包括避免排放的項目),到2030年增加至每噸80美元(僅指脫碳項目)。這標志著,與目前自愿碳補償市場上平均每噸3到6美元的價格相比,是一個顯著的增長。將脫碳成本從每噸35美元提高到80美元,向市場發出了一個重要的需求信號。這筆投資將推動BCG與全球組織機構緊密合作,開發和部署最先進的脫碳方案,這對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至關重要。
這將是一筆巨大的投資,但我們有信心能夠為客戶帶來價值,同時保持很強的競爭力。我們還希望客戶能夠重視并理解那些作出凈零承諾的商業合作伙伴。
(作者:鄭青亭 編輯:陳慶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