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清和??智本社社長
“大學之道,知識之美”,歡迎來到智本社硬課堂,我是清和,下面各位社友將與我一起進入一門新的課程:《滯脹經濟學》。
對于中國普通民眾來說,滯脹這個詞要比經濟危機、通貨膨脹陌生得多。滯脹這個詞最早由英國政治人物麥克勞德在1965年的國會演說中提出。stagflation(滯脹)是一個混成詞,由stagnation(經濟停滯)與inflation(失業及通貨膨脹)組合而成。
顧名思義,就是經濟停滯和高失業、高通脹并存的一種特殊經濟狀態。
我們為什么要探討滯脹這種特殊的經濟狀態呢?
1970年代,美國經濟陷入了將近十年的滯脹泥潭。這十年,對美國經濟發展影響深遠,當時美國陷入了“經濟停滯+高失業+高通脹+弱美元+德日崛起+蘇聯壓制”的被動局面。
直到80年代,通過里根政府以及美聯儲主席沃克爾的經濟改革才成功幫助美國擺脫了滯脹困境,從此美國金融、科技與美元便走上強勢之路。
這十年,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拐點,影響了之后五十年的全球經濟發展格局。這十年,還是經濟學歷史的轉折點,凱恩斯主義因為美國經濟滯脹危機而跌下神壇,從此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新制度學派、公共經濟學派等快速崛起,經濟學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興盛時期。
所以研究美國這段十年的滯脹歷史,對理解最近五十年的全球經濟以及經濟學的演變非常重要。另外,結合美國的歷史研究滯脹這種特殊的經濟狀態,對分析、判斷、預測當下中國經濟局勢非常有幫助。
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進入換檔降速的新周期,處于“L”型探底的過程之中。
2018年,中美貿易戰、美元強勢升值、地緣政治危機、匯率波動、國內企業流動性困境、股市低迷、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暴雷、房地產價格高企等內外因素共同疊加,人們對經濟下行的擔憂愈加明顯。而經濟下行的擔憂,也引發社會對失業問題的關注,政府也在出臺政策鼓勵企業不裁員。這些情形一定程度上構成了滯脹中“滯”的趨勢。
另一個就是通脹問題。雖然有些經濟學家提出,2019年中國經濟有可能面臨通縮風險,或者通縮可能性大于通脹。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依賴基建、房地產投資拉動,尤其在經濟下行之時,基建和房地產必然又會扮演兜底角色,這兩項投資都需要大量資金,這個資金從哪里來?基本上來源自銀行貸款。
所以,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的貨幣存量,再加上物價上漲,尤其是豬肉及食品價格上漲,通脹或者結構性通脹憂患漸起,
經濟下行與物價上漲疊加,滯脹問題便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經濟問題。
本課程之所以選擇滯脹這個主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當下很多深層次的經濟問題與美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滯脹”前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比如長期執行凱恩斯主義政策,推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比如經濟經歷了幾十年的高增長然后進入下行周期。
本課程將解剖美國這段特殊的滯脹歷史,了解他們是如何陷入滯脹,滯脹經濟的內在矛盾是什么,美國又是如何走出滯脹泥潭的,解決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需要哪些政策組合,有什么可以值得借鑒的經驗。通過對美國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捕捉當下中國經濟的走勢,判斷中國是否會陷入滯脹危機。
另外,美國十年滯脹危機就像1930年代的大蕭條,徹底激發了經濟學家們的智慧,這段歷史又成為了理解當代經濟學歷史以及原理的最佳窗口。
本課程順著歷史的脈絡,看看弗里德曼、薩繆爾森、拉弗等經濟學家是如何理解經濟滯脹,看看保羅·沃爾克是如何化解滯脹危機的。
……
課程目錄:
發刊詞?| 中國會陷入滯脹嗎?
01 | 美國為何陷入十年滯脹危機?
02 | 弗里德曼:貨幣主義登上歷史舞臺
03 | 保羅·沃爾克:如何抗擊通貨膨脹?
04 | 供給學派:強美元、高赤字的里根模式
05 | 中國距離滯脹有多遠?
請掃描二維碼進入音頻課程《滯脹經濟學》
《滯脹經濟學》(音頻解讀)
點擊下方,成為智本社終身會員
100門音頻課程 + 100本經典解讀
蘋果用戶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智本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