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3月27日,金融專業人士朱云來在“2021中國實體經濟論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談到中國制造業這一話題時表示,中國制造業要繼續提升的同時,還面臨包括新的國際形勢、減排要求及人口結構等諸多挑戰。其中,我們的人口達峰可能與碳排放達峰是同步的,會對制造業帶來疊加影響。
朱云來稱,當前外貿的大形勢還是穩定的,但未來面臨的國際形勢變化挑戰可能很大,這種挑戰可能對產業結構有所沖擊。 “制造是一個最核心的基礎能力,我們至少要有足夠的食品加工能力,這個是最基本的立國之本,不是說我們不可以利用世界的供應鏈,但關鍵的時候還是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獨立完成制造。”朱云來說。
朱云來還表示,最近政府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對我們實業又提出一個巨大挑戰——降低消耗同時提高產業增長可能并不容易。另外,來自人口增速放緩的挑戰,勞動力供給增長減速,老齡化加快等都會對我們現有經濟結構產生巨大壓力。“我們人口達峰可能與碳排放達峰是同步的,會(對制造業帶來)疊加影響。”朱云來說。
此外,朱云來還認為,我國的產業體系還缺少一些系統科學的技術評估,需要建立一個比較體制化、長期化的討論機制。不斷反饋,不斷調整,并提出新的關注方向。
編輯 徐超 校對 李項玲
最新評論